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非攻》教學設計

          《非攻》教學設計

          時間:2025-02-26 11:49:47

          《非攻》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攻》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攻》教學設計(通用6篇)

            《非攻》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掌握重要的實詞、特殊句式。

            樹立正確的戰爭觀。

            學習重點、難點:

            實詞、虛詞積累;理解、運用“非攻”思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林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其中有影響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有一個人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 作者簡介:

            墨子,戰國時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出身低微,注重節儉;注重實踐,善于制作;學術上,創建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

            三、 析題:

            非:非難、責怪。

            非攻:譴責攻打侵略別國的戰爭。

            四、 檢查預習。朗讀課文。

            五、 疏通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知識盤點:

            1、 通假字: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通“滋”,更加。

            2、 詞類活用:

            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從而譽之。名詞用作動詞,贊美。

            眾聞則非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非難,責怪。

            3、 特殊句式:

            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于”。

            從而譽之,謂之義。省略句,“謂之”后省略了“為”字。

            六、 課文研討:

            閱讀課文,思考:題目是“非攻”,作者是否開門見山地談論侵略戰爭的問題?

            明確:不是。

            那么,文中列舉了那些行為?(分組討論)

            (天下君子如何看待“攻國”?)

            板書: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攘人犬豕雞豚。

            入人欄廄,取人牛馬。

            殺不辜人。

            攻國。大不義。(論點)

            七、 從中可看出本文在寫作手法上有何特點?

            層層鋪墊,對照鮮明。

            文章的主旨表現不是開門見山,而是層層鋪墊。先說情節極其輕微的竊人桃李,次說情節不太嚴重的雞鳴狗盜,又說情節較為嚴重的取人牛馬,再說情節相當嚴重的殺人越貨,情節越來越嚴重,不義程度也越來越深。這些行為的確應當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上述行為即使再嚴重,也不會比“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的侵人之國嚴重吧。

            八、拓展延伸:

            我們以前也學過一些反戰題材的.作品,有哪些?

            杜甫《石壕吏》,戰爭讓老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2)現實:反對戰爭,維護和平,是當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譴責。

            九、合作探究:“非攻”能否改為“非戰”?

            明確:不能,墨子反對的是非正義的進攻性戰爭,并不反對一切戰爭。《公輸》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十、小結。

            十一、高考鏈接

            作業布置。

            《非攻》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培養學生為文本加標點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研習、活動體驗讀懂文本,加上正確的標點,進而了解墨子的主要思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文本的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墨子“非攻”的思想。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為文本準確地加標點,討論文本的內容,把握莊子的主要思想。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斷句和加標點。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活動體驗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一則有關斷句的小故事導入: 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男方認為:

            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媒婆辯解:

            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二、 出示文題,先和學生討論斷句的方法。

            如何斷句呢?請你出謀劃策。學生說后再出示“我的方法”:

            1、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2、尋找標志,斷開句讀。

            3、先易后難,加注標點。

            三、活動體驗

            請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給課文加上標點符號,學會融會貫通。

            提示:先斷句后確定標點

            四、討論交流

            找能斷句的地方的標志:

            (1)找名詞和指稱人的代詞

            (2)看修辭 (對偶、排比、反復等)

            (3)尋虛詞

            句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

            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茍”“是故”“于是” “是以” “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4)明對話(曰、云)

            (5)辨句式(疑問句 特殊句式)

            五、墨子想通過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非攻——譴責進攻性的戰爭

            那么墨子對防御性的戰爭又持怎樣的態度呢?(請看電影《墨攻》片段)

            六、拓展延伸

            通過為其他兩篇節選自《墨子》的片段進行斷句,進而了解墨子的主要思想。

            (1)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墨子·公輸》

            譯文: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釐等二百人,已經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楚王說:“好啊!我不攻打宋國了。”

            思想:防守

            (2)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若使人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墨子·兼愛》

