陽阿薤露成語解釋

          時間:2022-12-15 11:00:14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陽阿薤露成語解釋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陽阿薤露成語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陽阿薤露

            【拼音】:yáng ā xiè lù

            【簡拼】:yaxl

            【解釋】:《陽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時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示例】:首言客有歌于郢中者,下云其為~,其為陽春白雪,皆曲名。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

            陽阿薤露 成語接龍

            【順接】:露七露八 露人眼目 露出馬腳 露臺之產 露臺之産 露臺弟子 露天通事 露頭露腦

            【順接】:半吐半露 本相畢露 餐葩飲露 餐霞吸露 餐風吸露 餐風咽露 餐風宿露 餐風飲露

            【逆接】:不陰不陽 丹鳳朝陽 顛倒陰陽 冬日之陽 放馬華陽 鳳鳴朝陽 虎落平陽 借尸還陽

            【逆接】:陽九之會 陽九之厄 陽九之阸 陽九百六 陽侯之變 陽侯之波 陽儒陰釋 陽公麾日

            內容拓展:

            對楚王問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1?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2!”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3大王寬其罪,使得畢4其辭。客5有歌于郢6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7,國8中屬9而和10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11,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12,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13,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14其曲彌15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16。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17,負蒼天18,足亂浮云,翱翔19乎杳冥20之上。夫蕃籬21之鷃22,豈能與之料23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24昆侖之墟25,暴26鬐27于碣石28,暮宿于孟諸29。夫尺澤30之鯢31,豈能與之量32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33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34,超然獨處,世俗35之民,又安36知臣之所為哉?”[1]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宋玉:戰國楚國鄢人,辭賦家。傳說他是屈原的弟子,在楚懷王、楚頃襄王時做過文學侍從之類的官。著有《九辯》等,敘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傷,流露出抑郁不滿的情緒。 楚王:指楚襄王。遺行:有失檢點的行為與作風。[2]

            2、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稱譽您呀?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說許多士民在指責你。何,用于句首,與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問或感嘆的語氣。士民,這里指學道藝或習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眾庶,庶民,眾民。譽,稱譽,贊美。甚,厲害,嚴重。

            3、愿:希望。

            4、畢:完畢,結束。

            5、客:外來的人。

            6、歌:唱。郢(yǐng):楚國的國都,在今湖北江陵縣西北。

            7、《下里》、《巴人》:楚國的民間歌曲,比較通俗低級。下里,鄉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8、國:國都,京城。

            9、屬(zhǔ):連接,跟著。

            10、和(hè):跟著唱。

            11、《陽(ē)阿》、《薤(xiè)露》:兩種稍為高級的歌曲。《陽阿》,古歌曲名。《薤露》,相傳為齊國東部(今山東東部)的挽歌,出殯時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說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一瞬即干。

            12、《陽春》、《白雪》:楚國高雅的歌曲。

            13、引:引用。刻:刻畫。商、羽、徵:五個音級中的三個。古代音樂有宮、商、角、徵(zhǐ)、羽五個音級,相當于簡譜中的1、2、3、5、6。.雜:夾雜,混合。流。流暢。

            14、是:這。

            15、彌(mí):愈,越。

            16、鯤(kū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魚。

            17、鳳凰:一作“鳳皇”[3]。絕:盡,窮。云霓:指高空的云霧。

            18、負:背,用背馱東西。蒼天:天。

            19、翱翔(áo xiáng):展開翅膀回旋地飛。乎:用法相當于介詞“于”,在。

            20、杳冥(yǎo):指極遠的地方。

            21、藩籬:籬笆。

            22、鷃(yàn):一種小鳥。

            23、料(liào):估量,估計。

            24、朝(zhāo):早晨。發:出發。

            25、昆侖:我國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境內。墟(xū):土丘。

            26、暴:暴露。

            27、鬐(qí):魚脊。

            28、碣(jié)石:渤海邊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

            29、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虞城西北。

            30、尺澤:尺把大的小池。

            31、鯢(ní):小魚。

            32、量:衡量,計量。

            33、非獨:不但。

            34、瑰(guī)意琦(qí)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35、世俗:指當時的一般人。多含有平常、凡庸的意思

            36、安:怎么,哪里,表示反問。[1]

            白話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有個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昆侖山腳下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里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4]

            寫作背景

            相傳為屈原弟子的宋玉同樣也遭受到楚國宗室貴族的排擠和讒害,但宋玉沒有選擇以死來抗爭現實,而以機智的辯答表明自己的清白。本文記敘的便是宋玉對楚王責難的精彩辯白。[5]文章通過楚王聽信讒言,責問宋玉之“遺行”,宋玉巧妙設譬取喻進行答辯,表現了宋玉超然獨處、不同流俗的孤芳自賞的情懷,反映了楚頃襄王時宗室專權、朝政日非、嫉害賢能的黑暗現實。[6]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全文結構簡潔明晰,一問一答,毫無枝蔓。[6]

