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時間:2024-06-27 18:46:35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精選10篇)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1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

            投影片。

            復習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

            1.收集數據,統計表。

            師:我們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呢?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姓名、性別。

            ② 身高、體重。

            ③ 興趣愛好。

            (1)調查表。

            為了清楚地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種個人情況調查表。

            姓名 性別

            身高/c 體重/g

            最喜歡的學科 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最喜歡的圖書 長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特長

            ① 填一填.

            ② 用語言描述清楚還是表格記錄清楚?

            (2)統計表.

            為了幫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進行交流。

            2. 統計圖。

            (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做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

            ① 條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數量的多少。

            ② 折線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③扇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

            (2)教學例題。

            ①認真觀察例題中的圖表。

            ②指出各統計圖的名稱。

            ③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從扇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率;

            從條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分別喜歡運動項目的人數。

            3.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1)什么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什么是眾數?

            (2)出示例題。

            身高/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數 1 3 5 10 12 6 3

            體重/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數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兩組數據中,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學生中任意抽取一人,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還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

            a.找出中位數和眾數。

            b.計算平均數。

            ②不用計算,你能發現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③你認為用什么數表示上面兩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二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4題。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2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09-110頁“統計與概率”

            教學目標:

            1.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2.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收集數據,制作統計表

            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A調查表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的調查表,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學科語文數學語文音樂美術體育科學

            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交流一下。

            2、統計圖

            (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

            a、條形統計圖(清楚表示各種數量多少)

            b、折線統計圖(清楚表示數量的變化情況)

            c、扇形統計圖(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

            (設計意圖:統計圖在表述統計結果時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故統計活動中常用統計圖來描述統計信息,展示統計結果。)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3

            第一節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意義、內容和要求

            一、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二)有助于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方法論的啟蒙教育

            (三)有利于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統計與概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

            (一)歷次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標準)中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要求

            1956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中,將簡單統計圖表與簡單簿記并列,目的是“使兒童獲得一些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可以為將來參加勞動生產做一些準備”。1978年頒布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中提出的教學要求是:“掌握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能夠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

            到1986年,《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要求是:“掌握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初步學會數據整理,能夠繪制簡單的單式和復式統計表,條形、折線和扇形統計圖。”這個要求比較明確,層次也比較清楚,但是制作統計圖表的要求偏高。

            2001年頒布的《課標(實驗稿)》在小學階段大大加強了統計的教學,新增了概率內容,把“統計與概率”作為數學課程內容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并把“統計觀念”作為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二)《課標(2011年版)》統計與概率教學的總體目標

            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初步培養學生用隨機的觀點來理解現實世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三)《課標(2011年版)》統計與概率教學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統計與概率在第一、二學段的學習內容分別稱為“數據統計活動初步”、簡單數據統計過程”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

            與《課標(實驗稿)》、2000年《修訂版大綱》相比較,《課標(2011年版)》中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內容有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在:

            1、加強數據隨機性的體會

            2、強調數據分析觀念

            3、強化實際意義的理解

            4、統計與概率要求降低

            第二節統計的教學

            一、數據統計活動初步的教學

            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1、讓學生對熟悉的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

            2、物體的分類要按照一定的標準

            (一)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萬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

            (二)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

            二、簡單數據統計過程的教學

            第二學段簡單數據統計過程教學的總目標是: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認識到數據中蘊涵著信息,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一)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可使用計算器)

            (二)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能選擇話當的方法(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

            (三)認識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且有效地表示數據

            1、條形統計圖的教學

            2、折線統計圖的`教學

            3、扇形統計圖的教學

            (一)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二)能從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1、開展一些專題性數據收集的活動

            2、鼓勵學生多角度讀懂統計圖表

            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

            1、解釋統計結果的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

            2、注重學生間的交流活動

            第三節概率的教學

            教學的總目標是:體驗隨機事件和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通過實例感簡單的隨機現象。

            一、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一)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體驗

            2、在討論的過程中分析現象農達。

            3、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個人愿望無關

            (二)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1、指導試驗的操作過程

            2、要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二、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進行交流

            (一)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在對比活動中悟出道理

            2、從活動記錄中悟出道理

            (二)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1、在活動中描述不確定的現象

            2、在比較中深刻理解詞語意義

            3、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的隨機性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4

            設計說明

            由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本設計注重從熟悉的現實生活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學習統計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再次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決策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信息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紙卡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板書課題)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

            2.組織學生匯報所回顧的知識。

            (1)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收集數據可以采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

            記錄數據時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畫“正”字、畫“√”、畫“○”等方法。當我們要記錄的.數量越來越多時,圓圈、對號的個數也會越來越多,這樣看上去就會比較亂,數的時候不好數,而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時,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既方便又快捷。

            (3)認識統計表。

            統計表就是將統計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的一種表格。統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數據的多少,便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并展示知識結構圖。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提出問題。

            (1)過渡: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

            (2)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先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識層次,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圖,以便培養學生的復習、整理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借助習題,回顧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1)課件出示習題:統計一下班級同學的出生月份情況。1~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少?

