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23 12:51:27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經過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感覺有成功之處也有欠缺的地方。

            1.從興趣入手,抓住注意力。

            本節課是初一數學的第一堂課,如果僅僅完成課本的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內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豐富了,從這節課中就能體會到。因此,不但要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初中學習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初步體會幾何的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件中我設計了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訓練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塊,其中穿插許多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這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

            2.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標準》積極強調德育和智育要相結合,教學中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然后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來,在活動室和競賽室中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和比賽,他們畫了許多有創意的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瓶、圓錐體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簡單的建筑物等),我給他們充分的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無形中就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此外,我還特意設計了探究室這個環節,因為學生都喜歡小動物,可以從中培養學生的愛心和環保意識,滲透德育思想。

            3.需要改進的三個問題。

            (1)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但是畫圖能力還是很欠缺。比如,畫圖時不知道怎樣表現立體圖形,只能畫平面的,這讓我意識到對學生的起點不能局限于知識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規范作圖,并教授一些立體圖形的畫法。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范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里尋找屬于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么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余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梳理一下。

            (2)當我提出問題:“你們能將我們今天學習到這些立體圖形分類嗎?”學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沒有頭緒。此時我才意識到過去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幾何體的分類,所以他們不知道從什么角度思考,這是學習的一個難點。若在教學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或者按柱、錐、球分類)”的話,效果就會好多了。

            (3)這節課設計的活動較多,時間很緊,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幾何體,所以他們對此并不陌生,在課前就可以布置他們回去動手制作學過的幾何體,并記錄下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幾何體,這樣在活動室這個環節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說了,在訓練室和探究室環節的時間也更充分了!

            〖案例點評

            這一節課是七年級數學的起始課,能否較快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桂林市十六中尹紅老師作出了積極的嘗試。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年齡特征。雖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小學已有所接觸,且都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但教師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欣賞數學。

            2.各教學環節有一定特色,較深刻地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標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以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等形式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設計意圖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

            3.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循序漸進,教學活動組織有序。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將簡單圖形逐步過渡到復雜圖形,將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分解為數學中的基本圖形,教師都作了很好的處理。本節課活動較多,學生參與量較大,但老師都能較好地組織調控,使教學的實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有效落實“雙基”,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該課既開展了有效的活動,同時通過畫圖、幾何體分類,使這堂課成為真正意義的數學課,而并非活動課。

            5.滲透激勵機制,鼓勵成功與發展。好奇是興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悅則是保持興趣的動力。通過競賽室的活動以及訓練室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參與競爭,展示自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鞏固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雖有一些不足之處,但作為一位初涉教壇的教師來說已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相信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尹紅老師將會為我們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教學案例。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03-20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03-20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精選18篇)06-08

          圖形與測量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6-12

          《比較圖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07

          數學《圖形身份證》教學反思01-04

          圖形寶寶活動的教學反思(通用13篇)06-09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通用14篇)05-24

          《色彩與生活》教學反思01-12

          《圖形的運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通用10篇)04-19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日韩精品香蕉999 | 日本激情视频A∨一区 | 日韩在线欧美专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