            《對楚王問》是問對體,即假設主客問答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4]所以文章一開頭,就寫楚頃襄王聽信讒言,責問宋玉。宋玉宕開一筆,滿口承認有“遺行”,不作申辯,只是希望寬恕,讓他把話說完。[6]

            其次,寫宋玉的答辭。其答辭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面與“遺行”無關,實則均為“遺行”進行辯駁。分三個層次:一是講一位歌手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低級通俗的歌時,唱和者數千人;唱“陽阿薤露”較高級的歌時,應和者數百人;唱高雅的“陽春白雪”之歌時,能跟著唱的不過數十人;最后唱高難度的變化無窮的歌時,能和者只有幾人。可見“曲高和寡”,暗示智高之人不為人理解。二是以鳳凰、鯤魚與鷃雀、小鯢的對比,說明渺小的鸚雀、小鯢之類的讒佞小人不會理解如鳳凰、鯤魚一類大智者的胸懷與能力。三是以圣人與世俗之民的對比,說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我(圣人)的所作所為。三重對比中,宋玉白比為高雅之樂曲、鳥中之鳳、魚中之鯤、人中“圣”人,說明自己情操高尚,與那些鼠目寸光的讒佞小人有天壤之別,故遭到他們的誣陷也就不足為怪。盡管宋玉沒有對“遺行”進行辯解,但“故事”一完,“遺行”之誣也就不攻自破。宋玉的高潔清高、孤芳自賞自然顯現,楚頃襄王及周圍佞臣的昏庸、惡劣昭然若揭。[6]有力地反駁了楚王的責問,真是筆力千鈞,水到渠成。不僅抒發了作者孤高自傲、不同流俗的品格,同時也流露了宋玉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憤懣之情,具有騷情雅意,雋永無窮![4]

            全文運用比喻,生動形象,理寓其中;逐層推進,逐層深入;答辯一完,戛然而止,如載奔馬,干凈利落,有余音繞梁之效。[6]

            此作的筆法高絕之處,是在“不經意為文”。作者并不是精心著意地作文,只是從生活中擷取普通問對,打打比方,在不經意中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流露出隱隱的不滿情緒,值得細加玩味。[7]

            名家點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五:此文,腴之甚,人亦知;煉之甚,人亦知;卻是不知其意思之傲倪,神態之閑暢。凡古人文字,最重隨事變筆。如此文,固必當以傲倪閑暢出之也。[4]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五:惟賢知賢,士民口中如何定得人品。楚王之問,自然失當。宋玉所對,意以為不見謄之故,由于不合于俗;而所以不合之故,又由于俗不能知。三喻中不但高自位置,且把一班俗人伎倆見識,盡情罵殺,豈不快心![4]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四:意想平空而來,絕不下一實筆,而騷情雅思,絡繹奔赴,固軼群之才也。夫圣人一段,單筆短掉,不說盡,不說明,尤妙。[4]

            清過珙《古文評注全集》卷三: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其師屈原之言也。然屈原之言近怨,而宋玉之言近傲。及讀其高唐之賦,托喻其微,好色不淫,怨徘不亂,若兩人者,可謂兼之矣。[4]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引張文評:和曲一段,先分后總;風鯤一段,先總后分;夫圣人一段,單筆短掉,不說明,退甚![4]

            清李兆洛(《駢體文鈔》卷二十七):文之至者、曰:“自然風行水上。”非晚周先秦之文不能當之。[4]

            清于光華《評注昭明文選》引孫月峰評:亦是騷家余韻,然卻清澈,畦徑最明白,略舉而不極說,居然有余味。[4]

            清于光華《評注昭明文選》引何義門評:此文見于《新序》,氣焰自非小才可及。[4]

            清于光華《評注昭明文選》引邵子湘評:假問答成文,亦本《卜居》、《漁父》之格,其后轉相仿效,至昌黎《進學解》而大變矣。古人文體,各有源流,要以變化為貴。[4]

            作者簡介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漢族,東周戰國時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后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鐘祥縣志》記載他為:“宋玉,邑人也,雋才辯給,善屬文而識音。”宋玉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風流倜儻,瀟灑干練,反應敏捷,談吐不凡,所以楚王經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蘭臺之宮,或游于云夢之澤。

          【陽阿薤露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曹操 詩詞 薤露09-06

          霜露的成語解釋03-12

          薤露原文、翻譯及賞析10-17

          薤露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曹操《薤露行》原文及賞析03-18

          薤露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捉襟露肘成語解釋02-06

          風云月露成語解釋02-08

          薤露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4-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 中文字幕色色五月天 | 日韩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级一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