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說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2-09-15 00:43:51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日喻說原文及翻譯

            《日喻說》文章主旨在說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脫離實際,自以為是。而應像南方弄潮兒日與水居那樣,從學習和實踐中求得真知。文章譬喻生動,說理深入淺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日喻說的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學習。

            日喻說原文及翻譯

            日喻說

            作者:蘇軾

            原文: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焙沃^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于人!弊酉脑唬骸鞍俟ぞ铀烈猿善涫,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經術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于學者也,方求舉于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翻譯:

            有一個生來失明的人不認識太陽,就向明眼人請教,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象銅盤。”說著敲擊銅盤使瞎子聽到聲音。有一天,瞎子聽到鐘聲響,認為那就是太陽了。又有人告訴瞎子說:“太陽的光亮象蠟燭。”瞎子摸了蠟燭知道了形狀。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樂器籥,又認以為是太陽了。太陽與鐘、籥差得遠呢,而瞎子卻不知道這三者的區別。這是由于瞎子從未見過太陽而只是聽人說說的緣故。

            抽象的道理比起太陽來要難見得多了,而普通人尚未明白它,也與瞎子不知道太陽沒有什么兩樣。了解道的人要告訴別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開導,也并不比銅盤與蠟燭的比喻更形象。從銅盤到鐘,從蠟燭到籥,一個譬喻接著一個譬喻地形容變化,這還有盡頭嗎?所以世上講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來解釋道,有的是沒有見過道而主觀猜想它,這兩者全都是求道的弊病。然而道是永遠不可求得的嗎?我說:“道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而不可以強求的!笔裁唇凶匀欢坏氐玫?孫武子說:“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敵人自投羅網,而不陷入敵人的圈套!弊酉恼f:“各行各業的手工藝人在作坊里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而得到道。”不去強求而自然而然得到,這就是致的意思吧!

            南方多善于潛水的人,這是因為天天與水為伴的緣故。他們七歲就能趟著水走,十歲就會游泳,十五歲就會潛水了。那潛水的人難道是隨便學會潛水的嗎?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規律。天天與水打交道,那么十五歲就可以熟悉水性。從小不接觸江河湖水的人,即使過了三十歲,連看到舟船也會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了怎樣潛水的方法,照著潛水人的講解而到河里去試著游水,卻沒有一個不遭沒頂之災的。所以凡是想不學習而一心求道的,其實都象北方人學潛水一樣。

            過去國家以詩賦考試錄取士人,士人所學繁雜而不崇尚儒道;現在用經義考試錄取士人,士人明白要追求儒道卻不肯專心學習。渤海人吳彥律,是位立志勤學的人,將去禮部應試,我寫了《日喻》以勉勵他。

            蘇軾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拓展閱讀:浣溪沙蘇軾翻譯及賞析

            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翻譯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賞析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詩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環境啟迪,靈感生發。于是詞人在下闋進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倍鸥σ苍脴诽煸姡鬟^“試呼自發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

            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用意相同。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日喻說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蘇軾日喻說原文及翻譯04-13

          日喻原文及翻譯07-28

          《日喻說》蘇軾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27

          蘇軾《日喻》原文和翻譯04-22

          水喻原文及翻譯03-09

          日喻蘇軾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4-14

          弈喻原文翻譯及賞析07-30

          《日喻》課文翻譯03-25

          日喻課文翻譯01-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