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

          時間:2025-04-02 17:50:14 少芬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字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6篇)

            四字成語故事 1

            老牛紙犢

            在東漢末年。漢獻帝時,有個名叫楊彪的太尉。楊彪,字文先,是弘農華陰(今陜西華山北)人。在他任太尉職務時,曾被曹操誣陷過,因此進過大獄,后來被人援救才得以出獄。楊彪有學識,為人較正直。他有個兒子,名字叫楊修。楊修從小好學,聰明過人,有才華,曾被曹操賞識,為曹操做事,擔任過執法文書官職,那時稱作主簿。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各據一方。胸懷大志的曹操,陳留起兵,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屯田,勢力不斷擴大,占領了北方大部分領域。就在曹操積極發展農業,廣招賢才,壯大勢力的同時,劉備的勢力也開始在群雄中嶄露頭角。劉備得到武藝高強,才智出眾的關羽、張飛以后,勢力發展很快。因劉備是漢室之胃,在群雄之中,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在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冬夭,陶謙病故。在其死前,第蘭次又想將徐州讓給劉備,這次劉備不能再推脫,就繼承陶謙做了徐州牧。這樣,劉備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并把他列為群雄之一。這以后,劉備幾經征戰,漸漸發展起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官渡大戰袁紹,結果,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消滅了袁紹10萬大軍。至此,曹操統一了北方。袁紹只剩800余名殘兵敗將,逃過黃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爭奪漢中。因為劉備已早有準備,曹操硬攻攻不下,圍困他,以守為攻,也有困難,反復考慮,拿不定主意。曹操便命軍隊原地待命。一日,曹操下達的宵禁口令是“雞肋”二字。這口令在軍隊里傳著,但當時沒有人明白其中含意。后來,楊修聽到,他仔細一琢磨,恍然大悟。楊修對身邊人說:“雞的肋骨,沒有什么肉,吃了它,沒什么可吃的;扔掉了又有些可惜。看來,曹公要班師了。”這以后沒多長時間,果然,曹操決定撤兵。因楊修異常聰明,又好動腦,曹操的行動計劃,大都被楊修猜著。這使曹操心中頗不高興,甚至對楊修十分猜忌,最后以“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的借口把楊修殺了。

            楊修被殺后,其父楊彪心情萬分悲痛,因思念兒子,他吃不好,睡不下,漸漸地面容憔悴,身體削瘦了。一天,曹操見了楊彪,看他同以前形如兩人,不解其意,就間他:“‘楊公近日怎么瘦得如此厲害?”

            楊彪聽了,心情沉重地說:“我的兒子死了!我后悔當時沒有像金日禪那樣的先見之明,不然,自己早把他殺了,以至讓他現在獲罪。將軍您看,老牛還是常舔它生下的小牛。我是一個人,能沒有老牛甜犢那樣的父愛嗎?”

            曹操聽了,很是尷尬。

            四字成語故事 2

            分庭伉禮

            一天,孔子和學生們在樹林里休息。學生們讀書,孔子彈琴。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漁夫靜靜地聽孔子彈奏。孔子彈完了,漁夫招手叫來孔子的學生子貢和子路,問了孔子的情況,又說了幾句寓意深刻的話,就轉身走了。

            子貢把漁夫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追上漁夫表示要虛心求教。于是,漁夫就和孔子暢談起人生的道理來。孔子謙卑地對漁夫說:“我愿意做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漁夫沒有答應他,獨自劃船走了。這時,顏淵把車子拉了過來,子路請孔子上車。不過孔子仍然呆呆地望著漁夫遠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靜下來,聽不見槳聲了,才登上車子。

            子路問孔子:“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不曾看見先生對人如此謙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是相對行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個漁夫漫不經心地站著,而您卻彎腰弓背,先施禮后說話,是不是太過度了呢?”孔子便向他說明了如此謙卑的原因。

            “分庭伉禮”是說賓主相見,分別站在庭中兩邊,相對行禮,平等相待。伉,對等。現在寫作“分庭抗禮”,用來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對立。

