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秋興》教學設計

          《秋興》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0 13:21:32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秋興八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把握詩歌中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 學會抓住意象解讀古詩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3、學會如何賞析一首古詩。

            4、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情感與態度:

            5、詩歌意象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國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5 。

            教學難點:目標3、4 。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一起走進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的關注之中。

            二、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然后完成:

            1、從詩體上說,這是一首什么詩?(律詩,并回顧唐詩體裁特點)

            2、這首詩的韻腳是哪幾個字?(林、森、陰、心、砧)

            3、用筆畫出詩中的意象。

            三、鑒賞詩歌

            接下來,我們鑒賞這首古典詩歌。那么,如何鑒賞一首古詩呢?

            第一步,抓住題目。題目即詩眼,解讀了題目,詩歌就理解了一半。

            第二步,解讀詩句的意思。

            第三步,找出詩中的意象,然后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看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內涵,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要求學生根據上述基本鑒賞規律,安排學生活動:自讀、討論

            課堂活動過程:

            提問1:題目是什么意思?

            提問2:詩句的字面意思

            提問3:詩中出現的意象。

            提問4:這些意象有什么內涵?

            提問5: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6:詩歌應用到了哪些藝術技巧?

            1、學生發表討論后得出的意見,教師隨機給予恰當點評;

            2、教師明確:

            題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發內心的情感。

            詩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楓樹葉,巫山巫峽上景象蕭瑟陰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濃云垂地。又見菊花開了,淚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處都在趕著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傳來急促的搗衣聲。

            詩中的意象以及其含義:

            1)、玉露凋傷楓樹林:秋天的“楓樹林”:火紅艷麗,暗指曾經輝煌的盛唐 。“凋傷”意指安史之亂后,唐朝的衰敗。

            2)、巫山巫峽氣蕭森:“氣蕭森”:蕭瑟陰森。指唐朝安史之亂后的衰敗的氣象

            3)、江間波浪間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江,山。暗指國家)

            江上波濤滾滾,不平靜。塞上風云變幻,也是不平靜。整個天地都處于不平靜當中。意指唐朝整個江山都陷入了戰亂, 戰爭風起云涌,國家不平靜。

            4)、叢菊兩開他日淚:兩開:開了兩次,回家的事情等了兩年,兩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5)、孤舟一系故園心:“孤”形單影只,思念故園,更令人覺得哀傷。“一”一直思念家園,然而國家戰亂,故園還會安好嗎?悲涼由此產生

            6)、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處都在趕著作冬衣,白帝城傳來急促的搗衣聲。又是一年將盡時,同時又是一天的結束時,在這樣特殊時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園。然而國亂如此,家還會存在嗎?詩歌到這里。雖然詩中沒有一個“愁”字,那種濃濃的愁,那種國破家亡的悲涼感油然而生。

            藝術技巧:

            1)、對偶 頷聯 頸聯。具體:[江間]對[塞上],[波浪]對[風云]

            [叢菊]對[孤舟];[兩開]對[一系]

            2)、結合上述鑒賞,總結一下這首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全詩自始至終,情景兩首互為依托、互相生發,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如首聯,楓樹為秋露侵蝕傷殘的景象,感發或者說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風苦雨吹打得老大傷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峽的蕭森秋氣,則似乎是充溢于詩人心頭的郁悶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頷聯描繪江間波浪、塞上風云,作者既生動的表現出他們“兼天涌”,“接地陰”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強調了其動蕩不安和陰晦不明,及詩人自身的驚魂不定和憂思不散。再如頸聯書寫思鄉之情,同樣是藉托“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來生動的顯現令人唏噓悱惻的“故園心”。即便是最后兩句,貌似純粹寫景,實則蒼涼的暮色秋聲,使人隱約感受到仿佛就是詩人陰沉蒼涼的心情。整首詩既因物感興,使情思有所附麗;又因即景寄懷,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小結主題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書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秋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周春興《扁鵲治病》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27

          《故都的秋》教學反思02-15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31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0篇)02-29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 一本大道香蕉网站日本 | 一级a一片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