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在人間》
《在人間》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約從童年的稚嫩逐漸成熟的過程,也是走出外祖母的羽翼,嘗試飛翔,走向社會的歷程.當時的蘇聯依舊是沙皇統治,奴隸制剛取消不久,被解放的奴隸們仍在貧困饑餓中煎熬.在黑暗,辱罵愚昧的`社會泥潭中發酵著人性的味道.有像外祖父和作坊的店伙計那樣厚顏無恥,用欺騙來贏取利益的人;也有像外祖父母的妹妹那樣斤斤計較,損人利己目光短淺的碎嘴小人;也有像外祖母那樣用上帝的光輝照耀著心靈,所說的所作的,一切如同春風一樣溫暖明亮;也有像廚師斯穆雷和作坊中制作圣像的人們那樣在丑陋污穢的外表下仍有一顆等待真情召喚的心.
在這渾渾噩噩的天地間生存,在這濁臭的污泥中浸泡,書本給了阿廖約時刻清醒并保持人格高潔的信念,這種信念將阿廖約籠罩,他說這是一種透明的,外界無法干擾的云霧,也就是這種保護膜使他免受很多容易傳染的污穢與可惡事情的影響,避免了生活里各種致人于死命的素質的侵擾.我想這種信念不是一味的奉承上帝,忍辱偷生,也不是與世隔絕,以只求保持自己的清潔為目的的狹隘,而是一種具有力量的光照,他能洞穿所有人的心靈,驅逐黑暗的陰影,形成一股旋風,席卷這篇沉睡太久廣袤的原野,向沉睡的人們呼喚一個光明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讀后感:《在人間》】相關文章:
《在人間》的讀后感11-02
《在人間》讀后感07-01
在人間讀后感12-27
在人間讀后感a09-19
在人間讀后感09-19
《在人間》讀后感07-05
在人間的讀后感08-26
在人間讀后感01-04
人間真情的讀后感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