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22 15:43:06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

            簡析教材

            《組歌》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篇課文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寫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閱讀時要認真體會

            學情分析

            朗讀和細讀相結合通過朗讀使學生對這兩首散文詩形成初步的印象,對它們在辭色和聲音上的美有一個感性的體會,用更細致的引導性的逐段分析和讀解印發他們對文意中更細微的內涵的理解,激發他們自覺擴展閱讀的興趣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本課內容和本單元教學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紀伯倫及其藝術風格;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詩中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領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1、反復誦讀,感受詩作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分析詩中語意遞進伸展的層次

            教學方法:誦讀法 自讀·點撥法

            教學資源:查找有關紀伯倫的生平簡介及作品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時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紀伯倫的《組歌》中的兩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板書課題、作者)

            二、紀伯倫簡介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后回到祖國,進貝魯特“?爽(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志,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后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多媒體展示)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kuì):贈送(禮品)

            真諦(dì):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qiàn):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xū)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哎聲嘆氣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紀伯倫散文詩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3、教師范讀,學生用簡潔的語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學生誦讀全文,主動質疑,提出問題,師生合作交流學生的質難問題有:

            (1)“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里的連接詞使用好像不合常規?

            (2)“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死神的懷抱”這句話如何理解?

            教師點撥,師生交流明確:

            (1) 確實如此這也正是散文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這里用“然而”或“但是”來替換“縱使”,在語義上更明白一些,語法上也較合規范不過,“縱使”,至少在漢語里,有鮮明的強調意味,用在這里使文意為之一緊,因而在效果上不僅獲得了某中轉折的味道,而且使這段話在語義層次上變得更為豐富和有氣勢和詩的結尾連在一起,凸顯出 詩人一種類似于我們所熟悉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形象

            (2) “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一句比較含混,可能與翻譯有關,但基本上不影響對全文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此句的出處,聯系上句“雷聲隆隆閃似劍,為我鳴鑼開道;一道彩虹掛青天,宣告我行程終了”來理解此句,可視為作者對人生的感慨:人雖然出生時是轟轟烈烈,但終歸要寂寞地老去和其他大多數篇目不同,這兩篇是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同時有是詩歌,經由母語作為中介的譯作,在語義上會有所影響;同時,我們從中所感受到的文字之美相當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們的母語所構成,而與原作的面貌有所不同,這是在教學時也需要注意的有點比如兩首散文詩的譯文中出現大量成語和雙聲疊韻詞及少量文言詞,除了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所列之外,還有類如“碧海丹霞”“紋絲不動”“夜闌人靜”“嗚呼”“鳴鑼開道”“不動聲色”“青枝綠葉”“酷肖”等等,都是為了在翻譯中取得與原作大致對等的詩意效果而采用的,需要有所體察

            四、指導研習,深層理解課文內涵

            1、學生齊讀全文后,合作研討:(多媒體展示)

            (1)《浪之歌》如何理解詩人在文中塑造的“海浪”這一形象的?聯系詩人生活的時代,想一想,詩人借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2)《浪之歌》第五節非常精彩,你認為精彩表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具體分析一下其藝術手法極其作用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分析詩中雨的形象遞進伸展的層次及擬人手法的靈活運用作者寫出了“雨”對這個世界的哪些貢獻?作者由雨感悟到了什么?

            (4)《浪之歌》和《雨之歌》都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這種寫作手法有什么好處?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明確:

            (1)海浪對情人海岸一往情深,忠貞不二她容忍海岸的任性,靜靜地守護著海岸;

            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對愛情的信念,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愛情的這種態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曲折的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忠誠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2) 一是運用排比手法,“曾有多少次、、、、、、”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使人讀來如娓娓低訴,淺唱低吟二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十分恰當,我“長吁短嘆”“嘻嘻哈哈”將多愁善感而有頑皮任性的“海浪”十分形象地刻畫出來“紋絲不動”“面無笑容”則把“礁石”的冷漠無情展現在讀者面前三是流利舒暢的語言增強了文章在辭色和音律上的美感

