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與高司諫書》的教案

          《與高司諫書》的教案

          時間:2024-08-15 03:44:38

          《與高司諫書》的教案

          《與高司諫書》的教案

          《與高司諫書》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掌握部分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繼續學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理清文章思路,準確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

            三、感受作者疾惡如仇、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的高風亮節,學習借鑒中國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膽識。

            四、學習本文觀點鮮明、析理透徹、語言簡潔有力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掌握的文言詞語:接、廁、卓卓、黜、逮、誅;固、以、其。

            二、著重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作者剛正的性情和坦蕩的胸懷。

            三、難點:文章的結構及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個別句子的翻譯理解。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自學、點撥提示、研討探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初中時同學們學過《醉翁亭記》,了解了歐陽修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創作風格,體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灑脫之氣。今天我們將學習歐陽修的另一篇書信體散文《與高司諫書》,領會他析理透辟、言辭犀利的另一種風格,感受他疾惡如仇、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的高風亮節和胸懷膽識。

            二、題解。

            這封信寫于北宋景三年,歐陽修時年三十歲。當時,宰相呂夷簡在位日久,政事積弊甚多,又任人唯親。為此,范仲淹多次上書,主張選賢任能,指斥呂夷簡,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呂夷簡,被貶為饒州知府。當時朝臣紛紛論救,而身為左司諫的高若訥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詆毀范仲淹。歐陽修怒不可遏,便寫此信痛斥高若訥。高若訥將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歐陽修被貶為夷陵令。

            高若訥(音nè),字敏之,時任左司諫。

            三、閱讀理解。

            1.教師范讀全文(有條件可聽錄音),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同時正音。

            2.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內容,注意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讀課文,可采取自讀、齊讀、默讀等多種方式。

            第1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家隨州:家,用作動詞,可譯“家住”。

            未與人接:接,交往。

            廁其間:置身其間,列名其間,廁,夾雜。

            卓卓:出眾、突出的樣子。

            予固疑足下:固,本來。

            侃然正色:侃然,耿直剛正的樣子;正色,態度嚴肅。

            決知足下非君子也:決,斷定。

            歸納:本段通過“三疑”,斷定高若訥非君子。

            第2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詆誚:詆毀

            非辜:無罪。

            以為當黜:黜,貶黜。

            乃愚者之不逮:逮,及。

            歸納:本段指責高若訥在范仲淹被貶時不但不救,反而詆毀其為人的拙劣表現,怒斥高若訥是“君子之賊”。

            第3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是天子驟用不賢之人:驟,屢次。

            歸納:本段以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實,運用兩難推理,論證無論范仲淹賢與不賢,高若訥的“默默”都是失職。

            第4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計其當時之議:計,估計,料想。

            歸納:本段引用史實,說明賢與不賢自有公論,世人是不可欺的。

            第5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便當去之:去,離開。

            堪其任者:堪,能勝任。

            歸納:本段以天子之圣明,斥責高若訥的失職。

            第6段重點詞語和主要內容:

            使正予罪而誅之:誅,懲罰。

            釋然:解除疑慮。

            歸納:本段以安道、師魯的直言敢諫與高若訥的“默默”作比較,痛斥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愿足下直攜此書于朝”,表現出作者無私無畏的慨然正氣。

            第7段主要內容:

            本段說明寫信緣由。

            四、作業。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一,完成練習二、三、四、五。

            2.自學“相關鏈接”,結合本課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第二課時

            一、學生朗讀課文。

            采取齊讀和指定個人朗讀的方式,了解學生讀書情況,并提問重點詞語的解釋和難句的翻譯,檢查練習第二題的完成情況。

            二、課文研讀探究。

            研討1:對高若訥的“三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對高若訥的斥責集中在哪個問題上.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小結:通過“三疑”,揭露高若訥口是心非,并斷言其“非君子”,引出后面對他的正面駁斥,使全文首尾貫通,一氣呵成。

            作者對高若訥的斥責集中在如何對待范仲淹被貶的問題上,揭露高若訥出于一己之私利,顛倒是非,逢迎權貴,“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乃“君子之賊也”。

            本文語言犀利,氣勢逼人,言辭激憤,讀來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決知足下非君子也”,“今足下有欲欺今人,而不懼后世之不可欺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乃“君子之賊也”,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隱晦,顯現出剛直凜然之氣。

            研討2:首先檢查學生完成練習五(“安世儀狀魁碩”)的情況,然后提出研討題:本課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結合課后的幾段短文談談自己的體會。

            歸納小結:本文充分顯現了歐陽修疾惡如仇、無私無畏、不避險惡、仗義執言的性情。從安世、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這種可貴的精神。盡管他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帝王的統治,但他們所體現出的古代正直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對于今天的我們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看法不必強求一致,對片面的不恰當的說法教師可適當引導。)

            三、檢查練習三、四的完成情況,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著重掌握幾個文言常用詞的多個意義和用法。

            四、作業。

            1.在作業本上總結歸納本課重點詞語的意義,自己歸納“其”“以”的用法。

            2.將“安世”一段古文譯成現代漢語,寫在作業本上。

          【《與高司諫書》的教案】相關文章:

          高港實驗學校九年級語文試題03-20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什么蟲》教案01-08

          關于《勇氣》的教案03-20

          飛天音樂教案10-31

          《 西瓜船》教案11-17

          人生多彩的教案09-04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亚洲精品在线看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天天射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