            譯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愛人就像愛自身,還有不孝的人嗎?看待父兄與君主就像自身,怎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有不慈愛的人嗎?看待弟子和臣子像自身,怎會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沒有不孝不慈的人。……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

            思想:兼愛

            總結墨子的主要思想:

            兼愛 非攻

            七、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大內容:一是加標點的方法,一是了解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在我們今天看來,墨家思想遠不如儒家思想的影響之大,然而就是這小小的墨家與儒家的互相辯駁,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

            八、布置作業

            要想更多地了解《墨子》及墨子的其他思想

            附板書設計:

            非攻(節選)

            墨子

            斷句方法:讀文段——找標志——定標點——細檢查

            墨子的主要思想: 兼愛 非攻

            《非攻》教學設計 3

            一、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中國象棋殘局)同學們,從這副象棋殘局圖片中以你們看到了什么?你看這場廝殺,最后一方只剩下一帥,另一方只有一將一卒一馬了,真可謂“破數億家財,生靈涂炭,八荒處處皆孤冢;傷百萬將士,白骨橫野,九州座座是空城。”戰爭,給人們留下了什么?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一次次浩劫,讓更多人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和平的可貴。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思想家墨子就反對不義之戰,提出了“非攻”的主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非攻》。(板書標題)

            二、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歸納斷句方法。

            2.學習體會墨子文章層層推理,邏輯性強的特點。

            3理解“非攻”思想,樹立正確的戰爭觀。

            三、教學過程:

            (一)析題:《非攻》,非,非難、指責、譴責。非攻,譴責攻打別國的侵略戰爭。

            “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爭,與一般的非戰是有區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爭不僅不反對,而且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三百人為宋守城。

            (二)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梳理文章。

            文本研習:

            將文章分為五小節,試梳理內容。

            1.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譯文:如果有一個人進人到別人的果園,偷竊別人的桃子和李子,眾人聽說后就會指責他,上面那些執政的人抓到他后,就會處罰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啊。

            2.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譯文:至于偷竊別人的狗、雞、豬的人,他的不義又超過進人到別人果園偷竊桃李的行為了。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他)損害別人(的利益)更多。如果損害別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越突出,罪過也就更加深重。

            規律一:找名詞、代詞定句讀。

            例子: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書而讀之。

            規律二:找虛詞,定句讀。

            《非攻》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張。

            2.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體會墨子文章層層推理,邏輯性強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堅持正義,熱愛和平,創造和諧社會的人生價值觀念。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斷句能力,理解文中闡發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講讀結合,結合講解品味文章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無情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選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紹。

            墨子、句翟、魯人,一說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曾為宋國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講學,創立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他的認識觀點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論,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樣是唯心的“天志”說,認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

            《墨子》現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說的講學辭和語錄,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二)解題及背景介紹。

            非:非難,責怪。

            非攻:譴責攻打別國的侵略戰爭。

            “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爭,與一般的非戰是有區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爭不僅不反對,反而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三百人為宋守城。

            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孟子99盡心下》)。到戰國時期,新興地主統治的國家進行無休止的兼并戰爭,大量殺戮敵國人民。盡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統一,但也不是義戰,墨子《非攻》揭露了這種戰爭的本質是有積極意義的,中篇興史事說明好戰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是義戰,并且主張先利天下諸侯,援小國、立信義,寬吾眾,信吾師,然后能天下無敵,由此可知墨子從不反對正義戰爭。

            二、初讀課文,嘗試斷句

            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原文,大致了解原文意思,憑借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再集中分析難斷句子。

            1.表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答案顯示:

            1.表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孫之/何所履行

            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3.學生自讀,完整為課文斷句。

            斷句方法指導:

            ①先反復誦讀把握文章大致意思,然后通過找主語,先斷開能斷的句子;

            ②抓一些標志性詞語,如發語詞、語氣詞、關聯詞等;

            ③通過修辭斷句,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比、互文、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以此斷句,準確性更高;

