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求甚解

          時間:2023-02-09 17:54:55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4篇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1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4篇

            [釋義]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F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語出]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正音]解;不能讀作“xiè”。

            [辨形]甚;不能寫作“深”。

            [近義]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反義]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用法]含貶義。多用于學習;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動賓式。

            [辨析] “甚”不當“甚至”講!敖狻辈皇恰敖忉尅钡囊馑。

            [例句]對待學習應采取認真的態度;那種~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造句]: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2.對待學習應采取認真的態度,那種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

            3.你老是這么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這可不行。

            4.曹偉學習非常努力,刻苦鉆研,從沒有不求甚解的現象。

            5.我們讀書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復讀,才能真正領會。

            6.為人之大道全在懵懂,最好不求甚解,單是望望,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陽。也看山,看水,看云,看風,看春夏秋冬之不同,還看人世的癡愚,人世的倥傯。靜默地看著,樂在其中。

            7.我們要認真讀書和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千萬要問,不要不求甚解。

            8.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學習態度。

            9.看來經理對這問題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點。

            10.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沒有多少收獲。

            11.陶淵明讀書不死記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認為讀完了。

            12.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這是非常有害的。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2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文學家陶淵明,因不滿當時吏治的腐 敗就辭官歸隱山林,過著自食其力的隱居生活,他熱衷于讀書,寫了一篇《五柳先生傳》,其中這樣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典故】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

            【釋義】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學習不深入

            【相近詞】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相反詞】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英文】donotseektounderstandthingsthoroughly

            【其它使用】

            ◎ 值得重視的是,目前許多學生學得很死,讀書不求甚解,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這一句話如果不以具體事實證明,學生怎會明白!至多只是讓學生象鸚鵡學舌一樣,做不求甚解的`強記。

            ◎ 的人就拔下草讓中文系的一一識別出來,中文系的學生就樂呵呵說,吾等皆好讀書不求甚解者,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3

            出處:晉代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意思:原意是讀書只求懂得要旨,懂得一個大略,不逝世扣字句。現多指學者不求深刻懂得,或了解情形不深入。

            晉代有名詩人陶淵明,20歲那年死了父親。當時,陶淵明故鄉潯陽一帶,水旱災禍連年一直,陶淵明一家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涯。他不愛慕榮華富貴,卻愛好閑散油膩的田園生活。他在耕作之余,勤懇讀書,感到很自由。

            陶淵明二十多少歲,在江州做了個名叫“祭酒”的學官。他看到官場的丑陋情況,無比掃興,沒過多久,他就辭官回家。他家門前有五棵大柳樹,柳陰下是他常常喝酒賦詩的'場合。

            陶淵明讀書,重要在于體會文章的要旨,不在于在字句上花工夫。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記進了他的讀書生活:“好讀書,不求甚解……”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4

            “不求甚解”這則成語的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工夫,F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又名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陶淵明的家鄉潯陽一帶水旱災害連年不斷。陶淵明靠著微薄的田產,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活,過著非常艱難的日子。

            盡管如此,陶淵明不羨慕榮華富貴,喜愛清靜閑散的田園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讀書寫詩,不僅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十分自在。

            大概二十八歲那年,陶淵明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樣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相關文章:

          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07-18

          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及意思09-15

          不求甚解教案07-05

          不求甚解造句03-29

          《不求甚解》說課稿02-18

          不求甚解的近義詞07-12

          讀書不妨不求甚解12-05

          好讀書,不求甚解12-06

          用不求甚解的造句04-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男人的天堂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在线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