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論原文及譯文解析

          時間:2022-09-24 09:08:27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子貢論原文及譯文解析

            王安石

            予讀史所載子貢事,疑傳之者妄,不然,子貢安得為儒哉?夫所謂儒者,用于君則憂君之憂,食于民則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則修身而已。

            當(dāng)堯之時,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堯以為憂,故禹于九年之間三過其門而不一省其子也。回① 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憂有甚于堯,然回以禹之賢而獨樂陋巷之間,曾不以天下憂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豈不同道哉?所遇之時則異矣。何憂患之與哉?夫所謂憂君之憂、患民之患者,亦以義也。茍不義而能釋君之憂、除民之患,賢者亦不為矣。

            《史記》曰:齊伐魯,孔子聞之,曰:“魯,墳?zāi)怪畤H绱耍雍螢槟觯俊弊迂曇蛐校f齊以伐吳,說吳以救魯,復(fù)說越,復(fù)說晉,五國由是交兵。或強(qiáng),或破,或亂,或霸,卒以存魯。觀其言,跡其事,儀秦軫代②,無以異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以墳?zāi)怪畤瑒t齊、吳之人,豈無是心哉,奈何使之亂歟?吾所以知傳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當(dāng)是時,孔子、子貢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萬鐘之祿也,何以憂患為哉?然則異于顏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傳者之妄,二也。墳?zāi)怪畤m君子之所重,然豈有憂患而謀為不義哉?借使有憂患而為謀之義,則豈可以變詐之說亡人之國,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傳者之妄,三也。子貢之行,雖不能盡當(dāng)于道,然孔子之賢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③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yù)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子貢雖好辯。詎至于此邪? 亦所謂毀損其真者哉!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回:顏回,孔子的弟子。心儀秦軫代:分別指戰(zhàn)國時張儀、蘇秦、陳軫、蘇代四位說士。②矧:況且。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過其門而不一省其子也 省:探望

            B.觀其言,跡其事跡:考察

            C.己以墳?zāi)怪畤?全:使 ……全

            D.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 稱:稱贊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然回以禹之賢而獨樂陋巷之間

            B.子貢因行,說齊以伐吳

            C.何以憂患為哉

            D. 則豈可以變詐之說亡人之國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食于民則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則修身而已。(3分)

            (2)夫二人者,豈不同道哉?所遇之時則異矣。(3分)

            (3)子貢雖好辯,詎至于此邪?亦所謂毀損其真者哉!(4分)

            9.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指出的“傳者之妄”有哪三點?請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

            6.(3分)D(稱:談?wù)摗⑻峒?

            7.(3分)B(連詞,表目的,其余三項都是介詞,憑借。)

            8.(1)(3分)享用百姓的供養(yǎng),就把百姓的憂患作為自己的憂患,身處下層不被重用,就修養(yǎng)身心罷了。

            評分建議:“食”、“患”、語句通順,各1分。

            (2)(3分)(禹與顏回)這兩個人,難道是不同主張嗎?是他們遭逢的時代不同啊。

            評分建議:“道”、句式、語句通順,各1分。

            (3)(4分)子貢即使擅長論辯,哪里會到這樣地步呢?也就是所說的毀謗的人歪曲事實啊。

            評分建議:“雖”、“辯”、“損”、語句通順,各1分。

            9.(3分)(1)轉(zhuǎn)嫁災(zāi)禍,制造戰(zhàn)亂;(2)憂君之憂;(3)用奸詐說辭使他國滅亡,保全自己。

            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我讀史書上記載的子貢的事,懷疑它虛妄不實,否則,子貢怎么會被稱為儒者呢?所說的儒者,被國君任用就以國君之憂為憂,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之患為患,處在下層不被任用,就加強(qiáng)自身修養(yǎng)。

            堯的時候,百姓苦于洪水,堯為此事憂慮,所以禹在九年時間里三次從自家門前路過卻一次也沒有到家看望孩子。顏回生活的時代,天下百姓的憂患比洪水還厲害,天下君王的憂愁比堯還要多,然而顏回以擁有禹一樣的才德,在陋巷里獨得其樂,天下的憂患竟然能影響不到他的心志。這兩個人,難道他們的道義主張不一樣嗎?只是所處的時代不同而已。為什么還要有憂慮呢?以國君之憂為憂,以百姓之患為患,也要堅持道義啊。如果不符合道義,即使能解君王之憂,能除百姓之患,賢德的人也不肯去做。

            《史記》中記載說:齊國攻打魯國,孔子聽說了,說:“魯國,行將覆亡的國家。國家危急到這個地步,你們幾位為什么不出去想辦法挽救呢?”子貢于是出發(fā),游說齊國攻打吳國,游說吳國救援魯國,又游說越國,游說晉國,五國因此刀兵相見。有的強(qiáng)大了,有的亡國了,有的混亂了,有的稱霸了,終于保全了魯國。看他說的話,考察他做的事,和張儀、蘇秦、陳軫、蘇代,沒什么兩樣。唉,孔子說:“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自己的國家行將覆滅還想去保全它,那么齊國、吳國的人,難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國家的想法嗎?為什么使他們的國家混亂呢?這就是我認(rèn)為古書所載虛妄不實的第一個原因。根據(jù)史實來推究,孔子、子貢當(dāng)時是平民,沒有卿相的地位,沒有很高的俸祿,他們?yōu)槭裁匆獞n患呢?這與顏回的立身處世之道不一致了。這是我認(rèn)為古書所載不真實的第二個原因。對于將要覆亡的國家,君子當(dāng)然要看重這件事,但是,怎么可以有了憂患就做不義的事呢?如果有了憂患也要做符合道義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機(jī)變巧詐的說辭使人的國家滅亡來保全自己呢?這是我認(rèn)為古書所載虛妄不實的第三個原因。子貢的行為雖然不能完全符合道義,但他畢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本來不應(yīng)該到這個地步,何況說是孔子讓他去的呢。

            太史公說:“讀書人常常提起孔子的七十個得意弟子,稱贊的也許言過其實,詆毀的也許歪曲事實。”子貢雖喜論辯,難道會這樣嗎?這也就是詆毀而失去事實真相的情況啊!

          【子貢論原文及譯文解析】相關(guān)文章:

          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6-30

          養(yǎng)生論原文及譯文01-12

          名實論原文及譯文06-29

          《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01-12

          《韓愈集》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7-05

          子貢傳閱讀練習(xí)及譯文02-23

          《為學(xué)》原文以及譯文解析07-18

          《蘇軾列傳》原文以及譯文解析06-19

          《贈孟浩然》原文譯文解析07-06

          關(guān)于辨奸論原文及譯文06-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 | 婷婷激情综合五月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