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1
為了了解大學生活動中心空間功能區的分布情況及,了解設計中活動區與服務區的關系和流線要求,掌握各種設計手法和藝術處理,加深對大學生活動中心設計的難點和原則的了解,獲得更多關于現代建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從實踐中學習的專業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在開始自己的設計之前,我們分組進行了實地調研,希望能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能設計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一、大學生活動中心的概況
1、概念:
在現代社會,教育是全社會最關注的建設問題之一,大學也隨之變得不再遙遠。在大學中,大學生活動中心是大學設立的組織指導大學生進行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場所,屬于文化館類建筑。
2、建筑特征:
綜合性——活動內容復雜。
多用性——活動形式各異。建筑空間組織和建筑空間表現形式均應具備多用性和靈活性,實現一室多用和空間的綜合利用。
地域性——與大學校園環境的特殊密切關系,在設施內容建筑造型、藝術處理上應予充分體現。
3、設計內容:
總平設計、流線設計、活動空間組織、造型設計、建筑設計。
二、實地調研
大學生活動中心設計是我們進入大二后的第三個課題設計,身為組長的我將調研的工作作出了一個詳細的規劃,并根據組員個人擅長作出合理分工:調研具體對象、調研注意的細節問題、行程安排以及后期的資料收集由xx和xxx兩人主要負責;收獲整理、材料分析、ppt制作由xxx主要負責,其他人從旁協助;
帶領小組進行實地勘察和成果展示與講解則由我主要負責。整個調研所有成員全程參加,力爭每個人都能得到最大的'收獲。
我們的調研分兩站,第一站是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學生活動中心位于學校新校區西門,名“適之樓”。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及校門診樓,是校區西門內一組半環狀建筑群,在功能上基本滿足了校園生活的一切日常需求。
大學生活動中心在選址上是很注重可達性的,一個交通便利,在人來人往、疏合流散中具備很強的可達性的活動中心是能夠有效地自然地形成校園生活的
文化氛圍,并成功地發揮它聯系學生活動區和教學區的作用。在我國高校建設中,大都將活動中心與食堂、服務中心、操場等建筑聯合布置,形成一個有著一定規模和體量的建筑群。在安徽大學新校區,活動中心緊鄰校園西大門,是從西門進入教學區的必經之路,不僅交通便利,不會出現人流擁擠,疏散困難的問題,而且它的活動范圍也不會對宿舍和教學區造成噪音干擾。半環狀的建筑布局巧妙地轉換了校區軸線,與圖書館的東面相對,形成校區東西向景觀主軸,這樣的選址與布局凸顯了活動中心在校園中的重要位置。
三、調研心得
1、實地勘察與調研是設計必不可少的部分,光靠書籍與資料是學不好設計的。
2、調研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也許一不留心就會遺漏能給自己的設計帶來靈感的東西。
3、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很重要,這是一切團體工作能很好展開的前提。
4、個人素質很重要,專業素養很重要。
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2
一、實地調研
調研地點:天津南開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
調研時間:20xx年4月30日
南開大學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是框架結構的建筑,巧妙利用地形的高差作出的設計。南開大學的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共有四層。從大門一進去便是二樓,有樓梯向下通往一樓,
二樓一直往上的是環形坡道,避免了人流量大時的擁擠,保證了大人流量的疏散安全。多處樓梯和高差的結合突出了立體和層次感。大面積的玻璃幕墻保證了自然采光,功能分區劃分的合理。整體造型獨特室外顏色選用沉穩的灰色,室內顏色鮮艷、活潑,符合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但展覽空間略顯不足,展覽面積略小,不適合大型展覽。廁所通風不是很好。
二、資料調研
基本設計原則:作為這樣一個功能較復雜的中小型公建,應根據開展的活動內容,人流活動的規律進行設計。
1.集會和觀看演出或參加舞會的人,來去的時間比較集中,人流量大,為便于使用管理,在設計時應設配套的服務房間,考慮便于組織入場及疏散。這些廳室應設單獨的出入口。
2.復雜性:功能的多樣化,且使用的時間各不相同,要求在設計中處理好動靜分區,便于不同的時限的功能分區的管理。
3.多用性:設計時要考慮各種功能空間的綜合利用和一室多用的可能性。
4.建筑組合:應盡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風及良好的建筑朝向,以及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
5.多功能廳(兼舞廳):應滿足觀演、交誼、游藝等。
活動的使用要求:
(1).使用面積不宜小于200平方米;當為矩形(寬度不宜小于10M);
(2).內設舞臺,室內為平地面,使用活動座椅,附設后臺,多功能廳應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大空間,需著重注意造型手段。
6.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宜設器材貯藏室、更衣室、浴室、廁所等附屬用房。 舞蹈室教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間教室不宜超過20人使用;
(2).教室內在與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橫墻傷,應設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的通長照身鏡。其余三面墻應設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桿,把桿距墻不宜小于400mm;
(3).窗臺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4).室內宜設吸頂燈,并應設電源插座、窗簾盒及掛鏡線;
(5).采暖設施應暗裝。
7.美術教室:美術教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美術教室宜設北向采光,或設頂部采光;
(2).對有人體寫生的美術教室,應考慮遮擋外界視線的措施;
(3).教具貯藏室宜與美術教室相通;
(4).教室四角應各設一組電源插座,室內應設窗簾盒、熒幕掛鉤、掛鏡線和水池。
8.會議室:會議室根據需要可分設大、中、小會議室
