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時間:2025-01-11 09:36:14 報告 我要投稿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1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根據《昌寧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xx年第二批中央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資金的通知》(昌財農〔20xx〕40號)文件的要求,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提升農村廁所后期管護能力,即對20xx-20__年改造建設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進行全覆蓋管護。補助資金用于支持廁所糞污收集、運輸及資源化利用等設施設備的建設。管護資金不直接發放給農戶,由鄉鎮根據實際情況統籌使用。本次共撥付獎補資金16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總體目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專款專用。

            二、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促進工作正常開展。

            (二)績效評價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開原則;評價標準:設備合格數量≥1輛。共撥付獎補資金16萬元。

            三、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一)項目資金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第二批中央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資金16萬元。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第二批中央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資金項目,共下撥財政資金16萬元。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二)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購置吸糞車1輛,質量達標率為100%,總金額為16萬元。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改建的農村廁所基本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100%,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服務對象滿意度為100%。

            四、績效自評結果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圍繞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建設,遵循“因地制宜、技術創新、綠色治理、試點示范、群眾參與、常態長效”的`原則,推進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取得顯著成效,并實現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推動廁所糞污治理與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有機結合,促進農村“廁所革命”取得實質性進展。評價結論100分。

            五、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2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xx〕34號)精神及《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xx〕6號)的要求,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20xx年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財監〔20xx〕2號),教育部對各地報送的20xx年度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區域績效自評材料進行了審核評價,并對20xx年度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現將績效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轉移支付概況

            1.政策背景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的精神,為促進區域間高等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20xx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的意見》(財教〔20xx〕567號),要求各地建立地方高校生均撥款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生均撥款水平,原則上要求到20xx年底各地地方高校生均撥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同時,中央財政設立“以獎代補”機制,設立“地方高校生均撥款獎補資金”。同年,為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完善中央財政對地方高校發展的支持政策,探索和建立保障有力的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新機制,中央財政在原“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資金”基礎上,設立支持地方高校發展資金,支持地方高校的重點發展和特色辦學。

            20xx年12月,財政部與教育部聯合發布了《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科教〔20xx〕72號)。該辦法在原有的支持地方高校發展資金和地方高校生均撥款獎補資金的基礎上,整合設立了新的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重點在于推動各地改革和完善地方高校的預算撥款制度,逐步提升生均撥款水平,支持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內涵式發展,加強教學實驗平臺、科研平臺、實踐基地、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創新能力。同時,支持地方高校根據國家重大決策,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資金分配采用因素法,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生均撥款類因素占比75%,包括生均撥款水平、在校生人數、獎補比例或定額等;發展改革類因素占比25%,包括地方高校數量、所在區域及財力狀況、學科水平等質量指標、改革管理情況、落實國家重大政策(如“一省一校”、“雙一流建設”等)。

            2.資金情況

            根據《財政部 教育部關于提前下達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財教〔20xx〕202號)及《財政部 教育部關于下達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財教〔20xx〕73號),20xx年度,中央財政下撥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總計366.75億元,其中提前下達329.67億元,當年下達37.08億元。

            各省(區、市)切實加強省級統籌力度,積極承擔與事權相匹配的支出責任,共同促進省域內地方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據統計,20xx年度地方資金投入總額為435.84億元。

            (二)整體績效目標情況

            1.年度總體績效目標

            一是各省(區、市)的地方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達到全省平均標準以上,不低于12000元。二是各省(區、市)的地方公辦普通本科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持續優化。三是各省(區、市)的地方高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不斷增強,更好地支持區域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四是相關省(區、市)地方高校在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方面取得進展,整體實力增強,中西部地區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

            2.績效指標

            根據20xx年度整體績效目標,教育部對產出、效益及滿意度指標進行了細化,從各省(區、市)生均撥款、支持的學科數量、受益學生以及地方高校滿意度等多方面進行更精確的設定。

