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

          《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

          時間:2024-07-10 13:59:38

          《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

          《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

          《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

            【授課內容】《反比例》

            【教材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7-4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在教學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比例”知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用它解決一些簡單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數量關系,通過舉例、交流,知識遷移,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比例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首先通過對正比例的復習,直接導入新課教學,揭示課題“反比例”,例題學習,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三種量中的變化規律,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然后進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關系式:x=(一定),接著運用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反比例,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關系的認識。

            【學情簡介】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采用引探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能力目標: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構建過程,培養發現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反比例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感悟到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難點: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夠正確判斷反比例關系。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歸納推理,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猜想導入,引出問題。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什么叫正比例關系?

            2、在生活中兩個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還可能成什么關系?學生很自然想到反比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問學生想學反比例的哪些知識,學生大膽猜測,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由此導入新課。

            達成目標:猜想導課,激發探究愿望

            (二)共同探索,總結方法。

            1、明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2)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2、情境導入,學習探究。

            (1)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積(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體積(立方厘米)

            提問:根據列表,你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回答:表中的兩個量是高度和底面積。

            高度擴大,底面積反而縮小;高度縮小,底面積反而擴大。

            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300.

            (4)計算后你又發現了什么?

            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300,乘積一定。

            教師小結:我們就說水的高度和體積成反比例關系,水的高度和體積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提問:高底面積和體積,怎樣用式子表示他們的關系?板書:高×底面積=水的體積(一定)

            (5)如果用字母x和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表示他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一定)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6)歸納總結反比例的意義。

            (7)比較歸納正反比例的異同點。

            達成目標:比較思想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十分普遍的數學思想方法,《成反比例的量》是繼《成正比例的量》一課后學習的內容,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有相似之處,學生從知識的差別中找到同一,也可以從同一中找出差別,學生學習新知識,進行深化拓展,歸納總結。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1、生活中,哪些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關系,舉例說一說。

            2、課后做一做每天運的噸數和運貨的天數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3、出示反比例圖像,與正比例圖像進行比較學習。

            達成目標:學生利用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判斷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學會分析并進行判斷。

            (四)反饋鞏固,分層練習。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達成目標: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的特點,體現數學的應用性。

            (五)課堂總結,提升認識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揭示課題—反比例)你有什么收獲?學習中,你要提示大家注意什么?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板書設計】 反比例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積(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體積(立方厘米) 300 300 300 300 300

            高度擴大,底面積反而縮小;高度縮小,底面積反而擴大。

            高×底面積=水的體積(一定)

            反比例關系式:x×=(一定)

            

          【《反比例》教學方針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正反比例教學設計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 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