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讀后感

          時間:2023-05-06 13:20:3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

          《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1

            《鄉土中國》由費孝通根據其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的“鄉村社會學”課堂內容組織的。這本書和我們習慣的社會調查報告很不一樣,它不是對特定社會的描述,而是從特定社會中提取的一些概念。雖然這是一個概念和概述,但從他的討論中,費先生從農村生活的具體細節出發,在具體的事物中得到驗證,而不是簡單的概括。

            有人說得很好,這本書雖然是社會學的入門讀物,但有深厚的理論素養作支撐;語言通俗易懂,加上當地的風土人情,沒有難以理解的理論術語,但讀過之后卻有了然于胸的豁然開朗感。恐怕很難找到像《鄉土中國》這樣詳細、深刻、通俗易懂地描寫和分析中國底層農村社會的書。《鄉土中國》一書雖然寫于幾十年前(1947年出版),但它所描述的現象至今仍在中國社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費孝通在這本書中以不同的層次描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鄉村社會,相信所有的中國人在讀完這本書后都會有一種默契,然后微笑。雖然費老一再強調,這本書只適合描寫處于社會底層的鄉村社會,但是,城市人不是由農村人發展起來的嗎?如果他們的上一代不是農民,那么上上一代也一定與鄉村有著關系。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隱藏在城市人身上的鄉土氣息,如“熟人社會”、“長幼有序”等等,中國仍然是一個有著濃重鄉土氣息的國家。

            城市的強盛與繁榮,離不開農民的貢獻,甚至是他們的犧牲,雖然這些犧牲可能并不是自愿的。在這樣一個關注“三農”問題的時代,讀《鄉村中國》這本書確實能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

          《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2

            在讀《鄉土中國》的時候,有個詞在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那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算是一個舶來詞,特指父母的家庭,與之相對應則是新生家庭,也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新生家庭并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而這則與中國傳統觀念是相悖的。

            費老在《鄉土中國》的《家族》一文中指出:“在中國鄉土社會中,家并沒有嚴格的團體界限,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也就是說,中國的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區分是模糊的,在一定程度上新生家庭仍然依附于原生家庭,無法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割裂。“我們的`家既是個綿續性的事業社群,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婦成了配軸。”費老如是說。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與新生家庭融合成為一個“大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生活、養育等事務上的配合協作,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溝通,但也不可避免出現種種摩擦,最重要的是在原生家庭的持續影響下新生家庭無法真正實現經濟、人格、思想上的獨立。在我國歷代文學作品中,總是喜歡描繪主人公在失去雙親后馬上懂事、肩負責任的故事,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徹底“斷乳”。

            “在西洋家庭團體中夫婦是主軸,夫婦共同經營生育事務,子女在這團體中是配角,他們長成了就離開這團體。”費老并沒有明確說中西兩種家庭關系何為優劣,但可以看出他希望被固化的中國傳統家庭能夠做出些許改變。

          《鄉土中國》范文讀后感3

            本書在序言中提到了,這里所講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并不排斥其他體系,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里發生作用。

            從全書整體來看,鄉土中國并不是指中國鄉土或者中國農村,而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結構,國民性格極其成因的分析。《鄉土中國》所透露的正是這種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或者說是對傳統文化的社會學層面的解析。它談論了民族歷史、文化對個人根深蒂固的影響。如:差序格局更為深遠的影響仍然是對中國人行為方式、道德觀念的傳統導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現代化的今天也不能說是完全消解。

            在鄉土這個熟人社會中,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這即是鄉土人際交流的直接性引起的文字在鄉土中的不適應狀況。

            鄉土社會是靠親密和長期的共同生活來配合各個人的相互行為,社會的聯系是長成的,是熟習的,到某種程度使人感覺到是自動的,與現代社會追求法制不同,鄉土社會是禮治的,它并非需要靠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這種禮,相反的是它需要靠傳統來維持禮這種規范。因為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的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而鄉土社會時間和空間不流動的特性恰好滿足了這一前提,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內在的服從,它是傳統,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

            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鄉土中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鄉土中國》教學設計06-08

          《鄉土中國》教學設計10-08

          鄉土中國閱讀答案10-26

          高中鄉土中國讀后感范文鄉土中國讀后感高中01-13

          鄉土中國鄉土本色讀后感10-19

          鄉土中國節選閱讀答案 鄉土中國節選閱讀理解賞析10-18

          《鄉土中國》閱讀練習及答案07-19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08-09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12-29

          鄉土中國教學設計05-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爽视频在线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