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時間:2024-09-15 17:36:53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為學》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主體課文,也是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課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課文用故事做比喻說明“立志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敘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它不僅說了“為學”,也闡明了難與易的辨證關系,從而告誡人們只要堅忍不拔,難事也能變得容易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2、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

            3、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情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的語氣和情感。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為”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勤奮學習的名言、故事。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1、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我們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為學》。觀題質疑,“為”是個多音字,組詞,在此處讀什么?“wéi”是什么意思?做。文題的意思呢?

            2、交流課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關資料。

            彭端淑(約1699一約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并稱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從小聰慧穎異,十歲即能文。有《白鶴堂文集》、《雪夜詩談》、《晚年詩稿》等傳世。本篇課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寫篇文章給兒子和侄子們看,談談求學、做學問的道理。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

            第一遍:讀準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確停頓、讀得流利;

            第三遍:要讀的有板有眼。

            2、初讀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說一說。

            4、結合文后譯文,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譯文。試著解決剛剛的疑問。可以小組交流。

            三、精讀感悟。

            1、認真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說了幾方面的內容?指導朗讀,要引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本段中你發現了重復的句子嗎?

            “則難者亦易矣;則易者亦難矣”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自己說一說。

            2、理解“去南海”這件事是否容易?從哪里看出來的?在文中畫出來,讀

            一讀。

            3、重點指導對話部分的朗讀。

            貧者說話的語氣;富者從疑問——輕視——慚愧的態度變化。

            富者說“子何恃而往?”兩次不同的語氣變化。

            (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表演讀等)

            4、相機指導理解重點字的意思:“鄙、恃、去、顧、為”等字。

            四、拓展延伸。

            1、請孩子們想像一下,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后,看到富和尚,他們見面時的場景及對話,寫下來。

            2、文章主要用(對比)寫法,來敘述這件事。為的是告訴我們什么呢?

            3、說一說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過勤奮來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實踐活動。

            1、請從“人之立志“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2、推薦閱讀書中兩篇文章。

            六、板書設計。

            為 學

            彭端淑

            天下事:

            為之:難→→易。 貧者

            學之:難→→易。

            不為:難 富者

            《為學》教學反思

            《為學》這篇課文是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讀書而寫的。本文選自他的《白鶴堂集》。這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亮點:

            一、文章的導入的設計比較新穎,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同學們也能夠積極參與。

            二、以小故事為切入點進行課文分析。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提示,一步步走入故事,品味語言,又能夠走出故事,得出啟示。

            三、板書設計較有新意,能夠為教學效果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

            四、學生預習很認真,比較到位。因此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不足:(主要為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一、解題。

            解題中應該加入對文章原題目和作者初始寫作用途的解讀。

            二、重點詞語的解讀。

            這個環節,采用學生討論法,討論后提出依然不懂的詞語,教師解答后進行歸納。再歸納的過程中,我只注重了實詞意思的總結,而忽略了課文中虛詞的歸納和總結。而且并沒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釋重點詞語。幫學生抓牢基礎。在課文翻譯過程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三、課文分析。

            由于文章中講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學們都會對這個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這個小故事為切入點來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為”。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很快的就將道理滲透給學生,而并沒有運用大量的時間來品讀課文,讓學生品味對而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和人物形象。應該讓學生在我環環相扣的問題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讀課文。

            總體反思與改進:

            一、對文本的研究和解讀,依然不夠深刻;文言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翻譯要作為重點。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對文本的解讀,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二、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不夠透徹,總是急于將自己知道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甚至要想到,上課時如果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有多少種答案。

            三、對基礎知識的落實,和考綱考點的落實依然不夠到位,研讀考綱考點,盡量在平時教學中,進行歸納總結和滲透。

            四、 由于本人急于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整節課課顯得有點前緊后松,在以后的教學中本人一定克服這一點。

          【《為學》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為學》的教學反思03-20

          《學看鐘表》教學設計03-20

          關于學戲曲的教學反思01-25

          This is my day教學設計及反思03-19

          最新《貓》教學設計與反思03-20

          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1篇)01-23

          《塑料》教學設計反思(精選10篇)05-10

          《祖父、后園和我》教學設計與反思06-15

          博弈教學設計反思(通用10篇)04-11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精選21篇)06-27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精品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