(1).中、小會議室可分散布置。小會議室使用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中會議室使用面積宜為60平方米左右;中、小會議室每人使用面積:有會議桌的不應小于1.8平方米,無會議桌的不應小于0.8平方米。
(2).大會議室應根據使用人數和桌椅設置的情況確定使用面積。會議廳所在層數和安全出口的設置等應符合防火規范的要求,并應根據語言清晰度要求進行設計。
9.廁所:廁所距離最遠的工作室不應大于50m,應設前室,前室內宜設置洗手盆,廁所應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鄰室對流的直接自然通風,條件不許可時,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
10.衛生潔具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男廁所每40人設大便器一具,每30人設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m長度相當一具小便器計算);
(2).女廁所每20人設大便器一具;
(3).洗手盆每40人設一具;
(4).每間廁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設坐式大便器;
(5).設有大會議室的樓層應相應增加廁位;
(6).專用衛生間可只設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鏡。
11.展覽:展覽的人流量視展出的.內容而定,為了發揮效應,展覽應設于人
流路線的顯著位置。展覽以自然采光為主,應避免眩光及直射光線。它一般采取大空間形式,也可分為幾個既獨立又便于連通的小展室,但每個小展室面積應不宜小于65平方米。 參觀路線應通順,并設置可供靈活布置版面的展屏和照明設施。
12.公共活動空間宜設置在一層,配電,傳達應設在一層。
13.多功能廳及茶室,網吧因為在晚間營業,所以考慮將他們集中另設晚間出入口。
14.建筑形象:活動中心是為大學生服務的,要反映大學生的朝氣蓬勃的性格特點,建筑性格要活潑,現代。
15.環境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區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場地、綠化、小品等,以形成優美的室外環境。
16.噪聲大的用房離醫院、宿舍、幼托等建筑有一定距離。
17.應合理地進行不同大小、高低、形體的建筑組合和組織的室外空間。 18.防火與疏散:
(1).觀演廳、展覽廳、舞廳、大游藝室等人員密集的用房宜設在底層,并有直接對外安全出口;
(2).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門,一律向疏散方向開啟,并不得使用旋轉門、推拉門和吊門;
(3).屋頂作為屋頂花園或室外活動場所時,其護欄高度不應低于1.2m。設置金屬護欄時,護欄內設置的支撐不得影響群眾活動。
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3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但是有些大學生對這么多的時間卻不知道該怎么合理的安排,虛度了大學的寶貴光陰,合理有效安排課余時間關系到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了全面了解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為學校教育提供資料,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全面提高素質。因此我們小組在20xx年5月25日至6月5日對西華師范大學(新區)的在校學生關于大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情況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這樣抽樣隨機調查,工作量變小,整理分析簡單方便,信息也相對真實可靠,更加準確地反映了我校本科生安排課余時間的全貌。
一、前言
自由地安排課余時間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然而有許多大學生不能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虛度了大學的光陰。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上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課余時間,拾遺補缺,提高學習效率,掌握扎實過硬的專業理論;在實踐上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發展個人愛好,有更多時間來學習更為廣闊的其他學科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設計,實現自我價值,這樣可以更加深入社會,了解社會。
因此,我們xx級五班第一小組5名成員分別在20xx年5月25日到6月5日十天時間內,對于西華師范大學(新區)的全體學生關于大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情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問卷共120份,其中有20份為備份,100份作為統計材料,并分工合作錄入原始數據,做出各題選項所占的百分比及柱狀圖,直觀的反映出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
該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分析、研究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大學生課余生活問題的因素,并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可行的解決大學生課余生活問題的對策與建議,以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的質量。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背景
充足的課余時間為當代大學生的自由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再沒有了中學時期老師及家長的時刻監督,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在忙什么?他們的課余時間活動內容與分配結構怎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是否健康?諸如此類的問題,是衡量當代大學生能力素質的高低及能否得到社會認可的重要指標。為此,我們做了一次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的社會調查。
本次社會調查作為本專業課程《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的課外實踐活動及期末作業,由本小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完成本次調查任務。
