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夜書所見的教案

          夜書所見的教案

          時間:2023-10-07 23:33:47

          關于夜書所見的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夜書所見的教案(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夜書所見的教案(精選10篇)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于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 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及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說一下?

            3.解詩題

            提問:“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

            “書”是“書寫”的意思,“夜書所見”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正音。(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齊讀。

            (三)再讀古詩

            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寫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2.指名回答,板書。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3.將詩中意象進行歸納。

            4.理解“注釋”

            a.同學們仔細看古詩,除了文字,你還看到什么?

            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面注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注釋解釋詩中詞語。

            (四)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人感情

            1.全班朗讀第一句古詩

            “蕭蕭”指風聲,“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2.全班朗讀第二句古詩

            a.這里的“客”指的是誰?

            b.為什么詩人要成自己是“客”?(遠離他鄉,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作客一樣)

            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親人。

            3.前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思念家鄉,心情愁悶孤獨。)

            4.全班朗讀第三、四句古詩

            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籬落”指籬笆,“知”指猜想、推測,“促織”指蟋蟀。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著,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后兩句詩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回憶童年,心情親切悲傷舒緩。)

            三、鞏固提高

            1.根據板書重述詩意,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

            2.練習背誦,朗讀。

            a.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b.全班背誦。

            c.指名朗讀,比賽朗讀。

            四、課堂小結

            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于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五、拓展延伸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出示《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并組詞。

            板書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秋天和思鄉的古詩、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金秋時節。同學們,你們發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嗎?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繽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板:夜書所見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文,看著拼音把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讀一讀詩文,看看是否都能讀正確,如果能讀正確,你就豎起大拇指夸一夸他,如果還有的字讀得不正確,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讀詩文,集體訂正。

            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1、【課件出示】促織:

            ①指名讀。“促”字在哪見過?組詞。

            ②誰知道它的意思?【課件出示】挑,想一想,這個字應該怎么讀?(上聲)“挑促織”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揚用心讀書的孩子)

            2、告訴學生怎樣使用“注釋”:

            “注釋”一般都是針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的,既要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釋的時候,力求做到總體把握,不能字字對譯。

            3、借助注釋和圖畫誦讀詩文,說說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讀懂了什么?

            相機指名讀相關詩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書: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4、師【配樂】朗讀詩文大意。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里。窗外,秋風瑟瑟,梧葉飄飛,寒聲陣陣,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鄉,家鄉多好呀,家鄉多美呀,家鄉多么溫暖呀!如今我一個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獨呀!突然,我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小小的燈籠在晃動,料想一定是孩子們在那里快樂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寫什么?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

            ②第二句寫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此時作者可能會想起什么?那他此刻的心情會是怎樣?指名讀。

            5、師引第一句,指名讀第二句讀。

            四、誦讀詩文,引導背誦。

            1、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詩文。

            2、指名背誦、齊誦。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認讀,組詞。

            3、誰來說一說:你平常寫這倆字的時候哪個地方特別容易寫錯,我們來提醒提醒大家。

            4、寫“促”字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師范寫。

            5、誰有勇氣上黑板來寫一寫“深”字?全班訂正。

            6、學生寫字、組詞。

            六、延伸拓展:

            我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

            【課件出示】《宿建德江》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作業設計:

            1、背誦《夜書所見》

            2、把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說給爸媽聽。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并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復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用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學習古詩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一、對話激趣,導入古詩

            1、 同學們到外地去作過客嗎?在別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樣?誰來說說?

            2、為什么總是想家?

            3、剛才,他說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過嗎?

            4、好。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們學一首古詩【課件:夜書所見 葉紹翁】看看詩人在外作客時是怎么想念家鄉和親人的。先齊讀題目。

            5、誰知道這個“書”字在這里的意思?

            6、“書”字有這個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里,和前后的詞連接起來,特別是和“所見”連接,想想看,還有什么意思?誰說一說?

            7、說得太對了,說明你肯動腦筋!再想想,“所見”,聯系前面“夜書”來理解,是什么意思?

            8、很好。你把題目的`意思說得完整、清楚。再齊讀一遍題目。

            9、“書”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們讀書”,那就是“書本”;可在“夜書所見”里呢?

            10、對!就是“寫”,這叫“一詞多義”。大家再來說說“夜書所見”的意思?(詩人在夜里寫下他看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詩歌就知道了【課件出示:全詩】。自由默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2、【課件出示生字】誰來拼拼音?

