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高中《黃鸝》教學設計

          高中《黃鸝》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3 17:36:09

          高中《黃鸝》教學設計

          高中《黃鸝》教學設計

          高中《黃鸝》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蘊含的哲理。

            2. 品味、學習本文精彩的語言。

            3.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文中插入海鷗這一材料的用意

            教學設想

            1.事先了解常州北郊中學的校園環境,由環境導入,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2.本文的內容并不艱深,因此,當較多地讓學生自主探討,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及主要內容

            一、 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要研討的課文是——黃鸝,她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黃鶯,本文的作者是孫犁。

            二、引用詩句

            引導:你們學過哪些寫黃鸝的詩句?

            回憶后,導入——在我的心里,下列詩句是寫黃鸝的佳句。出示下列投影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 甫《絕句》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唐·杜 牧《江南春絕句》

            4.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宋·晏 殊《破陣子》

            思考:這些詩中的黃鸝的生活狀態怎樣?你是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

            明確——生活得自由歡暢,可以從“鳴”、“爭”、“啼”、“一兩聲”等詞中感受到。

            探究:作者把生活得自由歡暢的黃鸝放到了一個怎樣的背景中去寫的?

            明確——美麗的春景之中,可以從“翠柳”、“暖樹”、“綠映紅”、“日長飛絮輕”等語句中感受到。

            總結: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讀者感受到的是美,一種景物一體的和諧之美。下面我們來研究今天要學的課文,看看文中的黃鸝和生存環境和生活狀態。

            三、研讀課文

            要求:快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標注出表現黃鸝的生存環境和形色神態的語句。

            1.學生自由交流。

            2.討論、小結有關黃鸝的材料,按照“地點”——“生存環境”——“形色神態”的順序完成表格。

            地 點 生 存 環 境 形 色 神 態

            阜 平 叢林、陽光 尖利啼叫、迅若流星、金色羽毛

            青 島 林林深密幽靜 追逐逗鬧

            槍口之下 一去不返

            鳥 市 玩弄之中 焦黃羽毛、凄慘

            江 南 湖光山色、密柳長堤、茂林修竹、桑田葦泊 全部美麗

            3.引導:請大家他細研討一下這五幅畫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分類后你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總結:我們不妨大膽地設想:假如文章只有這樣五幅畫面,那么,從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黃鸝生存環境不同,呈現出的形色神態也截然不同。作者寫作此文要表現怎樣的主旨?

            討論得出:呼吁為黃鸝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直接表露這一主旨的是§22和§23段,齊讀。。

            4.引導:至此,我們來想想,作者為什么要在寫黃鸝時插入關于海鷗的一段材料。

            討論得出:這是類比,因為黃鸝曾有過與海鷗完全相同的生活遭遇。

            5.引導:可是,文章并沒有到23節就結束,請大家齊讀§24和§25,看看對本文的主旨有沒有新的認識。

            討論后總結:呼喚為各種美的事物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讀到這里,我們懂了,文中的黃鸝,是美的事物的象征。

            四、閱讀方法指導

            到這里,我們還只是注重了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上沒有考慮作品以外的因素。這種品文體情的過程,稱為主觀性閱讀。

            投影下列資料:

            主觀性閱讀——只是注重了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上沒有考慮作品以外的因素。(即“品文體情”)

            而讀文學作品,單單品文體情是不夠的,還要考慮作者的生活經歷、作品的寫作背景等因素,這種知人論世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實證性閱讀。

            投影下列資料:

            實證性閱讀——既考慮作品,又特別注重作品的寫作背景等因素的閱讀。(即“知人論世”)

            1.引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和寫作背景,看看這以后對文章的主旨有沒有新的認識。

            投影下列材料:

            作 者 介 紹

            孫犁(1913——),原名孫樹勛,現、當代作家。他的《荷花淀》、《囑咐》等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也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1956年寫完《鐵木前傳》后,他因病再也不寫小說了。

            本文寫于1962年,其時孫犁49歲。

            知人論世

            ●

            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環境越來越“寬松”,人對人越來越“寬容”,創作越來越“自由”,周圍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卻對寫東西越來越感受到困難,沒有意思,甚至厭倦了。

            ——孫 犁《 文 慮 》

            ● 政治斗爭的形勢,也有變化。上層建筑領域,進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來,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業業,唯恐有什么過失,引來大的災難。

            ——孫 犁《說趙樹理》

            2.引導:讀完這兩段文字,聯系文中黃鸝的遭遇,看看作者還有怎樣的寄寓呢?

            討論得出:作者還在呼喚要為一切的人才發揮出他們的極致而創設一個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讀到這里,我們更應該知道,這篇文章中的黃鸝還可以看作是人才的象征、藝術的象征。

            五、總結

            通過討論,我們明確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緊扣黃鸝的生活環境和形色神態間的關系,告訴人們:景物一體的和諧,是事物達到美的極致的前提。

            從美學角度看,和諧是一種極致的美——黃鸝與環境是這樣,我想:昨天我所看到北郊中學的美也是如此。當然比這種自然的極致更美的是創造極致的人。

            美的事物

            象征 有了優美的環境, 一切人才才能發揮到極致。

          【高中《黃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08-07

          最新高中籃球教學設計10篇04-08

          高中《像山那樣思考》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29

          高中語文《庖丁解!方虒W設計02-24

          高中語文《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1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高中化學電解池教學設計(通用10篇)12-15

          高中化學《甲烷的制備及性質實驗》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1篇)10-26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能看三级网站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网站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 中文字幕三级专区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 | 午夜福利中午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