            四字成語故事 3

            驕兵必敗

            漢朝時,軍隊經常在周邊地區和匈奴國的軍隊發生戰爭。公元前68年,雙方又發生了一次戰爭,漢軍占領了車師國,匈奴于是派騎兵襲擊車師國。

            聽到這個消息,當時的皇帝漢宣帝趕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在群臣中有兩種意見:將軍趙充國主張攻打匈奴國,使他們不再騷擾車師國;而宰相魏相則不以為然,他對漢宣帝說:“近年來匈奴并沒有侵犯我們的邊境,我們邊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難,怎能為了一個小小的車師國再去攻打匈奴呢?況且我們國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災還有人禍。官吏需要治理,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在增多。現在擺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頓朝政,治理官吏,這才是大事。”接著,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們出兵的話,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會后患無窮。因為如果仗著國家強大、人民眾多而出兵攻打別人,炫耀武力,這樣的軍隊就是驕橫的軍隊,而驕橫的軍隊一定會滅亡的。(原文是:‘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我們漢朝的軍隊應該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軍隊,而不是驕橫的軍隊啊!”漢宣帝認為魏丞說的有道理,便采納了他的意見,沒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來,人們便用“驕兵必敗”來比喻自負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驕,驕橫;兵,軍隊。

            四字成語故事 4

            枕戈待旦

            西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仗義好俠的志士。年輕時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都喜歡練武健身,決心報效祖國。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著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么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于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舞。從此,他倆每天清早聽到頭一聲鳴叫,一定來到荒原上抖擻神練起劍來。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于祖。一次他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常‘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睡覺一直到天明),立志報國,常擔心落在祖逖后邊,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頭了!

            四字成語故事 5

            天道酬勤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歷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不過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能夠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四字成語故事 6

            拋磚引玉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因為趙嘏曾在一首詩中寫出“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稱為“趙倚樓”。

            當時,在吳地有一個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歡寫詩,對趙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到蘇州來玩,便很想乘機得到趙嘏的詩句。他估計趙嘏一定要到當地的名勝靈巖寺去游覽,就預先在靈巖寺的墻壁上題了兩句詩,希望以此引出趙嘏的詩句來。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趙嘏到蘇州不久,便來到了靈巖寺。當他看到寺壁上題的兩句有頭無尾的詩時,一時興起,提起筆來,添上兩句,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樣,常建的愿望就實現了。因為常建的前兩句詩不如趙嘏的`后兩句詩好,所以人們便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意思是拋出一塊磚頭,引出一塊寶玉。

            后來,“拋磚引玉”逐漸成了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用粗劣的東西換取珍貴的東西。現在人們常常用“拋磚引玉”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淺,希望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

            四字成語故事 7

            狗尾續貂

            晉武帝司馬炎兼并了魏、蜀、吳三國,建立了統一的晉朝以后,把家族子弟分封各地為王,企圖鞏固晉王朝的統治。結果事與愿違,諸王互相爭權奪利,造成了嚴重的內亂。

            晉武帝的.叔叔司馬倫是個野心家,武帝在位時把他封為趙王,武帝去世不久,他就發動政變,趕走皇帝,自己稱帝。他把親戚和同黨都攫升公侯,就連奴仆、小卒也濫加封賞。每到朝會的時候,滿朝的人都頭戴貂蟬(皇帝近臣帽子上的飾物,用貂尾制成)。當時的人編了個諺語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意思是說: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了,就用狗尾代替吧。

            四字成語故事 8

            狐朋狗友

            吃過午飯的狐貍很無聊,就獨自一人出來散步。走著走著,他忽然聞到了誘人的鮮肉香味,他順著肉香味望去,看到幾頭獅子正在撕吃著一頭野牛。

            看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嚇的狐貍連大氣都不敢出,悄悄的偷趴在濃密的草叢中,膽戰心驚的偷看著獅群,焦急地等待著獅群的離去。

            吃渴了的獅群陸續離開找水喝去了,狐貍小心謹慎的站起身,探頭探腦的用眼睛環視一圈,確信獅子都已離去,就大搖大擺的從草叢中鉆出來。

            他走到野牛尸體旁,準備帶些肉渣回去當晚飯。這時他的好朋友狗,睡過之后出老尋找食物;狐貍看到了,就大聲叫喚道:“喂,狗大哥,快過來啊!這里有很多肉!”狗聽的狐貍的.喊叫,一溜小跑過去。

