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08 06:39:2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兒時游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感受作者觀察能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4、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用動漫導入新課:

            動漫簡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之間用足跡連接,意喻從幼兒成長成少年。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回顧作者及主要作品(PPT)。

            2、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并找出這兩個部分起止句中的過渡段。

            3、默讀課文,思考:的百草園,并闡述理由。

            有趣、樂、奇幻、……

            4、“樂”在何處?(園中美景、美女蛇傳奇、雪地捕鳥)

            三、品析園中美景語段

            1、學生閱讀第二段,思考:百草園里有哪些景物?哪些見過?

            (14種,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2、小組討論作者如何來描寫這些景物的?為何這么描寫?

            (詳略、空間順序、時間順序、感覺器官、動植物、動靜結合)

            3、學生再讀第二段,進一步體會佳句妙詞:

            例:“竄”字用得好,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叫天子的機靈輕捷。

            第二課時

            一、繼續分析第一部分

            1、美女蛇故事安排的作用?

            (奇幻,神秘)

            長媽媽講故事的目的?

            為了不讓小孩到角落玩,體現民俗文化。

            2、齊讀課文第7節,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并討論:這些動詞的位置可否調換或可刪去部分?

            (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一連串動詞,清晰準確地記下捕鳥的全過程,可見“我”的童年時代,對捕鳥十分愛好,這也反映了魯迅小時的廣泛興趣。一是寫人的動作,二是寫鳥雀的動作,三是寫竹篩的動作)

            二、質疑問難

            1、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

            (未脫孩童稚氣的魯迅對三味書屋簡陋而蘊含深意的陳設、簡單而莊重的禮儀充滿了新奇,對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充滿了恭敬,對先生開明、寬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作者極為歡心(誦讀搖擺),更不用說與眾多伙伴在一起“偷樂”的時光,三味書屋后園里無聲的游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唱讀,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偷偷描畫)。

            (說“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有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說“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于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于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里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里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里有于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2、正因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樂,作者才對這段經歷產生依戀之情,請找出有關段落,并朗讀,體會其當時心情。

            (過渡段,猜測心理)

            3、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課后練習一、3)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4、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交流解決。

            5、默讀三味書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先生態度如何?你對先生的理解是怎樣呢?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境”。先生態度“和藹”,且又聽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要求嚴格,教學認真,因此,“我”對先生的態度“很恭敬”。)

            6、三味書屋中的魯迅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三課時

            一、拓展延伸

            文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詞。

            請學生當場進行寫作片斷練習,可選取游戲、活動或勞動的過程。

            二、體驗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樣的?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

            三、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段。

            2、完成作業本。

            【教學反思】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后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說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著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并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里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溫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與評析10-1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公開課教學設計02-15

          從算式到方程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26

          語言描寫教學設計三篇03-05

          籃球三步上籃的教學設計03-19

          《三個好伙伴》的教學設計10-0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教學設計09-15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无幕码中文字 |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久久精品五月天导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