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以關系親疏決定對待之道

          時間:2024-05-29 00:02:13 決定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送禮,以關系親疏決定對待之道

            禮是人和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孟子。離婁篇》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分際,就是人倫禮節。人間有禮,就不會沖突,有禮就不會踰越分寸。何謂禮?

          送禮,以關系親疏決定對待之道

            第一、定親疏是禮:每一個人當然都有比較親近或疏遠的人際關系。父母、兄弟、夫妻、子姪,都是跟我們關系密切的,如果見了父母、兄弟、姐妹,還端出架子,擺個姿態,讓親人看了難過,那就不對了。反之,對待來訪的客人,或業務往來的客戶、洽公辦事的人,如果不拘親疏的胡言亂道,信口開玩笑,給人的感覺就成了輕佻、浮薄,而不是親切尊重。因此,以關系親疏決定對待之道,即是禮。

            第二、決信疑是禮:對于某些事物,應該深信不疑,比方:對三寶深信不疑,對戒律守法深信不疑,對因果定律深信不疑,對知交好友信賴不疑。但是,世間上也有許多事,是我們不能完全了解、明白的,例如:對于複雜的人事,存一點疑,不要追根究柢,才能為彼此保留一個緩沖的空間。

            第三、別同異是禮:世間的人事,有許多與我們的理念相同,但也有甚多與我們想法相異。比如:佛教只有一位本師釋迦牟尼佛,卻有許多不同的宗派,不同的修行法,如淨土宗、禪宗、密宗等等。我們依附自己所喜好的修行團體"見和同修",也應尊重其他不同的修行法門。又如:不同的政治團體,有各自的立場,相異的理念,思想、觀念投合者,我們固然能與之相處融洽,但也要尊敬那些思想不同的人。能如此,才是有禮。

            第四、明是非是禮:有些人不明事理,矇昧煳涂,到處糾纏不清。受到顢頇之害者,并非只有當事人,周遭的人往往也會受到波及,時時有"秀才遇到兵"的困擾。因此,能明白事理,明辨是非,不帶給別人麻煩、困擾,也是禮。

            鞠躬如儀是禮,應對得體是禮,親疏有別、和同尊異、明是知非,這些都是禮。禮不僅是儀式上的表現,還應該是內心、思想上的深刻體會。

            第一、定親疏是禮,

            第二、決信疑是禮,

            第三、別同異是禮,

            第四、明是非是禮。

          【送禮,以關系親疏決定對待之道】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說課稿06-07

          中秋送禮方案06-11

          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09-29

          送禮祝詞220句09-25

          股東的決定11-02

          決定的格式09-03

          對待遇不滿的辭職報告10-23

          自然之道的評課稿01-15

          《自然之道》評課稿10-16

          中秋送禮方案(8篇)10-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超清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