            狗剛跑過來,狐貍就撿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塊剩肉遞給狗說:“今天我請客,你慢慢吃吧。”狗接過狐貍遞過來的肉,感激的眼淚都流了下來說:“謝謝,我的好朋友。”

            狐貍又從肉堆中撿了一塊,對狗說:“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這吃吧。”

            喝飽水的獅群中的老大回來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獵物,很是生氣。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話不說,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幾丈開外,狗從半空中落下來,摔折了一條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淚,心里罵道:“好啊,狐貍。我說今天你怎么對我那么大方,原來是拿別人的東西哦。”

            四字成語故事 9

            老馬識途

            戰國時期,齊桓公發兵攻打無終國。齊軍勝利回到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峽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管仲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能夠找到出去的路。”

            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于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后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先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

            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比喻有經驗,能帶領新手工作。

            四字成語故事 10

            青云直上

            戰國時期,魏國的范雎才華出眾,但苦于家境貧寒,只得先在中大夫須賈手下當差。

            一次,須賈奉魏王之命出使齊國,讓范雎也一同前往。齊襄王十分賞識范雎的口才,便命人賞賜黃金和美酒給他。須賈以為范雎做了有害于魏國的事情,便將此事稟告了相國魏齊。魏齊大怒,將范雎痛打了一頓。最后范雎裝死才逃到了秦國,并改名張祿。范雎依靠自己出眾的才華,很快得到秦昭王的賞識,并被提拔為秦國的.相國。這時魏國聽說秦國打算進攻韓國和魏國,便派須賈出使秦國去求和。范雎得知后,決定報復須賈。他穿了一身破舊的衣服去見須賈。須賈可憐他,就招待了他,還送給他一件袍子。范雎故意說帶須賈去見當時秦國權重一時的相國張祿。到了相國府,須賈才知道原來張相國就是范雎。須賈連忙磕頭自稱“死罪”,并說:“我想不到您能升遷得這么快。

            從此以后,我不敢再談論天下的才學,也不敢再過問政治。我犯了死罪,請您處罰我。”范雎歷數了他的三條罪狀,但念他送給自己袍子,還算有情有義,最終饒恕了他。

            四字成語故事 11

            畫餅充饑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后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四字成語故事 12

            威武不屈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于是,說客應運而生。他們到各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眾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代表著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動戰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為一個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習阿諛奉承之術。不能因為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為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為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四字成語故事 13

            百折不撓

            東漢靈帝時期,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剛毅,疾惡如仇。

            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一天,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后,與河南府尹、洛陽縣令統率軍隊,將喬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是不敢進攻,害怕強盜狗急跳墻殺害了孩子。

            喬玄趕到自己的府第,大聲喝道:強盜如此猖狂,難道我會為了孩子而縱容他們的罪行嗎喬玄還催促陽球立刻進攻。結果強盜全部被抓獲,他的小兒子也因此遇害。

            喬玄擔任尚書令時,發現同僚蓋升有經濟問題。蓋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靈帝私交甚好,就仗著這層關系,毫無顧忌地收受賄賂,搜刮民財。

            喬玄非常氣憤,就給漢靈帝上奏章,要求將蓋升罷官,將他的家產抄沒。可是,漢靈帝庇護蓋升,不但不對蓋升進行處罰,反而升了他的官。喬玄便以生病為由,辭職還鄉。

            人們非常佩服喬玄這種剛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為他寫下了《太尉喬玄碑》,對他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四字成語故事 14

            開誠布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

            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 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 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 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 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

            四字成語故事 15

            舉足輕重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但全國尚未統一。當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一個實力派人物叫竇[dou]融。王莽當權的時候,他當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后,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ye]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占優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能夠決定一方的成敗。(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升為大司馬。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持,實力大增,終于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一了天下。

            后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處于關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四字成語故事 16

            居安思危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

            其它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并不想得罪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于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收到這份禮物之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后,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四字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四字成語故事05-10

          四字成語故事范文05-14

          經典四字成語故事大全05-07

          四字成語故事大全08-09

          經典古代四字成語故事22則11-16

          歸馬放牛四字成語故事10-12

          經典四字成語故事 (18個)11-15

          四字成語故事(精選31篇)07-21

          四字成語故事(精選20個)11-27

          四字成語故事(通用35個)10-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