            (三)區域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初,各省(區、市)依據區域地方高校改革的相關規劃、資金提前下達額度以及上年度專項資金執行情況等因素,設定了區域績效目標,并上報教育部和財政部審核。20xx年3月,教育部成立了績效目標審核工作組,從績效目標的完整性、相關性、適當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對各省(區、市)提交的20xx年度區域績效目標表進行了審核,并反饋了審核結果及修改建議,要求存在問題的省(區、市)重新修訂并重新報送。20xx年6月,財政部與教育部下達了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資金預算,公布了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資金整體績效目標,并同步下發了各省(區、市)的區域績效目標。

            各省(區、教育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在綜合考量區域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規劃、區域績效目標設定、地方高校的發展基礎、資金分配方案及項目績效目標申報等情況后,在下達資金時,將區域績效目標和分解目標一并下達。

            二、綜合評價結論

            在對各省(區、市)區域績效自評審核評價基礎上,對照整體績效目標,從預算執行率、總體目標完成情況、各項績效指標完成情況等方面,對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自評得分為93.56分,綜合評定等級為“優”。

            三、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分析

            1.預算執行情況分析

            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資金總額為804.05億元,截至20xx年底,累計支出749.01億元,預算執行率為93.15%。其中,中央資金投入366.75億元,累計支出333.05億元,預算執行率為90.81%。地方資金投入435.84億元,累計支出414.55億元,預算執行率為95.12%;其他資金投入1.46億元,累計支出1.41億元,預算執行率為96.58%。

            2.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1)中央資金管理情況

            一是用制度規范。為規范和加強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科教〔20xx〕72號),明確了資金管理原則、資金支持方向、資金分配方式、資金管理要求等內容。財政部、教育部在《關于下達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財教〔20xx〕73號)中,進一步明確了當年資金分配原則和資金管理要求,要求各地切實發揮省級統籌作用,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合理安排預算,做好分校預算安排工作,重點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向辦學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校傾斜,支持做好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工作,科學分配資金;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對擠占、挪用、虛列、套取補助資金等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二是通過平臺監管。為確保各項財政教育投入政策落實、強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管、進一步提升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等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水平,教育部建設了“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平臺”,加強對各地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分解下達和支出進度的監控,確保資金按規定時限下達到各地及所屬學校,及時發揮資金效益。

            (2)地方資金管理情況

            一是落實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合理統籌使用資金。各省(區、市)嚴格按照《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科教〔20xx〕72號)要求,遵循“中央引導、省級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權責清晰、規范管理,專款專用、注重績效”的原則進行資金管理。在分配資金時,結合本地區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工作和省級財政資金安排情況,加大省級統籌力度,突出支持重點,強化政策導向,并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積極溝通,防止資金、項目安排交叉重復或缺位。

            二是部分省(區、市)制定出臺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保障政策落實。如,河北省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提高資金效益的通知》(冀財教〔20xx〕6號),不斷優化教育支出結構,保證各項教育政策落到實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應用監督檢查多種手段,督促各高校落實資金管理主體責任,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如,重慶市建立預算執行情況月報制,落實績效過程監控,切實督促項目學校加快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湖南省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督促高校嚴格按照批復的績效目標和資金使用管理要求,以高校教學條件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教學科研平臺以及人才隊伍建設,并將項目進展情況定期報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備案。

            (二)總體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有效推動了各省(區、市)改革和完善地方高校預算撥款機制,逐步提升了生均經費標準,促進了地方高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支持地方高校深化內部改革和內涵式發展,加強教學實驗平臺、科研平臺、實踐基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創新能力;有力支持了地方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工作。總體目標完成情況較為理想。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

            ①各省(區、各省(區、市)生均撥款水平,該指標值為“達到12000元”。根據各地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各省(區、市)生均撥款水平均超過12000元,指標完成率達到100%。

