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詞的含義與特征

          時間:2020-09-01 15:29:11 悼詞 我要投稿

          悼詞的含義與特征

            【悼詞的概念解說】

          悼詞的含義與特征

            今天的悼詞是從古代的辭、哀辭、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來的。辭作為中國哀悼文體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種專門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讀性的哀悼文體。哀辭文體是辭的旁支。辭的對象主要是王公、貴族、士大夫并以頌贊死者功德為主;而哀辭的對象主要是“童弱夭折,不以壽終者”,同時以抒發生者哀悼之情為主。吊文指憑吊性的文章,“吊”有慰問之意。吊文內容較辭、哀辭廣泛,也較其龐雜。可以說吊文是中國古代群眾性的哀悼文體。它不一定是歌頌功德的文字,如漢代司馬相如的《吊秦二世賦》。吊文也可以對具體的事物而言,成為一種詠懷性的文體,如《吊戰場》之類。祭文是古時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時所誦讀的文章。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圍較廣,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屬于哀悼文體的范疇。今天我們所說的悼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它反映出新時代的新變化,無論在形式和還是在內容上,同古代的辭、哀辭、吊文、祭文均有實質性的不同。本文主要介紹的就是現代悼詞。

            【區分】

            悼詞,中國古代稱為“誅詞“哀辭”“吊文”“祭文”等。現代悼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業的文章。狹義的悼詞指在追悼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專用哀悼文體。

            【格式內容】

            1.標題

            2.表示沉痛心情。

            3.介紹死者的生平事跡。

            4.評價。

            5.對死者的逝世表示惋惜并勉勵后人。

            【悼詞特征】

            與先民古代哀悼性文章相比,悼詞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總結死者生平業績,肯定其一生的貢獻 現代性悼詞是一種具有高度思想性和現實性的文體,人們以此既寄托哀思又通過死者的業績激勵后來者。如毛澤東同志在追悼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留下了《為人民服務》的不朽篇章。它不知激勵了多少勇于犧牲、為民請命的革命志士,直至今天它還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悼詞的內容是積極向上的 情感基調是昂揚健康的。它不像古代哀悼文,一味宣泄情緒,充滿悲傷的情調,讓人感到愁悶壓抑。它應該排除一切感傷主義、悲觀主義、虛無主義等消極內容。它不是面向過去,而是面向當前和將來,人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三)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悼詞既可以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又可以寫成優秀的散文作品;既能以敘事為主,也能以議論為主,還可以抒情為主。同時既有供宣讀的形式,又有書面形式。概括來講,充分肯定死者對社會的貢獻,真誠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質樸無華的語言和多種多樣的形式體現化悲痛為力量的積極內容。這就是現代悼詞的基本特征。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色久火热精 | 偷窥国产在线91 | 亚洲少妇欧洲少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