            3、【課件出示生字: “促、深” 】這兩個字要特別注意寫法。你們看“促”的左邊是單人旁還是雙人旁?所以不要多寫一撇;“深”字右邊頭頂上有一點沒有?那就不要加點!

            4、這首詩的左下角有【課件出示:“注釋”】,它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字生詞的,要聯系課文來理解。現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看誰先初步弄懂全詩的大意?

            5、這首詩都能通讀了。能背嗎?誰來?

            6、現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這首詩的有多少?

            7、看來多數同學都能背這首詩了。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背一次。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意

            1、現在,我們來進一步學習這首詩,提個要求:詩人在這個夜里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么?【課件出示:前兩句】 先學前兩句,仔細默讀,認真想,在重點詞語下邊畫一橫。想好了就舉手。

            2、你說對了。不過,請大家再仔細想想,【課件出示:“秋風、落葉、寒冷,江上刮來秋風??”】這前兩句詩中“秋風呀、落葉呀、寒冷呀,江上也刮來秋風??”這么一個夜晚,詩人心里會是一種什么感覺?認真體會后,誰想好了誰回答。

            3、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又在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還會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讀讀想想后回答。【課件出示:孤單、寂寞、苦悶。】

            4、對,詩人這時確實感到孤單、寂寞、苦悶,就像你們在別人家里作客人時有過的那種心情呀!有了這樣的心情就會很容易產生另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很容易想家、想親人。)

            5、對,對!很容易想家,想親人。這就是在外作客時最容易引起的一種心情。這就叫【課件出示:動客情】“動”就是牽動(引起),“客情” 就是作客的思鄉之情。請大家把前兩句再讀一遍。【課件出示:前兩句】

            6、現在來學后兩句詩【課件出示:后兩句 】。【課件出示插圖】邊讀邊看看注釋。

            7、你們讀了后兩句,又看了插圖,高興嗎?

            8、你們高興,我也高興。詩人在這深夜里忽然從遠處看到燈火下的兒童捉蟋蟀,他會高興嗎?

            9、是的,詩人一定會高興的。請把后兩句詩再讀一下。讀時,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10、【課件出示:“知”】想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能夠看見(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嗎?想想看,“知”字該怎么解釋?(料定)

            11、這些解釋都有“想”的意思。不過,“料定”多少帶有肯定的意思,要確切些。請再讀全詩。

            12、是的,詩人看到那兩個兒童捉蟋蟀玩得真開心呀,他自己當然也很高興!可是,詩人這時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家鄉呀,他看到這里的兒童們玩得那么高興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什么?【課件出示: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

            13、是的,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和他的童年。那么,這首詩的第二句寫了“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是詩人想念家鄉、親人的意思。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客情;在后兩句詩中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

            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14、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蘊含)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課件出示:全詩】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15、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聲音太高??。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要緩慢些。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想家”(鄉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 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16、現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課件播放:范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后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后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17、(范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我再請大家齊讀全詩。

            18、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寫成這么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19、那好,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著。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親人??!這一幕幕情景涌上心頭,越想越怎么樣?(越睡不著,越興奮。)

            20、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

            21、你們看:“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吧!

            22、剛才,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現在我們根據《夜書所見》這首詩的意思,把古人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課件出示:詩意】

            四、拓展閱讀

            1、你們還讀過那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2、老師這里也有一首古詩【課件出示】,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著一起體會詩歌的感。

            3、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把這首古詩帶回去背一背,講一講,你一定會成為現代小詩人的。

            五、作業。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于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2、感受詩人秋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重點難點:

            感受詩人秋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文題目,理解課文題目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流利、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5、讓學生借助字典和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一起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體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

            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做幾次,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說說怎樣才能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3、學會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在此基礎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過程方法:1、反復朗讀詩歌,培養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2、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并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反復朗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詞語積累。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3、通過誦讀悟詩情。

            教學難點:1讓學生借助注解、理解詩意。2、通過誦讀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PPT

            過程設計

            一、淡話導課。

            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季)在這個季節最容易激發文人墨客的詩興,古人給我們留下好多詩篇。你們知道哪些寫秋天的.古詩?快打開記憶的閘門找一找。(《山行》,《贈劉景文》)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寫秋天的古詩,希望孩子們喜歡。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和作者

