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肖江虹《儺面》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肖江虹《儺面》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剛開始讀《儺面》這本書,是因為《儺面》這篇小數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并且書名非常奇特吸引了我,而當我讀了不到十頁之后,就被它那富有穿透力的劇情牢牢吸引住,禁不住一口氣把它讀完,讀完后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息。
《儺面》講述的是貴州偏遠山區貓跳河沿岸三個村莊的故事,三個村莊蠱鎮、燕子峽、儺村,分別代表了貴州三種重要的傳統文化遺產——蠱術、懸棺和儺戲。作者通過《蠱鎮》這篇故事,將“蠱”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放置在虛構的小說里,說明了原始的“蠱”其實是一劑民間的藥,維系著世間的人、情、事;作者通過《懸棺》這篇故事,描寫了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正面沖突,燕子峽是蠱鎮人放置棺材的地方,是死后安身之所,而城市卻把它的手肆無忌憚地延伸到這里,把這神圣之所開發成了觀光之地;作者通過《儺面》這篇故事,描寫了以秦安順與顏素容所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價值觀、兩種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交匯碰撞。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對存在與消亡、文明與原始、保護與放棄、傳承與湮滅的討論,蘊含在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中的是對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的思考。作者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讓時間流轉,將神秘的地域文化融入人物的生活和命運中,通過它們最后的傳承人的命運軌跡來講述這些傳統文化的消亡和生養它們的土地——鄉村的衰落。小說矛盾沖突迭起,每一步情節發展、每一個故事遞進,都直指文明演變過程中世道人心的嬗變。那些手操傳統技藝的`人,蠱師、儺師和仰望懸棺的人,放不下的是對信仰的虔誠。而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深刻變革,對上述文化傳承又將是毀滅性的打擊。閱讀這本書時,讓人不禁對生僻傳統文化的去留與人們精神世界的變化發出萬千由衷的感慨;同時,也落入對“傳承還是湮滅”這個關乎歷史和未來問題的思考漩渦之中。
傳承還是湮滅,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沖擊交匯的結果,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作者雖然沒有點明,但是早已在他融入感情的情節描寫中充分地展現出來,正如《儺面》結尾描述,最后一位儺師秦安順去世,人去物毀,醒悟的顏素容從火堆中搶出“伏羲儺面”,可她已確診為即將“葉落歸根”的人,暗示著一些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已處于斷崖之上,讀完后不禁令人警醒和深思。
【讀肖江虹《儺面》有感】相關文章:
讀《一面》有感11篇01-22
讀“少年書法家——肖可佳”有感_600字01-22
讀《犧牲》有感01-20
讀《落差》有感01-20
讀《登山》有感01-20
讀《草》有感01-21
讀《馬纓花》有感01-20
讀《金鎖記》有感01-20
讀《貓王》有感01-20
讀兒子有感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