            (2)引導學生思考: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么辦?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

            (3)引導學生優化方法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5

            課型

            復習課使用教師

            作業設計

            基礎:

            (1) 六位同學進行投籃比賽,投進球的個數分別為2,13,3,5,10,3.則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 ),中位數是( ),眾數是( )。

            (2) 路旁一池塘,平均水深1.50米.小明的身高是1.70米,不會游泳,他跳入池塘的結果是( )。

            A.一定有危險 B.一定無危險 C.可能有可能無 D.以上答案都不對

            2.綜合:

            1.若一組數據91,96,98,99,X.的眾數是96,則平均數是______中位數是_______.

            2.數據3,4,5,5,6,7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組數據:第一組:1,2,3,4,6,8第二組:2,3,5,5,7,9第三組:3,3,2,2,-1,-1.這三組數據的眾數分別是多少?

            拓展提升:

            個體戶張某經營一家餐館,餐館所有工作人員某個月的工資如下:張某6000元,廚師甲900元,廚師乙800元,雜工640元,服務員甲700元,服務員乙640元,會計820元。

            (1) 計算工作人員的'平均工資。

            (2)計算出的的平均工資能否反映一般工作人員這個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3) 去掉張某的工資后,再計算平均工資,這個平均工資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員這個月收入水平嗎?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6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可能性問題是統計與概率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游戲的公平性是利用等可能性的特征去判斷的`。本課教學設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建立起知識網絡。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交流對可能性問題的了解,既復習了所學的內容,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其次,將知識點融于練習之中,從練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提出復習要求

            1.語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游戲公平”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對可能性問題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提出學習要求。

            (1)關于“游戲公平”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不容易解答?

            (3)你還有什么問題?

            師:本節課我們就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復習。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疑,引入復習內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知識

            1.引導學生小組內交流。

            師:回憶一下,應該如何判斷一個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呢?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2.組織學生匯報。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

            學生匯報判斷游戲規則公平性的方法。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7

            教學目標:

            1、積累收集,整理數據的活動經驗。

            2、了解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

            3、會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

            4、在調查活動中,增強自信心和創造力以及對數據調查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根據實例,讀懂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從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引導:老師知道,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那么怎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呢?

            學生圍繞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講究衛生與預防疾病等多方面展開交流、討論。

            導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睡眠時間”的`問題。

            二、正確計算睡眠時間。

            1、討論:你每天睡眠幾小時?是怎樣算出來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學晚上9時睡覺,早上6時起床,午休1小時為例。

            從晚上9時到12時是3時,從晚上12時到早上6時是6時。3+6+1=10(時)

            (2)以某某同學晚上8:30開始睡覺,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為例。

            從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從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時30分。3時30分+5時30分+30分=9時30分。

            3、計算。

            請學生按正確的方法重新計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并寫下來。

            三、收集數據,整理數據。

            1、數學“分段時間記錄法”。

            時間段的規定可以是這樣的:11時以上,含11時;10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統計知識,培養梳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理、分類、制圖、觀察、比較、分析信息,形成統計觀念,進而形成依據數據和事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二、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制成合適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復習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你能在草稿本上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來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繼續引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和補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樣對這些知識進行分類整理?

            討論交流后,依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圖。

            教師:誰能簡要地說一說,平均數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預設:平均數是通過計算得出的。

            教師: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適合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呢?

            預設:條形統計圖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大小及不同數據的差異。折線統計圖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變化趨勢。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思考──互補交流──分類整理”的過程,讓學生從整體上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并借助樹形圖形成知識結構。

            (二)整理數據,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數據,制作統計圖表。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已經填好的調查表(如下)。先按項目剪開,然后9個小組的組長將你們要整理的項目條收集起來,先整理分類,再用統計表進行統計。想一想,從統計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學生開始按課前分好的小組收集項目條,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進行數據整理。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各小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并利用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說明:教學設計中接下來將選用教材提供的數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實際調查所得的數據展開教學。

            2.求統計量和分析。

            教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組的統計表已經整理好了,請到前面來展示你們的成果。

            學生1:我們第一小組整理的是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制成的統計表是這樣的。

            教師:觀察這張統計表,你們有什么發現?