            1、解詩題。

            書:寫所見:(詩人)所看見的

            詩人把夜晚所看見的景物寫下來。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嗎?讓他穿越時空來給我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三、三讀詩歌。

            (一)一讀解字詞

            1、初讀古詩,用筆圈出詩中的生字、詞語,并畫出詩歌的節奏。

            2、教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生字:蕭、梧、促。

            詞語:書、見、蕭蕭、寒聲、動客情、知、挑促織、籬落。

            節奏劃分:2/2/3

            (二)二讀繪意境

            1、孩子們,詩歌的文字高度凝練,一字、一詞、一句話就會呈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請孩子們再讀詩歌,邊讀邊想,把自己讀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試用“讀了這首詩,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句式說話。讀完同桌之間交流。

            2、抽學生班上交流,師生作評價。

            (三)三讀悟情感

            好詩我們要反復朗讀,理解詩意,才能更好地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1 齊讀詩歌,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2、抽生講述詩意。

            3、男女生互讀,思考:這首詩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四、指導背誦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2、教師巡視并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五、作業布置

            1、背誦《夜書所見》2、預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的思想內容,從中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能正確背誦、默寫《舟夜書的見》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根據詩句想象《舟夜書所見》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2.用自己的話表達詩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要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出示小黑板,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解詩題。2、解詞連句知大意。3、展開想象悟詩情。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舟夜書所見》這首古詩。

            (三)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這首詩是清代詩人查慎行所見。

            2.解詩題。

            (1)逐字理解。

            舟:船。書: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2)請學生補上詩的抒情主人公,再說說題目的意思。

            作者查慎行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

            (四)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散作”的“散”讀作“sàn”,不要讀作“sǎn”。

            3.指導學生學習詩中的生字。

            “孤”字右邊是“瓜”,不要寫成“爪”。

            “螢”字是上中下結構,下部分是“蟲”,不要寫成“火”。

            4.齊讀《舟夜書所見》這首詩。

            5.解詞連句知大意。

            (1)指名讀第一句。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2)讓學生從中找出不懂的詞語,逐一解釋。

            月黑——沒有月亮,一片漆黑。

            見——現。

            漁燈——漁船上的燈火。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螢——螢火蟲。

            (3)讓學生將這些詞的解釋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漆黑的夜無,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灑面上。

            (4)指名讀第2句。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5)讓學生從中找出不懂的詞語,逐一解釋。

            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

            散——散開。

            作——變作,變成。

            (6)讓學生將這些詞的解釋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一陳微風吹來,河面漾起了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

            (7)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五)展開想象,悟詩情。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2.讓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見到的'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學生通過圖文對照,從中體會到詩人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孤燈閃爍的美妙景象及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

            3.讓學生討論:在這首詩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4.教師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善于捕捉剎那間的景象變化,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相結合,巧妙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他所見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不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表達了詩人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讀時注意停頓。

            (六)指導學生背誦這首詩。

            (七)作業: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舟夜書所見

            清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靜

            孤光一點螢。

            景美

            微微風簇浪,

            動

            散作滿河星。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8

            一、導入

            1、復習:秋天來了(板書:秋)。你們還記得學過描寫秋天的詩嗎?同樣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楓葉似火的美,蘇軾感受到了它橙黃橘綠的豐收,但葉紹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風掃落葉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離人心上秋。

            2、解題:今天學習一首詩,詩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書所見:見:看見;書:寫(書: 我們學過兩種意思:(1)出示書本;(2)做動作——寫

            3、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詩人夜晚看見了什么?請讀讀古詩

            1、按要求自讀三遍

            2、結合注釋再讀古詩

            3、出示生字帶讀,挑(tio) 促(cù) 深(shn)

            4、齊讀兩遍 出示圖片

            5、出示詞語

            蕭蕭 促織 籬落 夜深

            6、書寫

            促 深

            7、生寫兩遍

            三、解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2名)

            2、齊讀1遍

            3、師配樂讀,生邊聽邊想:見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畫:我們一起來畫一畫

            看到:梧葉被風吹響了,被風吹落下來了。梧葉飄飛

            江:吹來帶有寒意風,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聽到:秋風;蕭蕭。它們在風中瑟瑟發抖

            沒有白天的熱鬧,現在只

            此時江水感到這寒不就是作者此時的心境寫照嗎?

