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后感

          時間:2025-03-04 11:40:14 賽賽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500字(精選18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500字(精選18篇)

            人間詞話讀后感 1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境于一字中。“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寫出了花開得熱烈,陽光下的灼灼其華。所謂只是一字,便盡顯風流。“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傾瀉,渾然天成,極其自然。千古壯觀之境界,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

            山水之程,路途遙遙,行跡千里,夜色深深,千帳之燈尤為壯觀美麗。帳內之溫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溫情脈脈,卻又是怎樣的.酸楚。王國維先生以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詞話人間,先生之風,境闊言長,再讀此書,感悟愈深。

            人間詞話讀后感 2

            最近,我開始讀起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讀詩詞的感覺與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覺,每當我泛起讀詩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豐富的時候。

            但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的三分熱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堅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間詞話》中的詩詞都背下來,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會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顆心。我一直在找辦法改變,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轉。有人說,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三分鐘熱度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后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也相信。

            說會《人間詞話》這本書,我才剛剛讀,所以對后面的內容是怎樣的,但我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我讀了她前面的幾頁我就覺得非常的不錯。

            但我讀到第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中的幾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濫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還有秦觀的《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讀來真的是讓我心曠神怡啊。

            人間詞話讀后感 3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

            初學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后感 4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

            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愿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纖巧。于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于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并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人間詞話讀后感 5

            1927年6月2日的頤和園靜靜的,魚藻軒前徘徊著一位老人,他帶著深度的眼鏡,但厚厚的鏡片掩不住眼中的疲憊,她深吸一口花香,再看了眼這世界,依然美好可他卻滿眼黑暗,他義無反顧的跳入水中,平靜的回想一生,早年留洋學習數理,后回國任教研究哲學文學,在國家最黑暗的時候以病弱之軀做著最高尚的學問,一生有所成就,足矣!王國維先生離去了,一位國學大師就此隕落,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綻放著睿智的光芒,在靜安先生留下的文化瑰寶中,最耀眼的便是《人間詞話》。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靜安先生首提境界說,以境界之高低論詩之好壞,而何為境界呢?"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為無境界".作者追求真性情的'詩詞,雖唯情體物,窮極工巧也,可成為出色的詞人,但只是錦衣彩妝的行尸走肉罷了,讀來全無神韻,猶有隔靴搔癢,霧里看花之恨。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靜安一破故人情景分說,提出情景交融的新思想。景物,意象皆為作者服務,故能以奴仆命風月,與花鳥共憂樂。

            對于古人的詩詞創作,靜安先生提出了"天才說","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以學問,助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學問",只有最高深的學問與最高尚之品格才能創作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屈原,陶潛,蘇軾無不如此。文人不僅該學富五車,出口成章,更需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靜安先生以過人的氣魄,客觀的態度評價了古人的詩詞,以傳統的詞話形式,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讀來全無傳統文人的偏執迂腐,更呈現了古典文學獨有的魅力,一方面批判了只有華美詞藻而無內涵的糟粕,另一方面推崇豁人耳目至真至情的精華。對后來人的創作指明了方向。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合上書頁,只能默念,斯人可貴。

            人間詞話讀后感 6

            人間詞話主要賞評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詞人詞作,初讀前幾頁時頗覺枯燥,隨著詩詞大會第五季的開播,就著細細讀去,始覺饒有趣味。

            王國維關于歷代詞人佳作的數句點評,仿佛為欣賞詞作打開了一扇窗,通過聊聊數句即可領略和品味整首詞的意境。

            作者提出賞評詩詞的主要標準乃是境界,或者說是自然之境界,即寫詞作詩不過多修飾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一切皆自然流露。進而提出“隔”與“不隔”、“格調”、“雕琢句易而意難”等論斷,皆是以此為基礎而來。

            所謂不隔,就是詞人以自然之筆觸寫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興之所至即興而發,讀來使人感到自然流暢,意韻無窮,而能做到這一點的詞人,要么天賦異稟聰穎過人,要么學富五車厚積薄發,方能收發自如,均是才華橫溢,性情自然,方能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暢懷佳作。

            所謂隔,則指雕琢語句,寫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語句雕琢上下了過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謂隔的詞人,在作者看來總是用力著錯了方向,不能暢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體來說,人間詞話對于詞作的審美自成一格,雖有作者個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詩詞探幽的入門好書。

