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1
本課,教師選擇了小籃球原地運球作為主教材,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體育的實際技術水平,符合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情景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把小籃球比喻成“球寶寶”,把一對相互學習和練習的學生分別比喻成“球爸爸”和“球媽媽”,在教學里分別扮演了3個生動有趣的角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學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老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原地運球的方法,提出了“球爸爸”和“球媽媽”如何才能讓“球寶寶”聽話的學習問題,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老師的層層引導下進行學習,交流,練習。學生非常感興趣,整個課堂深動活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通過這節課的學校,約有85%的`學生掌握了原地運球的基本方法。
二、抓重點,突難點,解決技術難題
教師抓住原地運球的重難點,即運球的手型、運球的力度、觸球的部位等問題,采用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高運球到低運球,由原地到行進間運球。在教學中,老師的時時點評與鼓勵性評價,學生間的提示性評價與判斷性評價相結合,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通過本課學習,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掌握了原地運球的基本方法。
體育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也不例外,針對本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場地的布置應該科學合理
本課的場地設計是“U”字型,顯得很緊,學生間間隔距離較近,影響了運球的充分發揮,老師也不容易觀察到全體學生。教師在講解的時候站在場地的中央,站在老師身后的學生聽講困難,不適合。假如站成半圓型(如下圖),每個學生不但能清楚地看到老師的示范,還能聽到老師的講解,同時老師也能全方位地觀察到每個學生,課堂教學也顯得規范有序,場地設計也很美觀。
二、精講多練
講解應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把動作要領歸納成幾個字或者幾個詞反復強調,評價時也用這幾個字或詞進行觀察點評,即省時間,學生又能記得住。如:手型如——鍋蓋;用力——下壓松;手心——空等。
三、講解的時機把握
講解要把握最佳時機,學生在練習或者在學習興趣高的時候別停下來講解或者糾錯,一般情況下在練習5——7分鐘時可換下一個內容或者提示性講解。個別學生單獨糾錯,多數學生錯誤則應停下來重新示范,學生觀察錯在什么地方,師生共同討論如何改正的方法。千萬不在學生練習到很高的興趣時停下來講解。盡量做到精講多練。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2
今天聽了崔老師的運球課,感受頗深。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籃球運球練習為教學內容。通過教師的導學、設疑、來組織學生進行分散練習、自主練習、比賽、游戲互相參差的教學方式達到在比賽,游戲當中使學生練習并、掌握到籃球的基本技能技巧,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下,我就談談對崔老師課堂上的閃光點。
一、教學目的的人性化
本課的教學內容,崔老師選擇了學生非常喜歡的籃球運動。但本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又是反復枯燥的原地運球練習,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所以,老師在本課的教學目的定位,在比賽游戲當中練習到籃球的基本技能;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突出比賽游戲為主要教學方法,體現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同時以學生合作意識為隱形目標,從比賽、游戲的生活化行為體驗中體驗合作的無處不再和及其重要性!
二、教學程序的科學化
課的開始就提問學生關心的問題,把學生帶入籃球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切入主題,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熱身運動,再是撥球、拋接、饒球、轉球練習使學生熟悉球性。接著運球練習和運球過障礙游戲比賽,意在強化運球技能。最后,用籃球游戲-胯下傳球,來進行放松活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恢復。
三、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課堂首先球操導入,在富有現代氣息中學生漸入佳境。它不再是以往的繞圈慣例,繞圈長跑,而是有針對性的,又有時代個性。而接下來的練習、比賽、游戲一條龍的多樣化訓練中主要考慮到隊形,充分利用上課的基本隊形,靈活變化隊伍,進行分組,即使減少了排隊的時間,又增加了學生練習球的次數。
當然也有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1、球操練習中,是否可以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還可以有什么玩法,讓孩子自己變換模式的自主、探究性學習。
2、在組織的比賽中發現有些學生動作變形,學生剛學習了新動作還沒有完全熟悉掌握,而且在比賽中學生一般都會注重比賽的結果自然就會忘記動作的要求,因此在比賽期間老師應該多提醒學生規范動作;還有要不斷強調比賽奔跑中的安全性。
總得來說崔老師的這堂課設計新穎獨特,符合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學生從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快樂體育”的目的。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3
新學期開始,學校開展“簡約課堂”的教學評比活動,聽了孫老師的一節《籃球的體側運球》課,感受如下:
優點:
1、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過程流暢。教學示范準確、規范。教學組織嚴謹,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知識,陶冶情操。
2、教學內容豐富,銜接緊密,內容的學習本著由易到難的'順序,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創新學習,在觀察中得到啟示,在評價中得到激勵,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創”。