            ④還要懂古代文化常識,如年齡、紀年紀日、稱謂、職官等可幫助斷句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一)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二)學生熟讀課文,并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三)在課堂練習本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并分析。

            1.通假字

            a.其不仁茲甚:“茲”通“滋”更加;

            b.白黑之辯:“辯”通“辨”分別;

            c.拖其衣裘:“拖”通“脫”強奪或費力取得;

            2.一詞多義

            茍茍虧人愈多,如果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隨便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偶爾,暫且

            國今至大為攻國,國家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封地紅豆生南國,地域

            是是何故也,此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容,表示判斷覺今是而昨非正確惟命是從,賓語前置的標志

            3.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從而譽之,謂之義

            “火”前省略了“為”

            b.上為攻省得則罰之

            “則”前略了“之”

            c.其不義又甚,入人園竊桃李

            “入”前省略了于

            (2)賓語前置句

            以虧人自利也

            以損害別人給自己利益

            4.詞類活用

            ①眾聞則非之形容詞用作動詞,非難。

            ②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③從而譽之名詞用作動詞,贊美。

            四、問題探析

            (一)請具體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

            墨子列舉了四種不義行為,而且由淺入深,入人園圃去偷,對別人造成了輕微損失,偷雞摸狗,比竊人桃李更嚴重,但這種雞鳴狗盜之徒也只是造成財產上的損失,至于入人欄廄,取人牛馬這種行為影響到主人家的生活比前者還嚴重,但不至于威脅到人的性命,而殺不辜人,那就是犯下了難以饒恕的罪行,要被處以極刑,既然殺一人都構成死罪,殺一百,一千那就罪大惡極了,竟然有人對這種不義的事大加贊譽,而且稱之為“大義”,這種人顛倒黑白,不分“義”與“不義”,實際上,發動侵略戰爭,荼毒生靈的人是真正的大不義,本文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向不義戰爭。

            (二)本義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本文運用了類比論證和層層遞進的方式,文章運用類比手法列舉出四個常見的事例介紹“不文”且這四個事例一個比一個嚴重,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五、板書設計

            生活現象?搖?搖 評判?搖?搖 原因竊人桃李?搖?搖 不義?搖?搖 虧人自利攘人犬豕?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取人牛馬?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殺不辜人?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攻國?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最多譽之謂義知而非之

            六、課內練習

            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答案:

            (1)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么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七、結語

            本文墨子采用層層推進說理及類比說理的方法,反復證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的觀點,從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的結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天下君子們價值判斷上的混亂,墨子在文中譴變了戰爭是最大的不義的觀點,表達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張。

            八、布置作業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請同學們課后寫一段議論性文字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字數300字左右。

            《非攻》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掌握和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有系統地整理各類文言現象;

            2、梳通文字,探討寓意;

            3、了解莊子及其哲學思想。

            教學重點:

            1、解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碰到的語言障礙;

            2、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寓意;

            3、初步了解莊子生平及其哲學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

            1、發放《莊子秋水》中的幾則故事及莊子介紹,讓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莊子。

            2、發放預習作業,包括三部分,第一是要求學生完成給文章加注釋的任務,第二是讓學生從語言、內容、表現手法等方面提出問題,第三是調查學生對莊子了解的程度。

            一、了解莊子

            投影:

            “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造化鐘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焦在這個‘槁項黃蜮(yù)’的哲人身上啊!”(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他是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師,是故事大王,是心理醫生,是窮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隱士,是藐視權貴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憫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絕的辯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園詩人,是經常援引神話的無神論者,是喜歡異想天開的理想主義者,是濮水邊的漁翁,是田間的歌者。然而,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李懷寧《忙里偷閑讀莊子》)

            (學生齊讀后)問1:這兩段話中的他是誰?那么莊子到底是何許人也?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莊子?