            人間詞話讀后感 7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的本質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靜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人間詞話讀后感 8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謂古之成大學問大事業者的三種境界,他是用的三首詞里的詞句來表示的,仔細玩味下我覺得同樣適用于閱讀。

            他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就像是開始看書,總要挑一本吧,但書很多,一條通向天涯的路看上去是沒盡頭一樣的,同時閱讀是一件需要安安靜靜的`事,就像獨上高樓。歌德也曾說過:你要我指點周圍的風景,你首先要自己爬上屋頂,大體也說的是這個意思,就是讀書的感悟需要人自身的努力,沒有人會替你去做。

            第二種境界他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本是寫愛情的,為了愛情的殫精竭慮同樣適用于閱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里死是不用死了,減減肥也行啊,哈哈。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里是閱讀的關鍵,也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一種入得書出得書的境界,是一種豁然開朗,好像郭靖觀北斗星突然悟出九陰真經似的。

            人間詞話讀后感 9

            《人間詞話》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一部詞話著作,在這本書中,王國維采用傳統的詞話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觀念和方法,結構嚴謹,內容新穎。

            可能聽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王先生認為成大事的人必須要經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沒有理想與抱負的人,終將碌碌無為。第二階段,我們擁有了理想之后,需要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縱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階段是說在我們辛勤努力之后,終將會有那么一天,無論成功與否,驀然回首,總是能夠找到自己應得的東西。

            看了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那種深刻的批判思維,以及書中所體現那種情懷,那種境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得到那種境界,從而來提升自己,讓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人間詞話讀后感 10

            原本是想寫長篇評論,但所領悟的并不多,并沒有辦法寫成長篇的評論。這本書讓我學到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詩詞的評判標準是在意境,意境指的是描寫景物和直抒情感讓人感觸的程度,當然這也可能概括的不對,可以再讀一讀,發現錯了以后再來改正這一點總結。二是品味了很多的好詞,并且在王國維的指引下,明白了為什么這些詞好,好在哪里?三是明白了一些錯誤的、降低品格的寫詩方式,比如不應該用代詞去寫,這樣顯得揉捏造作,不能直抒胸臆。還有比如隔與不隔。四是對他說的為什么一種文體越寫到后來越沒有好的'作品出現的解釋王國維認為,文章越到后來,后人所向前人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文章用于應酬的場合也越多,失去了赤子之心,受到很更多的牽絆,所以沒有好的文章。

            這本書是今天我想完成港大50本推薦的書才在新華書店讀的,由于太趕進度,想要快點完成這50本書的書單,所以并沒有細細品味,覺得有些遺憾,日后有了閑暇的時間,還是要再重讀幾遍!

            人間詞話讀后感 11

            關于“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境界的大小”,在中華書局中的附錄中有所提及,其觀點主要是葉嘉瑩先生的觀點。

            “有造境,有寫境。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故也。”關于“造境”與“寫境”,葉嘉瑩先生否定了以往認為“造境”與“寫境”乃是“理想與現實二派之所由分”,而是由于作品取材之不同而提出的兩種區別。

            第四則中王國維寫道:“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王國維先生受康德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十分大,而關于“有我”、“無我”也是根據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叔本華認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驅使支配而為意志之奴隸,故其哲學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的滅絕。由此來看文學作品,就會感覺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現,因此乃經常與物對立,成為“有我”之境界。至于能超然于意志驅使支配而表現出“無我”之境的作者,按叔本華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能”樹立的“豪杰之士”了。

            而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劣并無必然之關系。就整體來說,修養學力高的詩人,有時也寫“小境”的詩,反之,修養學力低的詩人,有時也寫“大境”的詩。如陶淵明之“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與沈佺期的“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初開云漢邊。山出盡如云漢嶺,池成不讓飲龍川。”數句相較,則陶詩所寫境界雖小,而意韻深遠,沈詩所寫境界之大,而洞然無物。由此也可見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劣并無必然關系。