(二)調查目標
本次調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狀況,獲取相關數據,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提供教育資料,以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調查對象為隨機抽取的120名西華師范大學新區在校學生,由本調查小組5名成員于20xx年5月25日至6月5日內分工協作完成,調查過程嚴謹無誤,所得數據真實可靠。
(三)調查方法
本小組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共發放120份問卷,實際收回120份,有效問卷118份,2份為廢卷。其中再隨機抽取100份有效問卷作為數據錄入基數,便于統計與計算。被調查者均為自主填寫問卷,未對其進行誘導、激勵。調查中雖發現問卷略有紕漏,但并不影響調查結果,大部分被調查者對問卷十分滿意,是一次成功的社會調查活動。
三、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
(一)課余時間的充足程度
從表中第五題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課余時間充足,37%的課余時間一般,7%幾乎不夠用。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數的大學生課余時間都在可控范圍之內,大部分人有足夠的時間可供利用。少數人則是課余時間不足,甚至不夠用。對于該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可能的因素有:
①我校不同學院或者不同專業的課程安排不同,有的課程安排多,有的課程安排較少。課程安排的參差不齊使得我校大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充足度感受不同,同時反映出我校課程安排上,課余時間都較為寬松。
②大學生受主觀上心理因素的影響,對課余時間的滿足度不同。
③對課余時間利用程度不同,主觀因素上對課余時間的充足度認識不同。
(二)對于課余時間的具體利用狀況
據調查結果統計(第六題)顯示我校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上用時最多的是上網占總比例59%,其次睡懶覺的占48%,學習的占39%,參加活動的占26%,運動的占25%,最少的是逛街占1%。
第七題的統計結果則顯示,有41%的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里用于上網的時間占25%—50%,23%的同學則是上網時間占總課余時間過半。同時第八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56%的大學生上網時主要用于上網或者打游戲,學習查資料的占總比例的34%。第九題調查統計結果中,大學生參與校上、院上或者社團等活動中,偶爾參加的占調查總人數的49%,經常參加的24%,極少或者不參加的占27%。
對于課余時間中進行體育鍛煉的調查(第十二題)結果顯示,64%的大學生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在0—3小時,3—6小時占19%。
從所得數據結果中看,我校的大學生對于課余時間的利用上,上網和睡懶覺所用時間最多,其次是用于學習、參加活動和上網。在大學生課余上網時,他們主要是用于聊天打游戲等娛樂消遣活動,學習和查資料的相對較少。在活動參與上,大學生參與活動較多。然而,調查結果中我校大學生用于體育運動的課余時間與其它活動安排相比而言較少。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我校大學生在課余時間中主要用于放松自己,參加活動、娛樂身心。
②隨著信息的發展,網絡的便利,當代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里主要以上網的方式娛樂,其中聊天、打游戲占主要方面。
③大學內學生組織安排活動多,而且大學生都積極參與,在課余生活中占了重要地位。
④在課余時間里,大學生普遍忽略了體育鍛煉,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較少,這對大學生的體質發展不利。
綜上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安排的形式也過于單一,大學課余生活顯得較為單調枯燥。就學習方面而言,課余安排中學習占少部分。
(三)課余利用的學習安排和具體學習情況
在對我校大學生課余學習安排的調查結果統計中,每周用于學習的課余時間安排(第十題)中,4%的大學生課余時間用于學習的占0%,安排30%以內的課余時間用于學習的大學生占大學生總數的48%,40%的.大學生用于學習的課余時間占30%—40%。
在考試前上自習該比例占38%,其次就是從來就不去上自習的,占35%;沒課就去上自習的占26%,偶爾想起就去上自習的占27%,另外在雙休日假期休息日去上自習的一共加起來占6%。
根據這一結果可以看出多數人學習態度積極,較多人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習。但是同時也反映出部分同學自覺學習動力不足,除非期末考試來臨,才知道抓緊時間看書。
(四)對于課余時間的利用中認為最應該做的事情
這一問題(第六題的主觀問題),多數人認為應該做的是學習,選擇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的人數總共占63%,另外有10%的人希望課余時間更多的用來睡懶覺,其次便是利用課余時間參加運動,這一選項占到9%,另外便是希望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的人占到6%。
根據這一點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主觀上還是認為學習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另外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向上的意愿的,但是在大學生中出現的實際情況確是課余時間用來上網的情況最普遍,占59%,而主要利用課余時
間用來學習和查資料的僅占34%。并且在上網的同學中,有56%的大學生主要做的事情是聊天以及打游戲。為什么會出現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意愿和實際利用情況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呢?我認為首先主要是大學生普遍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的毅力,導致他們不能夠堅持在課后繼續參加學習;其次,便是可能大學生所學習的學科并不是自己喜歡的科目,所以會出現在課后找一些娛樂活動來進行消遣;再次,這個調查結果體現了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網絡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和影響是巨大的,并且現在這個情況下,多數人都沒能夠抵制網絡帶來的誘惑。
