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翻譯與寓意

          時間:2024-03-07 14:59:44 海潔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刻舟求劍》翻譯與寓意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是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劍》翻譯與寓意,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刻舟求劍》

            朝代:先秦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劍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里尋找劍。 船已經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行進,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注釋

            涉:過,渡。

            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其:他的,代詞。

            自:從。

            墜: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詞,這,這個,這兒,這樣。

            吾:我的。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所從墜:從劍落下的地方。墜:落下

            其:他,代詞。

            求:找,尋找。

            之:劍,代詞。

            矣:了。

            而:然而,表轉折。

            若:像。

            此:這樣。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來。

            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寓意

            主要批評

            刻舟求劍是由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用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人應該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改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條,否則會一事無成。同時告誡人們不能平面、靜止地看待問題。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成語辨析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于“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采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作者簡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不韋(292—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并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后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刻舟求劍》翻譯與寓意】相關文章:

          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09-24

          刻舟求劍原文翻譯09-24

          刻舟求劍的原文及翻譯09-24

          刻舟求劍原文、翻譯及賞析03-24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03-14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03-01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08-23

          郢人原文翻譯及寓意10-30

          《刻舟求劍》意思及文言文翻譯03-17

          刻舟求劍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譯09-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中文字幕25天天夜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