            預設:身高是1.52米的同學人數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數最少。

            學生2:我們第二小組整理的是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從表中可以知道,體重是39千克的人數最多,體重是30千克的人數最少。

            其余各小組分別展示統計表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選擇一張統計表,你能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嗎?用什么數據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

            學生先獨立練習,再小組討論,教師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學生3:第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1.50425。我們認為用平均數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

            學生4:第二組數據的平均數是39.6。我們認為平均數可以代表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

            教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效率非常高。老師這里還有個問題,你能很快解答嗎?

            如果把全班同學編號,隨意抽取一名學生,該生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還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預設: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為體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數比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數更多。

            教師: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讓小組同學解答嗎?

            【設計意圖】用統計表表示全班同學的身高和體重分布情況,然后完成三個任務:計算平均數;討論用什么數據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和體重情況;依據數據判斷哪個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大。整個過程以小組合作和交流匯報的形式展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制作統計圖并進行分析。

            教師: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想一想,用怎樣的統計圖表示比較合適?

            預設:用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因為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據和整體之間的關系(課件適時出示下圖)。

            教師:想一想,用怎樣的統計圖表示你們組的統計數據比較合適?在方格紙或空白圓中畫出統計圖。

            小組討論確定統計圖后,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交流展示:

            學生5:我們小組將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做成了復式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

            教師:觀察這個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中,男生喜歡足球的人數最多,女生喜歡跳繩的人數最多。

            學生6:我們小組整理的是“你對自己在各年級的綜合表現是否滿意”的情況,選用的是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

            教師: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獲得怎樣的信息?

            預設:六(1)班同學對各年級綜合表現滿意情況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教師追問: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預設:說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對自己各方面表現的評價也越來越好。

            【設計意圖】從教師提供的素材引入,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適的統計圖表示各組統計的數據,充分體現了這部分知識的應用價值。后續的分析緊緊圍繞各種統計圖的特點,體現尊重事實、用數據分析實際情況的思想。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根據所要描述的情況,填寫合適的統計圖。

            (1)描述六(2)班同學身高分組的分布情況,用___________。

            (2)描述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平均身高變化情況,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組別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情況,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下面是某汽車公司去年汽車生產量和銷售量情況。

            (1)該公司去年全年的生產和銷量情況如何?

            (2)該公司的發展前景怎樣?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總結,小議收獲

            教師: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統計圖?

            五、課外作業,實踐應用

            想一想:除了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外,還可以通過什么手段收集數據?請自主選擇一個調查項目開展實踐。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具體的實例中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扇形統計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探索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應用,發展學生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具體的實例中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扇形統計圖。

            難點: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案例呈現扇形統計圖運用的情境,導入課題。

            (二)探究體驗,構建新知

            1.學生動手實踐:分析一個扇形統計圖,說明從中可以獲取什么信息。

            2.引導抽象概括:設置小組討論,探討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應用。

            3.知識拓展延伸:通過進一步討論不同扇形統計圖的信息表現方式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1.學生自主總結,教師啟發點撥重難點。

            2.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呢?

            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業

            運用扇形統計圖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

            投影片。

            復習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

            1.收集數據,統計表。

            師:我們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呢?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姓名、性別。

            ② 身高、體重。

            ③ 興趣愛好。

            (1)調查表。

            為了清楚地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種個人情況調查表。

            姓名 性別

            身高/c 體重/g

            最喜歡的`學科 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最喜歡的圖書 長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特長

            ① 填一填.

            ② 用語言描述清楚還是表格記錄清楚?

            (2)統計表.

            為了幫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進行交流。

            2. 統計圖。

            (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做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

            ① 條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數量的多少。

            ② 折線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③扇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

            (2)教學例題。

            ①認真觀察例題中的圖表。

            ②指出各統計圖的名稱。

            ③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從扇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率;

            從條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分別喜歡運動項目的人數。

            3.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1)什么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什么是眾數?

            (2)出示例題。

            身高/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數 1 3 5 10 12 6 3

            體重/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數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兩組數據中,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學生中任意抽取一人,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還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

            a.找出中位數和眾數。

            b.計算平均數。

            ②不用計算,你能發現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③你認為用什么數表示上面兩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二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4題。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相關文章:

          《概率統計》的教學培訓感想07-24

          學習小學《概率與統計》的心得體會07-30

          概率教學的反思07-16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07-09

          《概率》教學反思模板08-15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的教案07-11

          六年級下冊《Three Kites in the Sky》教案07-09

          《統計圖的選擇》教案范文07-09

          五年級下冊《單式折線統計圖》教案范文(精選6篇)07-06

          二年級下冊《統計》說課稿范文08-08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方字幕亚洲本在线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高清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 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