            第一句,該畫什么,該如何畫

            第二句,該畫什么

            (樹葉被吹落了,離開了哺育它的大樹,失去依靠。詩人看著看著不禁想起自己也如這東里一樣孤苦無依)畫上梧桐樹,沒有樹哪來葉。江水在秋風中靜靜地躺著,沒有了白天的熱鬧,現在是冷冷清清的`。

            (1)詩人在本詩中稱自己為(客)(2)秋風動客情,其實有一個典故。

            這蕭蕭的秋風送來了陣陣寒氣。寒(感到寒冷)

            這飄落的梧桐樹葉送來了無依無靠。寒(感到孤苦)

            這靜臥的江面送來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這寒氣襲人的秋風,這枯萎的梧葉,這冷清的江面評價的心里如這秋風一樣寒,如這梧葉一樣傷,如這江面一樣冷。

            (3)在這夜深人靜的夜晚,身在他鄉的詩人看到了什么?

            一.二句

            (4)梧葉(比較夏天)

            江面(比較白天)

            三、四句

            (1)籬落,燈

            四、品讀

            1、指導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2、引讀

            3、贊讀

            五、拓展《靜夜思》

            身在他鄉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

            秋天的一草一木

            本課我們要學習一首秋天思念家鄉的詩,板書《夜書所見》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生字“促、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古詩。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以讀激趣,以讀代講。

            教學學法:

            自讀自悟,自主領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聊一聊,激詩趣。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兩大瑰寶。之前,我們也已經學習積累了不少唐詩宋詞,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吧。

            學生展示《卜算子詠梅》、《中秋月》、《月下獨酌》、《漁歌子》等詩詞。

            二、猜一猜,解釋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學習一首古詩——葉紹翁的《夜書所見》。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

            1、板書詩題——夜書所見。

            一首詩的題目就是這首詩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我們能看到詩的靈魂,請同學們自讀課題,想一想你能從詩的題目中知道些什么?

            2、組織學生交流。

            時間:夜晚。

            書:寫。

            所見:所看到的。

            重點強調:詩中的“書”,在這里當動詞“寫”來講。

            適時介紹作者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詩人,最有名的詩是《游園不值》,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課件出示古詩,學生自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檢查朗讀情況,適時正音。

            讀給同桌聽一聽,看看有沒有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三、品一品,知詩味。

            1、同學們讀了古詩,誰能說一說詩中寫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季節?(深秋)

            2、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

            再讀古詩,把這些、詞語用自己喜歡的符合標注出來。

            小組間交流。

            集體交流。

            (梧葉、寒聲、秋風、促織)

            學生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古詩的注釋,來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并適時引導學生談對這些詞語的認識。

            3、教師引導:是的,詩人葉紹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葉、寒聲、秋風來寫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那個陰冷,蕭瑟的深秋時節。

            (板書:景——冷)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并出示前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學生補充填空。

            一陣陣()吹動(),發出()的`聲音,讓人感到()。

            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怎樣的作者的形象?

            (孤苦、憂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師點出,這就叫——思鄉之情。

            (板書:思念家鄉)

            于是,此情此景,獨自一人在外的作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寫出了這樣的詩句。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學生讀,讀出此時作者的悲秋、思鄉之情。

            這就叫——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

            5、可是,葉紹翁的偉大之處,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寫得淋漓盡致,更在于,他能讓自己從秋愁中跳出來,發現生活中別樣的美。

            你們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燈明”

            這是什么呀?(這是小孩在打著燈籠捉蛐蛐呢!)

            于是,作者筆鋒一轉,寫到:“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學生讀,體會此時作者的驚喜。

            6、作者為什么如此肯定,這“一燈明”就是兒童在挑促織呢?

            (因為他小時候也在夜晚打著燈籠抓蛐蛐。他此時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縈繞心頭,讓作者感覺如此溫暖、如此親切。這是一種暖暖的思鄉之情。

            板書:事——暖

            四、品一品,悟詩韻。

            無論是深秋景色帶給作者的冷,還是童年童趣帶給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1、小組合作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你可以和著熟悉的調子,唱一唱這首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3、你可以在誦讀的基礎上背誦這首古詩,把它也納入你的積累庫。

            板書設計:

            景——冷

            夜書所見思念家鄉

            事——暖

            夜書所見的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今天這節語文課,由朱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一、 導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著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鄉的?