            人間詞話讀后感 12

            《人間詞話》1908年在《國粹學報》上公開發表。《人間詞話》的中心論題就是“境界說”,這是王國維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王氏標舉“境界”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藝術最重要的特征。他強調詩人的情感、意趣和創造性思維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起的決定作用;并指出:意象鮮明、情景交融、情境相諧的“境界”所具有藝術感染力。

            《人間詞話》藝術理論的造詣是將中西美學思想冶于一爐的產物,那么王國維的《人間詞》則是其文藝理論思想與創作實踐相融合的.結晶。王國維作數量不多,共115首,其中絕大多數是小令和中調,長調僅有10首。

            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談詩、論畫,常常提到它。它本是佛教用語,以后又用于品評詩歌。但是,把境界當作“文學之本”來認識,又用新的理論和方法對它進行了系統的、獨創性的研究的,當首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在《論近年之學術界》一文中,總結我國學術發展的歷史經驗,指出外來的思想與中國傳統的思想相結合,是推動中國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把創造“新學語”,作為自己理論工作的奮斗目標。這里講到的“新學語”,大致相當于我們說的“新概念”吧。他說:“近年文學上有一最著之現象,則新學語之輸入是也。夫言語者代表國民之思想者也。

            思想之精粗廣狹視言語之精粗廣狹以為準,觀其言語而其國民之思想可知矣。”這種創造“新學語”的理論意圖,實際上要求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科學,打破封建社會閉關自守的思想牢籠,當然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

            人間詞話讀后感 13

            從小念書的時候老師就灌輸“三重境界”,以至于“三重境界”越來越像是一個絕招的名字,而《人間詞話》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讓人心生敬畏。這次機緣巧合讀完之后,竟有得到印證的感覺,很妙。因為一百多則詞話少則幾十字,多也不超過兩百字,但拳拳到肉,字字珠璣,王國維老師就像是一個集大成者,將這一門藝術的起源發展,門派特點,水平高低點評一番,同時道出其中精髓——境界。

            什么是境界?我以為有兩個層面。

            對于讀者而言,詞的境界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體驗場景,這里的境界需要對應五感并加上作者的思想情感,憑空制造出一個突破時空的體驗場景,而且極具代入感。這里對應王國維老師講的境界的大小,只要這個體驗場景足夠豐富,就沒有高下之分。

            對于作者而言,詞的境界是其本身思維的投射和創造能力的呈現,其思想感情愈接近真善,創造能力愈強,境界愈高。當然除此之外,還受到時代觀念的影響,比如更多的自省時境界更高的表現。

            王國維老師講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在初讀時感受到的也是晏殊的原意——一個“孤獨寂寥,悲壯蕭索”的場景。這是晏殊以其創造能力呈現的思想感情的寫照,也是讀者初次進入這一場景的觀感。當王國維老師帶著“如何形容三重境界”的問題時,發現這一場景中可以抽取出來與他要表的.的信息契合的內容,這也印證了原詞場景之豐富。

            我輩與王國維先生閱讀量有天壤之別,讀完全書后也只能留下淺薄的感想于此。如果把這三重境界看成“目標——行動——達成”的路徑,那把全書讀完一遍后去讀一讀書中提到的作品,只是上高樓的第一步。

            人間詞話讀后感 14

            《人間詞話》包含了國學大師王國維對事物與人的看法,讀完后,不僅能了解其思想還能提高自身修養,是一本實至名歸的好書啊! 以下就是我節選的部分篇章。

            第一章,“詞以境界為最上”。一首好詞的評判標準之一是境界。境界是什么呢?即意境,對一句詞就能聯想到他所描寫的畫面,具有畫面感,這也是詞的'精髓了。

            第十八章,“以血書者”。王國維先生引用了尼采的話,也舉例了其他大家的觀點相同,表達出來他對于創作的真情實感之追求,拒絕“假空大”,這一觀點也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第二十六章,“成大事三境界”。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章,讀了不知多少遍還覺得不夠,回味無窮!“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原文節選)這里闡述了人生的三個階段—一個是入門前的困惑,一個是敲門時的不畏艱辛,最后一個是修成正果的釋懷,我想我應處于第二境界。

            第三十四章,“詞忌用替代字”這點我也是深有體會的,在讀一首詞時,是如果不看它的釋義,根本無法理解,不如正常字詞易理解的好。

            第四十七章,“稼軒詠月詞”這里敘述的是辛棄疾在中秋對于月亮的想象,猜想著月亮繞地球公轉,這一點不僅證明真理建立在合理的想象之上,也證明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會對王國維先生不僅有更多的認識,而且對他更加的欽佩,這本《人間詞話》,值得一讀!