            (3) 雨的形象:在《雨之歌》這首散文詩中,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

            詩人對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的處理,從第三節“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云彩,田野等等——相應加以擬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例如第六節“我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似乎又成了一只鳥的形象,而且除了自然界的具體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擬人化,如第二節“清晨的女兒”中的清晨,以及第五節“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中的死亡,可以說擬人的手法運用于無形,出神入化

            雨的貢獻:把千山萬壑裝點,鑲嵌綠野大地,滋潤山河花草,溝通天地,洗濯心靈作者由雨感悟到塵世人生和雨一樣: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

            (4)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浪”和“雨”賦予了人的行為和思想,將它們塑造成富有豐富的感性內容的形象,刻畫生動而真切,細膩而感人

            都善于在平易中抒發雋永,“浪”和“雨”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但經過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懷,使讀者獲得遠不止一般的審美和愉悅

            雖然將“浪”和“雨”擬人化了,但并不脫離“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五、朗讀品味,更深理解語言內涵

            1、“我同海岸是一對情人,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海岸”“愛情”“空氣”各代表著什么?

            明確:作者想象緊貼著海浪的物理特性來寫:海浪經過陽光的蒸發會 變成水蒸氣,脫離“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著作者的祖國“愛情 ”實際上是作者對祖國的眷念之情,而“空氣”則是使作者遠離祖國的各種因素

            2、我生性執拗,急躁;我的情人卻堅忍而有耐心

            明確:海浪在不停地翻滾,所以作者說“生性執拗,急躁”,而海岸卻是紋絲不動,所以是“堅忍而有耐心”

            3、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

            明確:因為愛這個世界,所以就要日夜不停地、清醒地守護著它,讓它更加美好,即使面容憔悴,也在所不惜,所以作者說“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

            4、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

            明確:在這首散文詩里,海浪與詩人的形象已經合為一體,海浪的傾訴已經幻化成為詩人自己的堅定聲音,海浪成了詩人自己的化身,海浪的工作也就成了詩人的工作這最后一句話深化了中心,表達了作者將為祖國終生奮斗的決心

            5、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

            明確:雨是從大海中蒸發上空中的,那蒸汽就好象是大海發出的嘆息一般;在空中蒸汽遇冷變為水珠落到田野,那串串水珠就如同是天空的淚水一樣;田野得到了雨水的滋潤,萬物生長,青枝綠葉,繁華似錦,就猶如田野的微笑似的

            6、這兩首詩中,作者的想象多數時候是緊貼著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開的請大家理解下列句中所包含的自然特征

           、 我又從海底偷出過多少珍珠,作為向美女麗人的饋贈

            自然特征:波浪泛起的浪花就像珍珠一樣

           、 我是顆顆璀璨的珍珠,從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來,于是清晨的女兒把我偷去,

            用以鑲嵌綠野大地

            自然特征:雨化作清晨的朝露,點綴在花草之上

            六、課堂小結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

            七、布置作業

            1、課后習題:依照本文,仿寫一首散文詩

            2、《伴你學》

            八、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

            組歌(節選)紀伯倫

            《浪之歌》

            海浪: 海岸的情人

            人間世界的守護者 熾

            熱

            《雨之歌》 深

            雨: 滋潤萬物 情

            “傳情的信使”

            (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組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科版《我們去植樹》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18

          教科版《宿新市徐公店》優秀教學設計10-24

          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01-07

          冀教版八年級英語教學計劃(精選10篇)08-30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Is this your pencil》優秀教學設計03-14

          八年級上冊《治水必躬親》教學設計03-03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總結(通用13篇)07-10

          人教新課標《歡慶》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09

          魯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測試卷及答案03-19

          一年級滬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26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欧美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伊人大杳蕉久久综合 | 最新中文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