            3、讓我們帶著思念,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 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

            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 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起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知道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嗎?

            這里的書,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意思。

            (2)誰來說說“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出示挑撥、挑逗、挑染 來, 一起讀。

            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

            (3)齊讀全詩。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說,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促織

            籬落 燈

            3、三讀

            (1)理解“注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現了什么?

            B、①②③④與下面注釋里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C、看,詩句里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注釋中找③,找到了嗎?

            D、說一說促織就是什么?

            E 、你知道詩人為什么叫它 “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注釋,你能讀懂哪句詩?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說說“蕭蕭”指什么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么?

            (1)解說: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

            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特征的樹。它春天發芽;夏天葉

            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起,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3、鏈接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 “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老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

            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風、梧葉,再加秋雨,給我們送來了陣陣寒意,這陣陣寒意就是詩人筆下的寒聲。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評: 老師感受到一陣秋風正從我的身邊吹過。

            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引:當夜幕降臨時,這秋風、梧葉更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誰來讀讀這夜晚的寒聲。

            指名讀。

            評:你把這秋的寒意帶進教室了。一起讀------

            此時,詩人葉紹翁也和我們一樣,感受著這秋的寒意,再讀-------

            那這蕭蕭秋風,僅僅是給詩人送去寒意嗎?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詩人遠離自己的家鄉。在秋天的一個傍晚,詩人走出旅店房門,聽到秋風吹動梧葉蕭蕭作響,詩人頓感陣陣寒意,又回到房中看書。可是,他怎么也靜不下心來了。孩子們,你說,他在想什么呢?

            2、學生想象說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說的“動客情”。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這里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么詩人稱自己為“客”。(因為他不在自己的`家鄉,就像是在外作客。這客就可以解釋為“在他鄉作客”。

            過渡:在這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秋夜里,詩人卻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親人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評:你讀出詩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離家很久了,家鄉的親人,你們好嗎?

            一起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6、齊讀前兩句詩

            引讀:夜幕降臨,詩人走出茅屋,讀-------

            千里之外,想念親人,思念家鄉,詩人感到孤獨、無奈呀,讀-------

            7、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指兩名學生說。)

            過渡:因為思鄉,詩人在茅屋邊久久站立,向家鄉的方向望去,這時候,他突然看到了---------

            (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2、說說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所以詩人說“夜深籬落一燈明。”

            4、他看著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么呢?(注:以下兩環節據學生回答教學)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兒童挑促織,”

            詩中說“知有兒童挑促織”,“知”在這里就解釋為“料想、猜測”的意思。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么呢?

            詩人想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書:回憶童年

            引:詩人小時候也經常提著燈在秋天的夜晚和伙伴們一起捉蟋蟀的。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有趣,經常把話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現在的說法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說。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練習趣讀

            過渡:這一燈火讓詩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歡快情景。

            (1)你能讀出捉蟋蟀的歡快來嗎?指名朗讀。

            評:多開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斗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著燈籠捉來的蟋蟀,今天都拿出來斗一斗吧!

            (3)演示斗蟋蟀。

            (4)有趣嗎?那誰來把這樂趣帶到詩中去。

            評:瞧,這一燈明也樂了。一起讀。

            男生、女生賽讀。

            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也沉浸在斗蟋蟀的樂趣中了,不禁笑出聲來,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己小時候斗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傷心和孤獨。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1)指名說。朗讀跟上(你就把這種心情帶到詩中去吧?)

            (2)指名讀。評:我已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了。

            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燈明,照亮的是童年的樂趣,而屋內的一燈明,卻伴隨著孤獨的詩人。

            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四)整體感悟

            1、出示整首詩。

            小結過渡:詩人通過這些景物,寫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小結完成板書。)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2、孩子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

            評:是呀,想家的感覺是難過的呀!

            你已經讀到詩人的心里去了!

            4、我們一起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來說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1)全班說: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了陣陣寒意,

            客游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指名說

            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旁有一點燈火,

          【夜書所見的教案】相關文章:

          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教案反思(精選10篇)11-30

          《閣夜》杜甫12-09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5古詩三首望洞庭 菊花 楓橋夜泊教案設計03-19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什么蟲》教案01-08

          關于《勇氣》的教案03-20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AV日韩AV二区 |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午夜啪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