3、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體現出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用籃球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在”玩中學”、“樂中創”中完成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并喜愛籃球運動。
4、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恰當的運用評價。及時、準確的“表揚與鼓勵”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應。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本節課缺少音樂的伴奏,如果在開頭和結尾處有音樂融入課堂教學,課堂趣味性會更濃,氣氛會更好,效果也會更加。
2、課堂上部分細節講解不夠精簡,如:教師在總結體側運球時,腿的姿勢可用一句話概括,手指手腕的動作三四句就可概括。語言的精簡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
總之,孫老師的課上的比較成功,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以高漲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4
聽了鄧老師這節課我受益匪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籃球行進間運球。體現出了教師主導,學生為主線的教學,通過使用各種形式的實踐方法和方法,從容易到困難,從簡單到復雜,層的深度,以活動和游戲為載體,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運球。同時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從整個班級的角度來看,教材配合合理,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具體意見如下:
一、老師從一開始就發出籃球知識的問題由學生回答,導致籃球,學生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完成下一個教學任務的良好開端;其次是球的練習自由發揮球,兩個一組的球游戲),這個鏈接主要是一個熱身和進入的過程,兩個可以說練習也可以談論游戲的教學內容,運球和運球之間的運球,適度運動,很好的達到預熱的效果。
二、激發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他們喜歡的課程,他們會快樂學習。學生也在游戲中通過相互合作,幫助,培養合作精神,探索,團結,競爭,既要學習學習,也要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真正體驗到運動的興趣,也是實現教學本課的目的。
三、注意立即評價和發展評價。體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索學習的方式。最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學生在進步的同時可以及時鼓勵稱贊,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各種激勵的方式使他們有一種快樂和榮譽的感覺。例如,一個學生在運球練習表現良好,老師贊揚他贊美:你真的很棒,老師為你感到自豪!
四、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課程概念。在本課中,老師始終是參加者進入的身份,并且學生參加的練習,游戲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差距,對話的平等提出了民主的氣氛,老師的領導,學生的主要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5
今天我非常有幸觀摩了金老師的一節籃球組合動作的課。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是籃球運球與傳球的組合動作;其課的技能目標主要是通過學習發展學生觀察、移動、靈敏等身體素質。
下面,我就對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首先是課的開始,金老師讓學生練習“八字繩接力”作為熱身活動,四隊甩繩的學生站在一條直線上,讓學生連續接力跳繩,中間有部分學生斷掉,造成后面的練習中有部分學生出現擁堵的現象。做了一個橫向傳遞球的練習、弓步原地運球之后直接進入課的基本部分。其次是課的基本部分教師設計了5個學習環節:從1分鐘計時低運球——四人一組練習運球3個來回每人/次——原地傳接球——行進間傳接球——8人一組進行“傳、運、傳”的組合練習。通過這5個不同的學習環節,教師將原本枯燥無味,技術復雜的籃球原地運球教學轉變成一個又一個由淺入深,由易至難的`學習小環節,使學生在不斷的挑戰中掌握運動技術而又不失趣味性。最后是課的結束部分,教師組織學生原地拍手臂、拍大腿的放松活動?v觀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師示范到位、各環節設計的較合理、教學策略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當然,再精彩的一堂課也會留下一些遺憾,我個人認為這堂課還有諸多可以探討的地方。
1、教師的評價性語言較少,我認為,我們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是需要適當的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2、缺乏對教材的解讀及正確把握教學重難,教師在教案中并沒有寫出本次課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3、教師在準備部分的活動針對性不夠強,另外活動也不夠充分。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球性練習加強學生的球感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4、在教學籃球行進間傳接球的練習中,部分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或是動作掌握不熟練,這時我覺得要是采用分層教學的效果可能會好些。
5、學生活動的空間過于固定和狹小,教師的組織形式多變但是隊伍調動比較亂。
6、最后給人的感覺就是完成課的流程,教師在課中對學生的動作沒有做及時的指導糾正,基本上是計時完成動作,有部分學生都是為了快速完成動作造成動作變形,不利于學生鞏固提高動作。
以上只是個人不成熟的一些觀點,有不合理的地方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6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籃球:行進間運球》,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主線進行教學,通過運用多種形式的練習手段與方法,由易到難,從簡到繁,層層深入,以活動和游戲為載體,充分激發學生運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行進間運球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從整堂課來看,教材搭配合理,結構清晰,重難點突出,基本達到了課前的預想效果。具體點評如下:
一、王老師從最開始提出關于籃球知識的問題由學生回答,引出籃球后,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完成接下來的教學任務開了好頭;緊接著是球性練習(自由玩球、兩人一組的奪球游戲),這個環節主要是一個熱身和入門的過程,兩個可以說是練習也可以說游戲的教學內容,原地運球和行進間的運球,運動量適中,很好地達到了熱身的效果。
二、激發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投入主要是根據興趣來定的,對于他們喜歡的課程他們會樂于學習。本節課王老師將游戲貫穿整堂課,通過設計多樣的游戲,有目的地使學生在游戲練習中掌握運球的動作技術。學生還在游戲中通過互相配合、幫助,培養了合作、探究、團結、競爭的精神,既做到了以玩促學、以趣帶學,又讓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真正的體驗到了運動的興趣,也達到了本課教學的目標。
三、注重即時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體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時性評價是體育學習評價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教學中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能及時鼓勵表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教師的各種激勵手段使他們產生一種愉快感和榮譽感。比如,有位學生在一次運球練習中表現不錯,老師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說:你真是太棒了,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四、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理念。本課中,老師始終是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課堂,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整堂課的各項練習、游戲活動中;師生間沒有隔閡,平等的對話呈現了一種民主氛圍,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均得到充分的體現。
當然,本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男女生技能差異與興趣愛好不一,造成學習進度不一樣。男生靈敏素質較好,好奇心強,喜歡籃球;而女生柔韌素質較好,但膽量小,不太喜歡體育運動,同時害羞,學習籃球運球技術動作接受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以后上課要多考慮男、女生愛好和差異,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其次,體育教學,教師的語言表達、語氣語調的變化,都需要教師平時教學的積累和平時文化學習的積淀。本課中方老師在語調語氣語言方面把控還需要加強,還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
這堂課中,老師采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探究與分析,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 7
6月13日,我校進行了師徒結對新教師匯報課。期間觀摩了張老師的公開課,讓我受益良多。下面就張老師的《籃球運球急停急起》和本人的想法,談談感受:
一,教學目標的落實
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90%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籃球運球急停急起技術動作,60%學生能完成運球急停急起技術動作,較為合理,教材重難點把握準確,并能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達到完成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設計的突破和教學方法的運用
本節課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好,課過度自然,如:在課的準備部分,安排了聽二聲哨急停,一聲急起,為主教材做好鋪墊,在主教材教學時,先徒手跨步急停,再練習有球的跨步急停,最后再練習完整的急停急起。
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多樣化,讓學生感到體育運動的興趣所在,幫助學生很好的達到和完成了教學目標,如:在原地運球時,抬頭看教師做的裁判手勢,不僅讓學生了解了籃球的裁判知識,還解決了學生運球時低頭看球的問題。在一組學生練習跨步急停時,其他學生做原地運球練習,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次數,提高了本課的'練習密度。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突破和解決課的重難點。
三,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
新課程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體育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本課的運球同學將標志筒翻到,后面的同學將標志筒立起來的練習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四,本課的建議
1.整節課學生出現“閃光點”時,必佐老師沒有及時的指出并給與鼓勵,也缺乏優生的個人和集體展示。個人認為在學生跨步急停練習中,個別學生動作做的特別好的應指出其“閃光點”并和學生一起分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2.在急停急起的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將翻到的標志筒扶起來,雖然解決了重心問題,同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動作結構:學生低頭看標志筒且重心太低,反而不利于急起。
3.必佐老師在課堂的聲音較低,學生的組織調動有待提高,課的結束部分沒有認真備好課,安排較為隨便。
【小籃球原地運球小學體育評課稿】相關文章:
《籃球原地運球》評課稿10-28
《原地運球》評課稿(通用14篇)01-23
《籃球:行進間運球》優秀評課稿11-01
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評課稿11-20
籃球運球與傳球組合動作評課稿09-21
四年級體育《籃球-行進間運球》評課稿08-17
《原地投擲沙包》評課稿12-09
足球運球評課稿06-16
小學體育評課稿07-28
正腳背運球評課稿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