            人間詞話讀后感 15

            第一次讀《人間詞話》,我只是看到了枯燥乏味的譯文和專家點評的長篇大論。但后來,我耐下性子,懷著對祖國母親的一腔熱血,對中國國學的滿懷仰慕,我又一次地拜讀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又品《人間詞話》,我才知曉詞的妙處。王國維先生講究“境”字,“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也就是意境。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若無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怎會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呢。若無歐陽修深沉之境,怎會有“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的感慨?若無李后主幽婉之情,怎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若無若容的落拓不羈,又怎會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之言?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撓。就拿王國維先生的成功而言,他是清末民初的學術大師,曾因擔任清華國家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而被人熟知。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學術事業,正是因為他對文學領域的執著,我們才能看到如今這么優秀的作品——《人間詞話》。

            可惜這位文學巨匠最終因時代的變遷而埋沒,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滿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蕩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后感 16

            《人間詞話》它其實本身便是讀后感。表面上,它脫離了原詞,便成了只言片語;實際上,它又的確能獨立存在。說它字字珠璣形容,絕不為過。

            初讀《人間詞話》,是讀詞論;再讀,便是讀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藝術的極致追求,也是全書的關鍵詞。

            境界一詞是王國維先生所寫的精神核心所在。“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句如金石擲地,沁入心脾。如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創下“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呢。如歐陽修深沉之境,寫下“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慨嘆。似稼軒的豪放之境,譜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如李后主幽婉之境,彈奏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似容若的落拓不羈,發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之言。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個境界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異曲同工。此境妙在“頓悟”。欲成大事者,必先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第三境界猶如不速之客,讓成功的靈感乍現。此感在迷惘之后,在不經意間,空然降至,讓人豁然開朗,絕處逢生。給人以開闔的意境。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成功的靈感或許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個回頭,冥冥中有個方向指引著你。

            對比自己,我怕是連第一個境界都沒嘗遍滋味。在這里,我只是根據所看之書比對著自己九牛一毛的人生經驗來對我未來的見解拋磚引玉。我想,當我垂暮之年,飽嘗人生百態之后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吧。

            人間詞話讀后感 17

            詞,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形式,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詞就占據其一。

            在《人間詞話》這本書中,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花費大量筆墨來繪寫古時候詞的世界,讓我們了解到詞,感受它的美,體會它蘊含的情感。讓評論少之又少的詞,再次進入到大眾視野里,讓更多人知道詞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對于詞,王國維先生也有自己的理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周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我理解的這三個境界第一個說的是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個說的是我們擁有理想后,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縱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個說的是在我們辛勤之后,終將會有那么一天,無論成功與否,驀然回首,總是能找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歷史上也有很多和這三個境界相呼應的人。有李時珍為了編撰《本草綱目》,幾乎耗費了畢生的精力,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了這部歷史著作;有周恩來總理在治國理政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因此才有了后來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還有曾國藩“每臨大事必有靜氣”他做事也一直都是沉穩豁達,這才被連年提拔。

            結合這三個境界以及這些名人軼事,再仔細思考,我忽然有當頭一棒的感覺,當下浮躁的社會使我們每個人太渴望成功,總是想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卻卻忘了中間還有個追尋的過程,雖然這個時代很快,但要想干成大事,還是需要耐下心,靜下心,讓自己沉穩下來。

            看了這本書、我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把詞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以及書中的那種情懷,那種境界,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那種境界,從而提升自己讓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人間詞話讀后感 18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表達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覺察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仰不已,便生出急迫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為經歷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但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后,突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后,對這位天才的敬仰由此劇增。他有關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為精辟,極為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引領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如何去審美,如何在詞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熏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鑒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文言文翻譯]04-21

          《人間詞話》讀后感《人間詞話》讀書心得04-20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05-23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06-25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集錦05-30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集錦14篇)04-15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通用30篇)11-01

          人間詞話讀后感06-21

          讀《人間詞話》有感04-10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通用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视频二区一区国产精品天天 |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