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30 02:58:58

          《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提問

            1、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

            根據學生的問題相機介紹葫蘆藤、蚜蟲等知識。

            2、教師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1、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指導看圖:葫蘆長的怎么樣?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指導看圖,理解“盯”、“自言自語”的意思;

            指導朗讀那個人說的話。

            2、討論:那個人這么喜歡葫蘆,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

            (1)不懂得“蟲--葉--葫蘆”之間的聯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不聽鄰居勸告。

            指導分角色朗讀。

            3、小結、擴展練習

            這個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上有沒有蟲,他不懂蟲-葉子-葫蘆之間的聯系,也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看圖)這時,他會怎樣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

            五、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表演這個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自讀---發現與探究

            自讀是學生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為初讀。它必然伴隨著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根據自己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3、發現問題,或借助工具自行解決,或留于課堂討論。因此在這一階段,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去讀。閱讀必然伴隨著發現和疑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說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學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后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也能發現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為他不治蟲,但這些發現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布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初讀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僅能吸食植物體內的液體營養,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究,學生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那個人愛葫蘆表現在: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像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現出來。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為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里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隨后設計創新題,啟發學生思考: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三、表演---積累與創造

            表演就是要求學生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通過表演學生不僅能夠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更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因為用怎樣的動作、神態,用什么樣的語氣,都要經過學生的思考與創造。在某種程度上說,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表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這一導一演的過程中,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性也得到了培養。

          【《我要得是葫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反思教學教材03-19

          《我要的是葫蘆》課程教學反思(精選11篇)11-2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我叫足球》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7

          《我的家、你的家》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9-18

          我設計的風車教學反思(通用6篇)06-08

          人教版《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08

          關于《我愛我家》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26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品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 亚洲第一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99热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