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2-09-26 15:51:57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譯文

            忠臣者務崇君之德,諂臣者務廣君之地。何以明之?陳夏征舒弒其君,楚莊王伐之,陳人聽令。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于齊,反還而不賀。莊王曰:“陳為無道,寡人起九軍以討之,征亂,誅罪人,群臣皆賀,而子獨不賀,何也?”申叔時曰:“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矣。今君王以陳為無道,興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陳。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蓋聞君子不棄義以取利。”王曰:“善!”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諸侯聞之,皆朝于楚。此務崇君之德者也。

            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滅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韓、魏、趙。韓、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乃率韓、魏而伐趙,圍晉陽三年。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此務為君廣地者也。

            夫為君崇德者霸,為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驕,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韓、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為未足,遂興兵伐趙。韓、魏反之,軍敗晉陽之下,身死高梁之東,頭為飲器,國分為三,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禍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謂也。 (《淮南子?人間訓》)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忠臣者務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牽牛蹊人之田 蹊:踐踏

            C、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 罷:罷免

            D、三國陰謀同計 陰謀:暗中謀劃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證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組是()(2分)

            ① 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

            ② 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

            ③ 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諸侯聞之,皆朝于楚

            ④ 韓、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

            ⑤ 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

            ⑥ 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楚莊王遣卒戍陳的根本目的在于誅殺夏征舒,對陳國的土地并無貪圖之心。

            B、楚莊王聽取了申叔時的諫言后,罷陳之戍,立陳之后,使諸侯皆朝于楚。

            C、智伯聽信諂臣之言,裂韓、魏之地,興兵伐趙,最終導致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諂臣之別,并闡釋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長久的道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3分)

            (2)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4分)

            參考答案

            4.C “罷”應該是“撤掉、撤出”之意。

            5.B ③從正面證明了觀點;⑤⑥從反面證明了觀點; ③楚莊王放棄了對陳的占領是“知止”,得到了諸侯的尊重是“不辱”,說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⑤三國滅智氏是智氏不知足.不知止導致的結果。⑥智氏“好廣地”是“不知止”“不知足”,“亡”是“殆”,從反面證明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A從文中看不出楚莊王“對陳國的土地并無貪圖之心”。

            7. (1)諸侯們聽到這件事情,認為你君王發兵征討的目的不在誅殺罪臣,而是在貪圖人家的國家。(“以”、“貪”、判斷句式、句子通順各1分)

            (2)所以,千輛兵車的諸侯小國,只要實行德政就能稱王天下,像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這樣;而萬輛兵車的大國,如果喜歡擴展領地,最終還是導致滅亡,像智伯就是這樣。(“王”、“是”、“廣”、句子通順各1分)

            【參考譯文】

            忠誠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諂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領土擴展。怎么證明這點呢?陳國的夏征舒殺害了他的國君,楚莊王發兵討伐他,陳國人也聽從楚王的命令。莊王討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隊駐扎在陳國,楚國的大夫們全都來表示慶賀。當時申叔時正出使齊國,回國以后卻沒有表示慶賀。楚莊王就問申叔時:“陳國叛臣大逆不道,我發動大軍討伐他們,平息了亂斗,懲處了罪人,群臣都來慶賀,唯獨你不慶賀,為什么呢?”申叔時說:“有人牽牛踩踏了別人家的田,田主殺了那牛的主人又搶走了他的牛。牽牛人的罪過倒是有的,但是這樣的懲處也太重了。今天您認為陳國弒君者大逆不道,發兵征討,已經誅殺了罪臣,卻還派兵駐扎在陳國不走。諸侯們聽到這件事情,認為你君王發兵征討的目的不在誅殺罪臣,而是在貪圖人家的國家。我聽說君子是不拋棄道義來謀取利益的。”楚莊王說:“你講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陳國的部隊,并立了陳國國君的后代作新的國君。諸侯們知道這件事后,都到楚國來朝拜。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

            張武替智伯出主意,說:“晉國的六大將軍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們內部又離心離德,現在正好可以討伐他們來擴展我們的領地。”智伯于是聽從張武的計謀發兵攻打中行、文子氏。把他們消滅之后,張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韓、趙三家索要土地。韓家和魏家割讓了土地給他,而趙家不肯割讓。智伯于是脅迫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并包圍晉陽達三年之久。后來趙、魏、韓三家暗中聯合,秘密商議,一同進攻智伯,于是消滅了智伯家族。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領土擴展的結果啊。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終于稱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領土擴展,君王最終被人家消滅。所以,千輛兵車的諸侯小國,只要實行德政就能稱王天下,像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這樣;而萬輛兵車的大國,如果喜歡擴展領地,最終還是導致滅亡,像智伯就是這樣。過去智伯驕橫,攻打中行文子,并且戰勝了他們,又脅迫韓魏的君主,割去了他們的土地。還認為不滿足,于是起兵伐趙,韓魏二君反戈一擊,智伯兵敗晉陽城下,身死高梁城東,頭顱被作為溺器,國家被分為三份,被天下人笑話,這都是不知足所帶來的禍患哪。老子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翻譯11-08

          《淮南子人間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27

          淮南子原文及翻譯07-20

          勸學的原文及譯文11-30

          文賦原文及譯文12-06

          葉公好龍的原文及譯文04-15

          憶秦娥原文與譯文04-17

          大學原文譯文12-25

          《詠雪》原文及譯文08-02

          論語原文及譯文02-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 日韩中文亚洲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