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時間:2022-07-25 12:18:3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教育界曾流行這么一句話,我對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早有所聞,如今在培訓的閑暇時間有幸拜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不禁為李老師書中原汁原味的對學生的大愛所感動,被李老師那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隨著閱讀的深入,我也在不斷思考: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我怎樣向李老師學習,努力做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最好的老師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也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做有思想的老師

            有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本書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于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

            的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反觀我們的教育現實,盲目跟隨、低頭拉車、疲于應付的老師太多了。要開課了,網上拉份教案、下載ppt參考;明天交流了,網上下載材料修改……如果我們連自己都沒有思想,又如何培養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學生?因此,要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善于學會冷靜與寧靜,冷靜處理教育教學中突發事件,寧靜對待浮躁和喧囂,做到讓自己的天空常藍,給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維,不因浮華而盲從,不為浮躁而跟風,在日新月異的.新觀念中守住常規,做一個有個性風格的教師。

            二、做有底氣的老師

            教師應有扎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蘊、創新的意識,那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并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志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志類等等,真是博覽群書!驚訝李老師哪來那么多的時間去讀書?原來他早已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那是一種積累,只有厚積才能勃發。

            我們有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平時作了很多工作,但到了寫總結或其它文章時,總覺得少了一些底氣,很難用言語表達清楚,這時候想想平時卻是應該多學習、多積累,增強一定的文化的底蘊。正是本著這樣一種精神,我校一直堅持開展著一項傳統活動——讀書節。每年我們抓住一個契機,圍繞一個主題,向全校師生推薦一部分優秀書籍,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讓師生在活動中品讀、交流、提升,讓書香文化的氛圍逐步形成,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這一工作的分管副校長,我更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更應該走在學校老師的前面,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增強底氣。

            三、做有愛心的老師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書中最震撼我的就是李老師對學生那種無比真誠和執著的愛。愛學生,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沒有觀看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看完后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是想方設法喚起“后進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愛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有些老師由于脾氣不好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失誤的教育行為,如因學生的一些失誤、過錯,教師會“發火”、“沖動”、“罰站”、“罰抄”等。我們做老師的可能都心里想著我是為他們好而理直氣壯的做過或正在做著,但這種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有悖教育規律的做法,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與信任,只會適得其反,與原有的目標越走越遠。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應多嘗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其它專題活動。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用“學生的情感”體驗活動,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純真的笑容,贏得他們的尊敬和愛戴。“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后的人生中,無論做什么事情,讓我們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四、做有進步的教師

            李老師在書中寫到: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拿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是啊,比一比: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我今天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事實上,每位老師在潛意識中都希望自己是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他們也有反思,也有比較,只是不夠深刻,不夠執著,不夠超越,于是往往都與“最好的老師”失之交臂。

            其實,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只要我們在工作之余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德育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有沒有得失,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并且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接受各級各類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主動去思考,獲得哪些收獲啟示?及時備注并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去,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就是使自己做得最好的具體體現。

            再一次翻開序言,里面有那段令我感悟最深的話,摘抄下來作為我的結尾以此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2

            當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時,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師的講述不是刻板的學說,而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為例,讓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與虔誠,博愛與偉大;也讓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動著。

            人說書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正是對李鎮西老師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詮釋。它展示了李老師教育的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案例,是李鎮西老師25年來教育智慧的'精華。一句句樸實中浸著詩意的句子,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熾熱的忠誠。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便是許多從教多年的的老師們大概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畢竟誰也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就是學生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李老師說:“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為“最好”都是相對的,它只是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理想。然而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的追求又都是無止境的,雖說我們無法做到“最好”,可我們卻能夠做到更好。我們經常會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爭取每一個“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每一個“更好”融會在一齊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3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愿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為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并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欲”這一章,很有啟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說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說即使有問題也不愿提出來。

            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

            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么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于不疑處有疑”。“于不疑處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么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

            第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盡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是什么?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么?小說: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特征、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我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啟發很大。尤其是后一點,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基本都是從文章的文體特點進行學習指導,在深度引導解讀中也常常遵循—寫了什么、怎么寫出來的、為什么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這樣的步驟,但就是控制性學習太強,自主發問式的自主學習實踐只是偶爾為之,遠遠不夠。看了李老師的文章,我增強了信心,我愿多點耐心、愛心,增加些智慧,少點近利,多點遠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說無益,不如行動。自主課堂請從逼問開始。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4

            開學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師》的書之后,我感覺這不愧是一線的老師,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實實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于“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

            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說到師生之間的感情,帶一年級兩個學期以來,讓我深有感受。它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個學期開學之初,學校規定每天放學學生不能自行離開學校,須由班主任帶領排隊回家。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樣,無動于衷,直到我說:一1班小朋友齊步走!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么從他們的眼睛里看不到親近感?

            終于,在兩天之后,學生們在見到我,能夠自覺站隊,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經能夠在門口看到他們自覺站成隊,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學活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里,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5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為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一、純真的愛心澆灌著稚嫩的花朵。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幼兒。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我對每個孩子一切都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幼兒信服。

            因此在我的班級,每個幼兒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感受著我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幼兒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幼兒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感化著幼小心靈。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于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三、尊重每個孩子綻放艷麗花朵。

            最好的教師要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愛幼兒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不傷幼兒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幼兒進步的外因,幼兒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兒,幼兒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讓每一個幼兒在學校里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幼兒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6

            正值暑假在家,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我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啟示: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啟示三: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五個一工程”。

            我最欣賞的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于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師卻不覺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這樣艱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績,并樂在其中,實在讓人佩服!

            同為教師的我們都清楚,這“五個一”做一天兩天還可以,但要長年堅持卻實在是不易。這其中的前兩個一即上好一堂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倒還容易,因為作為教師每天都會上課,批改作業并與學生接觸,只要存心上好課就可以把每節課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礎上有長進,只要認真解決學生的.問題就必須了解學生,找學生談話,教育幫助學生。而后三個一即讀一萬字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和寫一篇教育日記要每天堅持的話,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別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記(他一般都是幾千字),要堅持則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鎮西老師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我感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勤奮”,會擠時間。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肯去擠,總是有的。”

            其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愿不愿意去擠的問題。有時,我們太浮躁,不能安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我們太拖拉,總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時,我們也雄心勃勃,但總難堅持。

            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一顆童心,能夠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幫助,給他們一些心靈上的啟迪。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7

            讀本好書,像是給心靈洗澡。《做最好的老師》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敲打在我的心靈深處,一直在感動著。這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我深深愛上這本書,如同愛著我的孩子們,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鎮西老師走進。人們給予教師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尤其是中國儒家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然而今天教師也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重塑教師形象,還教師與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們每一個人民教師神圣的職責和不可推卸的義務。

            那么站在21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我們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在我們的心中應該建立起什么樣的教師形象呢?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給我了一些啟示。“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

            因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

            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老師06-27

          學習《做最好的老師》的心得07-10

          做最好老師講座心得05-20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22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01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8-07

          做最好的老師作文4篇06-21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家長06-13

          做最好的自己02-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777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a和欧美伊人和a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