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31 14:52:04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螞蚱頑強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義。

            3、圈劃文中重要的詞句,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螞蚱頑強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方法:綜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板書:《向生命鞠躬》

            2、題目中有一個動詞——鞠躬,這可是個很不尋常的動作。想一下,鞠躬這個動作通常是表達怎樣的感情?

            明確:尊敬

            3、看了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明確:誰向誰鞠躬?

            為什么鞠躬?

            4、好,我們就從文章中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二、 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

            要求:⑴ 編寫小節序號

            ⑵ 了解課文大意

            2、誰向誰鞠躬?

            明確:我向一只螞蚱鞠躬。

            3、有沒有同學見過螞蚱?

            明確:螞蚱,生活在夏天的田野中,東竄西竄的,到處都是。

            4、一只螞蚱,多么平凡渺小的一個生命,向它鞠躬?作者似乎有些大驚小怪。我也見到過不少螞蚱,反正我是從來沒有向它們鞠躬過。你們覺得呢?

            明確:文中的這只螞蚱并不平凡,甚至可以說它很偉大。

            三、 分析文中螞蚱的形象。

            1、文中的這只螞蚱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

            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明確:生存環境:蕭瑟的初冬

            (“惟一”“倔強”)

            遭遇:被草桿穿過身體

            又被草桿穿過身體

            精神:頑強

            3、這三點中,哪一點最重要?

            明確:第三點,它是本文中心的一部分。

            4、另兩點與第三點也是一脈相承。讓我們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5、請一位學生朗讀第2、3兩小節。

            6、作者稱它是“惟一”“倔強”活著的螞蚱,仔細品味這兩個詞語,你覺得它們體現了這只螞蚱的什么特點?

            明確:生命力頑強。

            7、學生快速瀏覽第4到第10小節。

            8、這一部分內容與頑強精神有何聯系?

            明確:遭遇到這兩次突如其來的不幸后,螞蚱的逃生經歷體現了它的頑強精神。

            9、教師小結。

            明確:所以,這三個特點是一個整體,從不同角度體現了這只螞蚱的頑強。

            四、 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

            1、隨著文章的深入,作者由外而內地給我們展現了螞蚱身上的一個又一個特殊之處,而作者的情感也隨之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讓我們到書本中去找一找,作者的情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分別在哪幾小節中體現?

            明確:驚訝、漠然、好奇、震撼。

            2、讓作者驚訝的是什么?

            明確:在初冬的山上,一切生命活動似乎都已沉寂,但這只本應在夏天活動的螞蚱卻還活著,讓作者感到驚訝。

            3、學生默讀第4、5兩小節。

            4、這兩小節寫了螞蚱第一次被我用草桿穿過身體,你們看后覺得怎么樣?

            明確:殘忍、可憐……

            5、作者為什么要這么殘忍,把一只螞蚱活生生地穿在了草桿上?

            明確:為了防止螞蚱逃跑;因為螞蚱是害蟲。

            6、推測一下,作者當時應該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漠然。

            7、螞蚱逃脫后被作者第二次穿上了草稈,這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好奇。

            作者很好奇,他想看看這小玩意兒究竟用何方法逃跑。

            8、之后,面對他看到的那一幕,作者的心情發生了什么變化?

            明確:震撼。

            9、作者之所以感到震撼,是因為他目睹了一個奇跡。

            那是怎樣的一個“奇跡”,你們看懂了嗎?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一張示意圖。

            10、請一位同學把第10小節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11、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僅作者深受震撼,相信同學們也挺感動的。圈劃這一小節中最打動你的詞語或短語,并簡述理由。

            12、學生交流。

            13、全體學生朗讀第11小節。

            五、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

            1、實際上對這只螞蚱而言,逃不逃生的結果都一樣,反正都是死,它這樣痛苦而死是否值得?談談你的理解。

            四人小組討論。

            2、選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明確:生命是非常美好、珍貴的東西,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但是,老師覺得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比如自由,比如正義、比如信念,比如……

            如果生命不承載這些高尚、有意義的東西的話,它也只是一張白紙,毫無價值可言。正如聞一多所寫的,“生命是張……”

            學生背誦。

            4、文章題目為什么是《向生命鞠躬》?能否改成《向那只螞蚱鞠躬》?為什么?

            明確:更具有廣度和深度。深度:這只螞蚱是頑強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實是向一種叫頑強的精神鞠躬;廣度:這只螞蚱是頑強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實是向一切頑強的生命鞠躬。

            回家作業:你是否為那只螞蚱而感動?你是否為那種頑強精神而感動?那只螞蚱已經死去,那就讓我們為它立一塊墓碑吧,請你用一二句話,為它題寫墓志銘。

            課后反思:

            對于滲透“兩綱”教育來說,語文學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就有著人文性,所選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就受到其影響和教育。如這篇《向生命鞠躬》,作者的情感態度明確強烈。我引導學生緊隨著作者的腳步,對那只螞蚱的認識不斷深入,和作者一起由驚訝漠然到好奇再到震撼,較真切地體會到文中螞蚱的頑強的精神。接著,我由此展開,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并結合之前剛學過的聞一多所寫的《色彩》,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課后布置的作業也是圍繞著對頑強精神的理解而進行的,讓學生加深體會。應該說,這節課上得效果是不錯的,從學生回家作業的反饋情況來看,他們對課上所說的頑強精神和生命的意義是很能認同的。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