            (可以結合課前發放的故事,引導學生從《濮水之釣》中讀出莊子的追求自由、回歸自然,從《鼓盆而歌》中讀出莊子的安時而處順,從《濠梁之辯》中讀出莊子的物我合一。)

            問2: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莊子從來不一本正經地和人講大道理,他通過什么方式讓大家領悟他的思想?(寫故事,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里,這就是寓言的寫法。有同學問《秋水》是不是寓言,它就是寓言啊。莊子故事里的主角常是花鳥蟲魚,這正體現了莊子的大智慧,他能從一草一木中得到啟示,能以慈悲的情懷去關照一花一葉。)

            師:今天就讓我們通過《秋水》篇的開頭一段文字,和莊子來個“零距離”接觸。

            二、誦讀體會

            1、個別誦讀,糾正字音

            2、教師范讀

            3、集體誦讀

            三、解決字詞

            問題1:“于是焉”中的“焉”是什么用法?

            師提示:這個詞在這里沒什么意思,就是語氣詞,相當于“于是乎”

            問題2:“莫已若”參考書上翻譯成“莫若已”,是為什么?“我之謂也”是什么句式?

            師提示:這是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以前咱們學過這種句型嗎?舉個例子:

            “我之謂也”怎么翻譯?“說的就是我”,也就是“謂我也”,這是什么句式,是賓語前置,以“之”作提賓標志。

            問題3:“野語有之曰”中的“有之”如何翻譯?

            師提示:“之”在這里作代詞,代后面的俗語,可以理解為“這樣的說法”。

            問題4:“北海”怎么解釋?

            師提示:就可以理解為“北方的大海”,聯系上下文,應該指黃河東端北面的大海,有些同學考證說是不是北冰洋,或者說是不是東海,我覺得不必這樣去做地理上的考證了。這不會防礙我們理解文章的。

            問題5:大方是什么意思?

            師提示:在現代漢語里大方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指對于財物不計較,不吝嗇;一是指專家學者;內行人。咱們根據上下語境來選擇一下,該是哪一種?

            問題6:“伯夷之義”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師提供資料:伯夷,商朝末年諸侯孤竹君的長子。他認為武王伐紂是不義的,商朝滅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義,餓死在首陽山上。所以古人稱他為義士。

            四、文本研習

            問1:這篇文章出現了哪兩個人物?誰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板書:河伯北海

            喜

            嘆

            問2:河伯看到什么景象后“欣然自喜”?用原文句子回答

            板書:百川灌河不辯牛馬

            問3:不辯牛馬說明黃河的什么特點?(板書:雄壯開闊)

            問4:如果在這段描寫中,去掉“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那么表達效果有什么不一樣?看到自己雄壯開闊,有欣喜的感覺是正常的,但是加上“自喜”并且還認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這里,這樣就難免顯得?(參考:妄自尊大、夜郎自大、洋洋自得、躊躇滿志等)

            問5:見到大海后,河伯為什么要望洋興嘆呢?從原文找出答案。

            板書: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問6:不見水端說明大海的什么特點?(浩淼無邊)

            當河伯懷著洋洋得意的心情順流而東行,來到北海,觸目所及的是無邊無際的茫茫海水,這種浩淼無邊的氣象和自己的“不辯牛馬”有天壤之別,河伯百感交集,發出了深沉的感嘆,但在他感嘆之前,先有一個動作“旋其面目”,問7:怎么理解這個詞?這里表現出河伯什么樣的心態?(順帶解釋“望洋興嘆”這個成語)

            (參考:對“旋其面目”的解釋歷來有爭議,傳統的解釋是“旋”,“掉轉”的意思,“面目”,是“臉”的意思,整個詞是“轉過頭”的意思。還有一種現在很流行的解釋,認為“旋其面目”是“改變神色”的意思,把“旋”理解為“改變”,把“面目”理解為“臉色,神色”。你同意哪一種說法?)一喜一嘆,河伯的心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一“嘆”,顯示了河伯認識到自己很渺小之后的反躬自省精神。(板書:個人渺小,天地無窮)

            但是面對浩淼無邊的大海,河伯僅僅感到自己很可笑嗎?他有沒有得到更深刻的啟發呢?請同學集體把河伯感嘆的話讀一遍,然后將這段話口頭翻譯給同桌聽,注意思考,這段話內部有什么問題。

            咱們班的陳婧憶同學(3班)在課前提出了一個很有水平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幻燈投影:“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與“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兩句之間有什么聯系。看到大海的廣闊無邊與先前不相信有輕視孔子和伯夷的人有什么關系?”