            ②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支持的學科數量實際完成值達到了600個,指標完成率為100%。

            ③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支持的教學實驗室數量實際完成值達到1000個,指標完成率為100%。根據各地提交的績效自評報告,支持的教學實驗室數量已達到1000個,完成了既定目標。

            ④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支持的'科研基地和實訓中心數量已達到1000個,指標完成率達到100%。

            ⑤支持的創新團隊數量,該指標的指標值為“達到300個”。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支持的創新團隊數量實際完成值達到300個,指標完成率為100%。

            (2)質量指標

            ①地方高校預算撥款制度逐步完善。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材料顯示,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的實施,促使各省(區、市)的地方高校預算撥款制度逐步完善,逐步構建起了“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導向清晰、講求績效”的地方高校預算撥款制度。

            ②各省(區、市)提交的區域績效自評材料表明,通過實施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的專項資金項目,各地高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逐漸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③一級學科評估排名全國10%以內個數(A類學科),該指標的指標值為“達到80個”。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20xx年地方高校一級學科評估排名全國10%以內個數(A類學科)達到80個,指標完成率為100%。

            ④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20xx年地方高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數量達到了15個,指標完成率為100%。

            ⑤各省(區、市)提交的區域績效自評材料表明,地方高校的辦學質量穩步提高,進一步提升了地方高校的學科綜合實力。

            2.效益及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社會效益指標

            受益學校數指標值為“700余所”,受益學生數指標值為“近1300萬人”。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20xx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受益學校數632所,受益學生1042.74萬名。

            (2)可持續影響指標

            20xx年,各省(區、市)通過“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并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品牌培育工程、特色項目創建計劃、優秀成果宣傳展示等方式,扶持和建設具有高知名度、大社會影響力、廣泛師生參與度以及長期活動記錄的校園文化品牌,不斷推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中國特色大學建設,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發展。

            (3)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

            根據各省(區、市)報送的區域績效自評數據統計,20xx年資金惠及的省(區、市)地方高校滿意度平均值達到或超過了80%的目標。

            四、績效自評結果應用和公開情況

            (一)加強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一是督促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財政部門高度重視自評發現的問題,認真整改,通過不斷完善現有政策、調整優化重點支持方向、嚴格預算績效管理全流程規范執行等措施逐步提升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等轉移支付績效自評工作質量。二是建立績效自評結果與下年度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將績效自評結果作為申請及分配預算資金、調整完善政策和改進管理的重要參考,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對預算安排的剛性約束,激發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在動力。

            (二)逐步推動自評結果向社會公開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xx〕6號)和《財政部關于開展20xx年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財監〔20xx〕2號),督促地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嚴格按照預算績效管理和信息公開相關工作要求,逐步推進績效目標、評價結果等信息公開,明確工作程序,規范工作要求,做好宣傳引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有關建議

            進一步提升重視程度,增強績效自評質量。省級教育部門和省級財政部門應進一步提升重視程度,嚴格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xx〕34號)及《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xx〕6號)的要求,開展績效管理,做好績效自評。績效自評涵蓋多個環節,應強化過程管理,切實做好績效目標的設定與審核、績效目標的過程監控以及績效自評涉及的所有環節,助力績效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省級教育部門和省級財政部門應根據中央要求及本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實際情況和規劃,結合轉移支付資金使用要求,合理設定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確保績效目標明確具體、量化合理、切實可行且相互匹配。對于中央主管部門審核中發現的問題績效目標,省級部門應及時進行調整并重新報備,以夯實績效自評的基礎。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相關文章: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09-28

          績效自評報告09-06

          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精選16篇)03-04

          學校薄改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報告06-25

          績效目標自評報告09-01

          小學績效自評報告05-29

          績效管理自評報告09-15

          項目績效自評報告10-10

          工會績效自評報告09-22

          項目績效自評的報告10-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 性国产videofree高清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网 | 日韩久久激情精品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一本清到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