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原文附翻譯

          時間:2022-11-02 15:36:30 古籍 我要投稿

          六國論原文附翻譯

            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國論原文附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國論

            作者: 蘇洵

            原文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①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②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③”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④繼五國遷(31)滅,何哉?與⑤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⑥喪,齊亦不免⑦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⑧不賂秦。是故(32)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33)速⑨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⑩,李牧連卻之⑾。洎⑿牧以讒⒀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⒁盡之際,可謂智力⒂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⒃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⒄,當(tǎng)(34)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⒅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⒆秦之心禮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21)也。悲夫!有如此之勢(22),而(23)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24)。為(25)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27)秦,而猶有可以(28)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29)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國下矣。

            注釋

            1.率:一律,一概。

            2.判:確定,斷定。

            3.“以地事秦……火不滅”:語見《史記 魏世家》和《戰國策 魏策》。

            4.終:最后。

            5.與:親附、親近。

            6.既:已經。

            7.免:幸免。

            8.義:形容詞作名詞,堅持正義。

            9.速:招致。

            10.再:兩次。

            11.連卻之:動詞的使動用法。

            12.洎:及,等到。

            13.讒:小人的壞話。

            14.殆:快要。

            15.智力:智謀和力量。

            16.使:假如。

            17.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勝負存亡的命運。數,天數。理,命運。

            18.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

            19.事:侍奉。

            20.禮:禮待。名為動。

            21.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為動。咽:咽喉。

            22.勢:形勢。

            23.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

            24.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每天,名為狀。 月,每月,名為狀。以,而。

            25.為:治理

            26.劫:脅迫,挾制。

            27.勢弱于秦。 于:比。

            28.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可以:可以憑借。

            29.茍以天下之大 茍:如果 以:憑著。

            30.故事:舊例。

            31.遷:改變

            32.是故:因此

            33.始:才

            34.當:如果

            【作品介紹】

            蘇轍的《六國論》可與其父蘇洵的《六國論》并讀。他們都是總結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的。洵文著眼于政治治形勢,批評屈辱茍安的國策;轍文著眼于戰略形勢,批評六國沒有戰略眼光,不援助韓、魏而互相殘殺。

            賞析:

            此文的`開頭,欲擒故縱,引出論題。六國“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的絕對優勢,卻相繼為秦所滅,乃是決策者目光短淺,“不知天下之勢”之故。隨之,從當時的“天下之勢”展開論述。

            文中反復論證秦與六國爭天下,關鍵就在韓、魏之郊野。因為對秦來說,韓、魏首當其沖,若韓、魏不附,乃是其腹心之疾;對山東之各諸侯國來說,韓、魏是他們理想的屏障。所以在七雄相斗的形勢下,韓、魏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重要。這就是當時起決定作用的“天下之勢”。

            形勢擺出之后,接著從正反兩方面引例作證。以秦來說,范雎受秦重用,立即助秦昭王收韓;商鞅受秦重用,則助秦孝公收魏。當韓、魏未附秦之時,昭王出兵攻齊,范堆憂之。由此證明秦欲爭得天下,必先收韓、魏而后可。當秦軍越韓過魏而攻燕趙,這本身是件冒險之舉,若燕趙正面迎戰,韓、魏再乘機擊之于后,那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秦人遠攻燕趙,卻毫無韓、魏之憂,那是因為韓、魏屈于秦之淫威而已歸附它的原故。文章寫到這里,再作收束,歸結到“天下之勢”。如此說來,韓、魏附秦是不識天下之勢了;進而又為其開脫:韓、魏本身勢孤力弱,面對虎狼之秦,又怎能自保而不歸附于秦呢?其中自含山東各諸侯國“不知天下之勢”而不助韓、魏杭秦之意。正由于六國都不能正視天下之勢,以致秦人得以東指而“天下追受其禍”。

            末段再從各諸侯國著筆,闡明作者為其構想的“自安之計”。當時的天下之勢,一方面韓、魏不能單獨杭拒強秦,另一方面,山東各諸侯國又要借助韓、魏以巴秦。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山東諸國應不惜代價去“厚韓親魏以摒秦”。這樣,就會出現另一種局面:秦人不敢越過韓、魏的土地遠攻齊、楚、燕、趙;而齊、楚、燕、趙也就能安居后方。一旦齊、楚、燕、趙能與韓、魏通力合作,相互支援,那秦國就不能有所作為。這確是當時拯救六國危亡的良方。末尾筆鋒一轉,回到冷酷的歷史現實:即六國決策者目光短淺,不識“天下之勢”,彼此“背盟致約,以自相屠滅”,以致“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突”,從而自食惡果,相繼滅亡。文章截然而止,含不盡感慨。

            全文緊扣“天下之勢”,縱論六國與秦爭天下中的成致得失,層層解剖,鞭辟入里,說透“自安之計”。而筆又一氣流注,曲折盡意。

          【六國論原文附翻譯】相關文章:

          過秦論原文附翻譯02-04

          《公輸》原文附翻譯06-11

          六國論原文與翻譯06-10

          六國論原文翻譯06-12

          六國論原文及翻譯06-12

          六國論的原文及翻譯08-03

          六國論的原文翻譯04-12

          《六國論》原文及翻譯10-09

          六國論原文及翻譯11-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午夜福利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看片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