(五)在調查結果中自己對與課余時間作出的安排
大多數同學都能夠對自己的課余時間作出系統的合理的安排,他們很多都將學習和娛樂活動等相結合,提出了一個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安排,并且在安排中很多人也有提到在學習娛樂之余做適當的兼職工作,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根據大學生對于自己課余時間的安排和實際大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情況的巨大差距可以建議大學生要時常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結合課余時間為自己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計劃,適當分配學習、工作和娛樂的時間,做到課余時間的合理利用,促進自己各方面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和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通過對西華師范大學(新區)在校學生課余生活的抽樣調查,從總體上對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及課余活動狀況、大學生對待課余時間的安排狀況以及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影響情況等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時間的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及大學生在課余生活上的主觀想法與實際行動之間進行了對比分析。同時通過上述的課余生活狀況和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課余生活所存在一些諸如部分同學課余生活安排盲目、部分的課余生活都限于純粹的娛樂放松、充分正確利用率不高、對課余生活的認識及評價不正確、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等問題。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反映出目前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的質量較高,但是還有許多的問題與不足。無論是學生個人、還是學校都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及時從各個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問題。
(二)對策建議
1.從學生自身入手,加強對課余生活安排的指導。
要改變大學生目前的課余生活利用狀況.解決大學生課余生活上的問題,關鍵要從大學生自身人手,調查結果顯示,有68%的同學對課余生活都是稍作安排,40%的同學認為課余時間應該放松自己、緩解壓力。可以看出很多同學還沒有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意識。因此,亟需加強對大學生課余生活的指導,使他們從主觀上認識到課余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課余生活,以提高課余生活的質量,變被動為主動。
2.從理論準備入手,加強課余生活研究。
要對學生的課余生活加以指導必須要有充分的理論準備。于光遠先生在1993年就提出:“要玩得有文化、玩得有學術,要研究玩的學術,要掌握玩的技術,要發展玩的藝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個關于課余生活的專業,沒有專門的課余生活的課程.也沒有知名的課余生活安排方面的專家。因此,要大力開展在課余生活方面的研究,為指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奠定好理論基礎。
3.從學校及社團活動入手,開展豐富有質量的課余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有29%的同學都是偶爾參加活動。學校及社團活動應該是在“業余、自愿、多樣、收益、質量”的原則下開展的,學校及社團在開展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要合理、全面、豐富,既要包括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包括各類文體性與社會性的活動,在學生們學習到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的同時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此外,也有15%的同學課余時間用于做兼職,增強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學校還應多組織一些校外的活動,讓學生多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掌握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為今后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4.從學校的設施設備入手,完善課余活動場所。
學校除了對學生進行課余生活指導、開展豐富的活動外,還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及設備的建設,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廣闊的活動和娛樂空間。隨著大學生課余時間的不斷增多,課余生活將會逐漸的演變成大學生活的中心內容。因此,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逐步認識到合理的課余生活對于大學生發展的積極意義以及豐富課余生活和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性。
【我的大學生活初體驗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基層城管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08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3-21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30
信貸調研報告11-04
教學調研報告06-11
商務調研報告03-16
體育調研報告05-18
汽車調研報告03-27
小區調研報告04-06
保險調研報告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