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端午日》沈從文

          《端午日》沈從文

          時間:2024-06-11 18:35:16

          《端午日》沈從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日》沈從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日》沈從文

            原文:

            端午日

            沈從文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只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的種種情形。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只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500響鞭炮。

            賽船過后,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派士兵把30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于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

            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閱讀題:

            1.第一段主要描寫了哪三個場面?在原文上用“/”劃分層次。

            第一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是一篇端午日賽龍舟場面的短文,全文緊扣________________,展開思路。

            3.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順序來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歸納這三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幾種習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開始三個“莫不”句有什么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憑著對__________民俗的細致觀察和深切感受,描寫了龍舟競渡和趕鴨競賽的歡快場面,展現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答案:

            1.第一個場面(開頭至“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寫茶峒人傾城而出到河邊觀看劃船。

            第二個場面(“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至“擂鼓的種種情形”),寫劃船前的準備、船上賽手的配置和龍舟競渡的盛況。

            第三個場面(“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至段末),寫劃船竟賽的優勝者領賞和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

            2.端午日。

            3.時間順序。

            4.第一段:賽龍舟的場面;

            第二段:競追鴨子;

            第三段:結束賽事。

            5.用雄黃蘸酒在額角上畫個王字、劃船競渡、追趕放鴨。

            6.文中三個“莫不”展現了人人參與、一個不漏的場景,為下文龍舟競渡為什么如此吸引人設置了懸念。

            7.湘西端午 奮發向上、合作爭先。

            《端午日》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譯文

            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

            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

            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

            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注釋

            (1)宮衣,指官服。曾經有諺語說:“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節的風俗,吃粽子后穿上畫了圖案的衣裳,可以讓這一年都不再怕風霜。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指在端午節這天,自己終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遺,這首詩應該是那時候寫的。被恩榮,指得到賞識而覺得榮幸。

            (2)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葛,是一種植物,可用來織布,細葛,指用最細最好的葛絲做的布,含風軟,指葛布像風那么柔軟。香羅,羅是一種有孔的絲織品,香羅指羅的香味;疊雪輕,像雪花疊在一起那么輕。這兩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題,指衣服的領子部分,濕,不是說濕潤的濕,而是柔軟的料子貼在頸上,涼涼的很舒服。當暑,指在天氣熱的時候,著,指穿著;清,涼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領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

            (4)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意內,指心里。稱長短,指計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滿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計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剛好,感覺全身都充滿了圣上的恩情。

          【《端午日》沈從文】相關文章:

          《端午日》教案模版03-20

          沈從文《邊城》07-04

          《邊城》沈從文07-04

          初中語文端午日教案08-14

          初中語文《端午日》教案08-22

          《端午的鴨蛋》07-04

          端午假期的總結08-04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07-04

          《端午的鴨蛋》汪曾祺07-04

          《端午的鴨蛋》汪曾祺07-04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 | 亚洲国产无遮挡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潮潮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