            分解難點1:思考河伯對“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到底是什么態度?開始是“弗信”,那么看到北海之后呢,應該是信了,那么他“信”的又是什么呢?

            (預想1:學生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河伯是崇拜孔子和伯夷的,認為他們是天下最有學問和最有仁義的人,認為小看他們的人是狂妄自大的,世上不可能有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后來看到大海后,想想先前自己也曾自滿自足,不正和那些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一樣嗎?所以相信世上的確有這樣輕狂的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種一開始河伯不相信有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對這種人持否定態度,因為他認為孔子和伯夷就是天下最有學問和最有義的人,但是后來他看到了大海,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明白孔子和伯夷都不是天下之最,所以相信有小看他們的人存在,并且對他們持肯定態度。)

            (預想2:有可能學生只能得出前一種理解,而得不出后一種理解。師可以先出示“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問:根據這段話,再反觀前一個問題,你還有什么理解?然后歸納得出:

            理解一: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終于相信了天下的確是有這樣輕狂的人存在,而我就是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啊!)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理解二: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終于相信了,仲尼之見聞,伯夷之仁義的確不是天下之最,我不該盲目崇拜他們啊!)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師發表看法:《秋水》的主體是河伯和海神的七次對話,課文不過是開頭的一小段,下面還有很長的.對話。河伯對事物的認識是隨著談話逐漸深入的,我在下文海神的回答中發現了一句話:“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辭讓君位以成就好名聲,孔子大談天下事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他們的自滿,不就好像你剛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的樣子嗎?在海神眼里,孔子、伯夷這兩個天下之最是不存在的,這里體現出海神的無限相對思想,這是一種大智慧。但我想在一開始河伯決認識不到這一層,所以還是取第一種理解較符合邏輯,但能領悟出第二種意思的讀者卻是和海神一樣有著大智慧的。應該贊揚。但是不管是那一種心理活動,他們最后得出的認識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天地是無限的,在這里河伯由慨嘆天地無窮又進一步想到了學海的無涯,正如莊子所謂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啊。(板書: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有同學課前提問,說這里的“河伯”是不是儒家門徒的化身,莊子是不是借“海若”給儒家門徒上課。還有同學說,莊子寫這篇寓言是不是為貶低孔子啊?這種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儒家門徒看來,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學之人,而伯夷是天下第一大義之人。但在莊子看來,這兩個“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腳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莊子寫《秋水》可不是專門來貶低孔子的,只是讓儒家門徒領悟他的思想。在其他篇目中,莊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傳道家的思想,這時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分解難點2:“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殆是危險的意思,大家想想看,河伯如果沒有看到大海,他會怎么樣?有什么樣的危險性存在?

            小有成績輒沾沾自喜,妄自尊大,這是人性之大弱點之一。生活中,像河伯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何其多,河伯先前的沾沾自喜又是多么普遍的人類心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這些成語。但是河伯這只井底之蛙,跳出了井臺,看到了天地之大,能勇于自省,自我剖析,沒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是很可貴的精神。看來,莊子的智慧之水,不僅洗清了河伯的雙眼,更蕩滌了他心靈中的塵埃,讓他成了一個明智的人。

            河伯先前的自滿是因為他只看到過黃河,“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后來看到了大海,有了比較,才明白自己的淺陋的,從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一點:人與人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人要發現和認識自己,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礎之上的。(板書:有比較才有鑒別)

            六、探討寓意

            1、讀了《秋水》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嗎?

