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兄弟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2-07-29 11:10:41 古籍 我要投稿

          人皆有兄弟原文及翻譯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而其中“人皆有兄弟”出自出自《論語·顏淵》當中,下面請看小編整理的人皆有兄弟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人皆有兄弟原文及翻譯

            原文: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

            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于禮的規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評析】

            如上章所說,司馬牛宣布他不承認桓魋是他的'哥哥,這與儒家一貫倡導的“悌”的觀念是相違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亂”,因而孔子沒有責備他,反而勸他不要憂愁,不要恐懼,只要內心無愧就是做到了“仁”。這一章,子夏同樣勸慰司馬牛,說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那就會贏得天下人的稱贊,就不必發愁自己沒有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人物簡介

            司馬耕

            司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羅之子,司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華夏族,春秋時期宋國人。前481年,因桓魋專權,司馬牛交出封邑,離開宋國到齊國;隔s出奔齊國,司馬牛又到吳國,趙簡子、陳成子召他,司馬牛沒有去,在魯國城門外去世。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司馬耕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司馬耕楚丘侯。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司馬耕以睢陽侯從祀孔子。

            人物生平

            司馬耕是宋國人!洞呵飩鳌吩唬核嗡抉R牼,字牛,即司馬耕也。昭二十年傳有華牼,孟子告子篇有宋牼,是古人多以牼為名,司馬牼亦是也。冉耕亦當為冉牼,古字假借耳。司馬牛一名犁者,《論語·雍也篇》犁牛之子骍且角。何注云:犁,雜文也。”

            為人多言而躁,當其問仁時,孔子回答說:“仁者,其言也讱!保ā额仠Y》)據《左傳·哀公十四年》載,其兄司馬桓作亂于宋,對此司馬牛堅決反對。其兄失敗奔衛,他就離衛去齊;其兄奔齊,他又離齊奔吳,誓與其兄不共事君。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綏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司馬子”。

            子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陽郡溫邑(今河南溫縣黃莊鎮卜楊門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門七十二賢”和“孔門十哲”之一,尊稱“卜子”。

            子夏個性陰郁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求學于孔子,以“文學”著稱。曾任莒父縣令,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勞”?鬃尤ナ篮,面對孔門喪亂,子夏前往魏國教學育人,收取李悝、吳起為弟子,被魏文侯尊為師傅。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頗有經世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歸葬于溫縣,從祀于孔廟,追封魏侯。

            人物生平

            子夏(公元前507—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后亦稱“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晉國溫人(今河南溫縣)(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是孔子后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

            子夏為學時,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贊許,如其問《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答以“繪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禮后乎”(即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后)的結論,孔子贊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論語·八佾》)

            但孔子認為子夏在遵循仁和禮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誡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

            子夏才氣過人,《論語》中保留了他的許多著名的格言。

            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等等。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還做過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

            “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于子夏之倫” (《史記·儒林列傳》)。

            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子夏像)。

            子夏晚年,因喪子而哭之失明,離群索居。

            唐玄宗時,被追封為“魏侯”,宋代時又加封為“河東公”。

          【人皆有兄弟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劉君良兄弟》原文翻譯07-12

          劉君良兄弟原文翻譯03-19

          《兄弟爭雁》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0

          固始人原文翻譯06-15

          碩人原文及翻譯03-07

          候人原文閱讀翻譯11-30

          床頭捉刀人的原文翻譯06-16

          梓人傳原文及翻譯04-14

          寄人原文、翻譯及賞析06-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 中文字幕vs熟女 | 久久在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