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自然之道》聽后感

          《自然之道》聽后感

          時間:2024-10-13 03:08:42

          《自然之道》聽后感

          《自然之道》聽后感

          《自然之道》聽后感

            今天上午我們聽了馬老師執教的《自然之道》一課,本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拯救了一只被嘲鶇咬啄的海龜“偵察兵”,結果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而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關鍵在于讓學生懂得道理即可,因此馬老師根據本文的特點,采用了“質疑——釋疑”的方法讓學生自學課文,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挺濃的。由于課一開始是學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問題,因此,接下來老師讓讀書并討論所質疑的問題時,學生討論的挺激烈,在匯報交流時更是爭先恐后的發言,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聽課的教師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感嘆到:“如果學生節節都這樣該多好呀!我們再也不用為大部分學生不發言而著急,再也不用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用為講過的內容,考試時仍舊不會而惱火……”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時講課中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調動不起來?為什么老師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新知識,他們不領情?為什么老師一再強調認真聽講,他們仍舊我行我素……再聯系馬老師的這節課我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馬老師在本節課中沒有維護紀律呀?沒有強調讓學生專心聽講呀?我們也沒有看到大部分紋絲不動的“看客”呀?看來還是與他“自己質疑——同伴釋疑”這種教學方法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也曾發現過一說讓“質疑”學生便爭著問,爭著解答,這可能是學生終于得到了發揮主體性的機會了吧?他們不愿意聽老師嘮叨那么多,也許老師講的他們會,而他們不會的地方老師沒有講到。所以他們才沒興趣,所以他們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他們才不領情。

            這樣一分析,我又想:既然是這樣,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又何必自找煩惱,自討苦吃,自找火發呢?何不每節課讓學生先質疑,然后通過討論,交流來釋疑,對于一些重點問題如果學生沒有問到,最后老師作以補充,這樣一來我們是不是就不會為大部分學生不發言而著急,再也不會為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犯愁,再也不會為考不好而惱火了呢?學生的主體性會更好的得到發揮!

          【《自然之道》聽后感】相關文章:

          《麋鹿》解析聽后感03-19

          《地球之歌》聽后感08-28

          時間煮雨_聽后感想03-03

          大瀑布的葬禮聽后感03-19

          聽聽秋的聲音聽后感10-12

          《淋雨一直走》聽后感03-26

          《聽聽,秋的聲音》聽后感范文09-21

          二泉映月聽后感07-21

          《笑對人生》家庭教育講座聽后感09-27

          《天空之城》聽后感550字(精選6篇)12-13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永久图片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