            (參考: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讓人固步自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有好幾位對莊子有些研究的同學說,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別,均可相互轉化的,但這似乎與本文的寓意不一致。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讀的是《秋水》的開頭一節,采用的是斷章取義的讀法,雖然這也不失為一種閱讀方法。但是畢竟和莊子的哲學思想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我真要表揚這幾位提出異議的同學,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讀過完整的《秋水》,但是他們的確說出了莊子在《秋水》里要表達的思想: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河伯認為大海是大的,而自己是小的,所以有慚愧心理,但在大海看來,卻并不是這么回事。請大家根據莊子的無限相對思想,想像一下海神若會怎么回答河伯呢?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翻譯)我從來沒有以此自夸,我自以為形體同于天地,氣魄受于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像大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像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里嗎?

            五、總結

            讀了海神若的回答,我們更領略了莊子的大智慧。南懷謹曾做過這樣的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儒家思想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多少年來,道家的無為思想,構筑起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后院,多少不得意的文人,在這個后院里,被老莊的瀟灑無為,溫情的安撫過。對今天的我們來說,老莊的生活哲學仍可以做為我們精神疾病的良藥,但是任何藥都是有副作用的,需要我們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六、拓展閱讀

            1、《莊子秋水》全文

            2、鯤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3、蔡志忠漫畫系列《莊子說——自然的簫聲》

            4、于丹《〈莊子〉心得》

            《非攻》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探討該思想的現實意義。

            2、學習本文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和例證、喻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實質及其由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澤東評價他是一個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季羨林說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余秋雨稱他的思想是墨色的珍寶,黑色的光亮。他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及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墨子的非攻選文,感受他思想的魅力吧。

            二、自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理解文中重要字詞的意思:

            眾聞則非之(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責怪,反對)

            其不仁茲甚,罪益厚(通“滋”,更;大,重)

            以虧人自利也(損害,或使動用法“使虧損”)

            從而譽之(名詞用作動詞,贊譽)

            謂之不義(名詞用作動詞,合乎道義)

            2、翻譯下面句子并體會句式特點:

            (1)此何也?

            譯文:這是什么原因呢?(判斷句,“也”表判斷)

            (2)以虧人自利也。

            譯文:因為他損人利己。(賓語前置句,賓語“自”置于動詞“利”之前)

            (3)今有人于此。

            譯文:假如現在這里有一個人。(狀語后置句,“于此”是“有”的后置狀語)

            三、齊讀課文,討論問題:

            (一)作為一篇論說文,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哪一句?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講解:“是以”為賓語前置式的固定結構,是“以是”的倒裝,即因此)

            (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怎樣一步一步提出來的?

            1、自讀課文一二段,分別找出一二段的中心句,并翻譯這兩個句子: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這可以說是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這可以說是知道義與不義的區別嗎?)

            2、這兩個句子形式上完全一致,意義上真的完全一樣嗎?請大家討論。

            在第一段里雖然講了攻國是不義的,君子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但是為什么攻國是不義的,作者并沒有講明其中的道理。因此,“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只是根據上面的分析提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沒有明確的答案的。所以,第一段的中心句“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只是提出問題的一般疑問句。而這個疑問通過第二段的分析闡述之后才有了明確的答案。即,“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已經毫無疑問,屬于明知故問的反問句。

            由此可見,本文通過這樣層層推進的方式,最終歸納總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的結構,就是我們常說的層進式結構,這也是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需要學習和借鑒的一種結構形式。

            3、從全文來看,作者采用的是層進式的論證結構,第一二段的段內結構采用的也是層進式的段落結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一二段,填寫下列表格,并討論分析運用這樣論證結構的好處。

