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

          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

          時間:2024-10-27 12:49:01

          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

          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

          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

            單元教材簡說

            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是精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二》是綜合性訓練。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古詩兩首》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

            單元設計理想

            本單元教學設計,要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應大膽地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策略上,教師要注重體現語文課本身的特點,以讀文本,讓朗朗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5.古詩兩首

            設 計:重慶高新區石橋鋪小學 張 楊

            評 析:重慶高新區石橋鋪小學 伍 藝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嶺壁》。

            3.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4.積累詩人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詩句意思。

            2.體會詩人的心境,能與他人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作品。

            2.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題西林壁》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大家猜一條謎語,謎底是一位詩人的名字,看誰最先猜出來。聽好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但詩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他的畫、他的文章在中國歷史上都極負盛名,他和他的父親、弟弟合稱“三蘇”,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可以知道這首詩有關的哪些信息?

            (這是作者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詩)

            3.檢查預習,指讀正音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題西嶺壁

            橫看 / 成嶺 / 側成峰,

            遠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

            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想想以前學過哪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a、借助注釋理解詩意;b、理解詩意;c、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等)

            2.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3.交流學習所獲。

            (或解說詩句意思;或展示繪畫成果)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向遠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廬山景色卻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廬山,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會有這么多種變化呢?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5.那蘇軾到底從幾個角度看了廬山呢?看到了幾種結果呢?(六個角度,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結果。)那概括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

            6.(課件展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廬山之中,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我站在( ),看到廬山像( )。”

            7.“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齊讀“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呢?站在廬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讀成誦,領悟詩請

            1.這首詩是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寫下的一首哲理詩,詩人不但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咱們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讀出廬山的奇麗景象,更要讀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放課件)

            2.用多種形式朗誦此詩(小組比賽、指名朗誦、全班齊誦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其實不僅觀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教師小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咱們說過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寫下了許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們交流交流吧。

            2.學生自己建立“蘇軾小檔案”,鼓勵學生根據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設計各種形式的小檔案,可以配圖畫,可以編作品目錄,可以寫名篇、名句,還可以寫成前言、后記等。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編寫“蘇軾小檔案”,并把自己喜歡的蘇軾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同伴合作式的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單項式教案10-25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10-15

          教師怎樣備課和編寫教案03-15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教案(通用10篇)05-1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02-24

          公文式總結的基本格式06-27

          關于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07-20

          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備課教案(通用10篇)02-09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02-09

          數學組集體備課計劃三篇02-13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久久免费清高视频 | 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