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遠吾屬之師原文及譯文賞析

          時間:2024-04-30 19:02:16 宜歡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前事不遠吾屬之師原文及譯文賞析

            《前事不遠 吾屬之師》是宋朝的司馬光寫的,選自《資治通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前事不遠吾屬之師原文及譯文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戊(wù)子①,上⑨謂侍臣⑾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⑧而非桀、紂⑩,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zheng)對曰:“人君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②,故智者獻其謀③,勇者竭其力④。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⑤,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⑥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⑦之師也。”

            閱讀練習

            一、解釋加粗的詞

            1、朕《隋煬帝集》( )

            2、勇者竭力( )

            3、煬帝其俊才( )

            4、矜自用( )

            二、翻譯

            1、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談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唐太宗還曾說"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參考答案

            一、1、看 2、盡 3、倚仗 4、驕傲 固執己見

            二、1、也知道稱贊堯,舜,批評桀,紂,但是做事為什么相反呢! 2、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資聰明,也應當謙虛地接受他人的意見。

            三、要善于借鑒歷史的,他人的經驗和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地完善自己。

            注釋

            戊子,唐太宗貞觀二年六月戊子這一天。這年六月戊子是六月十三日。

            是:稱贊,認為……好。

            虛己以受人:虛己,自己要謙虛。受人,能接受別人的意見。

            獻其謀:提出(他的)主張、計劃、策略等。

            竭其力:盡量發揮(他的)力量、能力。

            俊才:出眾的才智。

            自用:固執自信,自以為是。

            曾:虛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竟然”。

            屬:恰好,正是。

            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圣君。

            皇帝:皇上。這里指唐太宗。

            桀,紂:夏朝和殷朝的末代君主,是昏庸的暴君。

            文辭奧博:文辭美妙,含義深遠;奧博,含義深廣

            吾屬:我們。

            奧博:含義深廣。

            非:批評,認為……不好。

            觀:看。

            竭:盡。

            恃:憑借。

            驕矜:傲慢妄動。

            譯文

            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六月戊子(六月十三日)這天,唐太宗對侍臣們說:“我讀《隋煬帝集》這部書,文辭深奧知識淵博。隋煬帝也是肯定堯、舜而否定夏桀、商紂的,可是,他所做的事情,為什么恰恰是相反的呢?”魏征回答說:“作為一國之主,即使明哲智慧,通達理事,還應當不自滿而能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有才干的人就能為你出謀劃策,有勇決的人就能為你使盡力量。隋煬帝憑著他的勝人的才智,傲慢妄動,自以為是。因此,滿嘴講的是堯、舜的仁義道德,卻做著桀、紂那樣禍害人民的壞事,居然一點都不自覺,招致被推翻滅亡。”太宗說:“隋煬帝的事跡離現在還不遠,恰好作了我們的反面教材。”

            讀后拾得

            唐太宗很重視歷史的教訓,常常用來反省自己。當他讀了《隋煬帝集》便提出了為什么會出現隋煬帝嘴上講的大道理,實際做的卻又是另一套的問題。魏征分析:即使絕頂聰明的人,如果自以為是,聽不進人家半點意見,智者和勇者便會離他遠遠的,不為其獻謀,不為其竭力,大家也不敢多提意見。結果,隋煬帝成了孤家寡人,架空了自己,這是很危險的,如同盲人瞎馬,臨近深淵,無人幫助勒馬,改變前進的方向。魏征聽說的“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言簡意賅。古人古事,確是可以作為鏡子,歷代王朝的興衰,原因復雜。但是,由于統治者的言行不一,不能虛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卻會教訓別人,使人敬而遠之。結果事無所成,終于失敗,也是主因之一。既 (就是,前車之鑒的意思,就是說,以前發生的事情,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要從中學習經驗和教訓。 可以翻譯為,以前的事情并不遙遠,當以其(的經驗和教訓作為)老師 )。

            感悟

            唐太宗很重視歷史的教訓,常常用來反省自己。當他讀了《隋煬帝集》便提出了為什么會出現隋煬帝嘴上講的大道理,實際做的卻又是另一套的問題。魏征分析:即使絕頂聰明的人,如果自以為是,聽不進人家半點意見,智者和勇者便會離他遠遠的,不為其獻謀,不為其竭力,大家也不敢多提意見。結果,隋煬帝成了孤家寡人,架空了自己,這是很危險的,如同盲人瞎馬,臨近深淵,無人幫助勒馬,改變前進的方向。魏征聽說的“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言簡意賅。古人古事,確是可以作為鏡子,歷代王朝的興衰,原因復雜。但是,由于統治者的言行不一,不能虛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卻會教訓別人,使人敬而遠之。結果事無所成,終于失敗,也是主因之一。

            作者介紹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前事不遠吾屬之師原文及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原文及譯文賞析10-05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原文和譯文11-04

          吾之師作文10-01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譯文07-21

          唐代詩人白居易《夢微之》原文、譯文及賞析04-14

          疏影原文譯文及賞析10-04

          《愛蓮說》原文及譯文賞析04-23

          《君臣對》原文譯文與賞析09-24

          《宋史》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9-27

          孫武原文及譯文賞析03-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视频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看 |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