            行為程度影響態度性質

            竊人桃李輕微輕微的損失謂之不義虧人自利

            攘人犬豕雞豚不太嚴重較大的損失謂之不義虧人自利

            取人馬牛較為嚴重影響生計謂之不義虧人自利

            殺不辜人相當嚴重剝奪生存權謂之不義虧人自利

            攻國最嚴重荼毒生靈謂之義虧人自利

            行為數量影響態度性質

            殺人一剝奪生存權謂之不義虧人自利

            殺人十剝奪生存權十重不義虧人自利

            殺人百剝奪生存權百重不義虧人自利

            攻國不計其數荼毒生靈謂之義虧人自利

            分析:作者由小的'不義說到大的不義,由具體的生活常理的不義之事說到抽象的君子不辨“義”與“不義”的道理,分別從程度和數量的變化上說明“攻人之國為最大的不義”的道理,層層推進,結構嚴謹,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4、墨子在論述中心論點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舉例說明。

            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

            5、天下之君子為什么會在攻人之國這件事上就分不清“義”與“不義”的區別呢?竟會如此之“亂”呢?

            明確:

            (1)各國的國君都熱衷于兼并土地,爭霸戰爭接連不斷,戰爭頻發。

            (2)戰爭的欺騙性。攻伐無罪之國的人,往往冠以美名,竭力掩蓋其侵奪的真相;以“義”立名,以“德”求得霸主地位;欺騙士卒,拼死攻伐。因此,那些君子不能清醒地認識到戰爭的危害性。而作為平民的代言人,墨子看到了戰爭是最大的不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生靈涂炭。他想用自己的非攻思想勸說各國君主止戰息爭。

            6、能不能把“非攻”改成“非戰”,為什么?(攻,是進攻,侵略,帶有主動性;而戰又有正義之戰與不義之戰,正義之戰,即誅無道,如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而不義之戰指的是攻無罪,即大攻下、強凌弱、眾暴寡。墨子的非攻思想就是反對一切不義之戰,非攻不能改為非戰,由此可見,墨子非攻思想在表述上的準確性和極強的思辨性。)

            7、如何才能避免不義之戰的發生?(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是墨子給當時頻發戰爭的亂世開出的一劑治世良方。)

            五、拓展延伸。

            為了解決當時諸侯國之間矛盾,墨子把“非攻”作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這對好戰的君王是約束,對弱小的國家是保護,對黎民百姓則是避免或減輕戰爭苦難的福音,符合勞苦大眾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有人把墨子譽為和平主義和人道主義理論的先驅。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主題的今天,重溫“兼愛”、“非攻”之道,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用墨子的非攻思想來談談你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看法。(根據有關聯合國決議建立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成立于1956年蘇伊士危機之際。它受聯合國大會或安全理事會的委派,活躍于國際上有沖突的地區。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人員,必須被送到設于北歐4國的訓練中心接受特種訓練,以熟悉維和部隊的職能、宗旨、任務和進行特種軍事訓練。聯合國維和部隊執行任務時跟各國特種部隊不同,它必須公開自己的存在,必須行進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廣場、熱鬧地段等公開場合。聯合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一種形式,其另兩種形式是軍事觀察團和多國部隊。)

            六、課堂小結: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化大師余秋雨曾經說過: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寶,黑色的光亮,中國虧待了你們,因此歷史也虧待了中國。我讀墨子,總是能產生一種由衷的感動。雖然是那么遙遠的話語,卻能激勵自己當下的行動。我希望,人們在概括中華文明的傳統精華時,不要遺落了這八個字。那個黑衣壯士,背著這八個字“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的精神糧食,已經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糧食口袋擱在地上也已經很久很久。我們來背吧,請幫幫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語出余秋雨《黑色的光亮》)

            七、作業布置:結合墨子的非攻思想,為他寫一段“和平使者”頒獎詞。

          【《非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非攻的教學設計06-21

          《非攻》優秀教學設計07-26

          語文《非攻》教案設計07-19

          非攻《墨子》05-21

          《非攻》教案范本10-17

          關于《非攻》教案09-12

          《非攻》導學案10-24

          墨子及墨子的非攻的教案06-09

          《花非花》教學設計06-08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