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弦·楓香晚花靜的翻譯賞析

          時間:2021-02-03 10:59:20 古籍 我要投稿

          蜀國弦·楓香晚花靜的翻譯賞析

            《蜀國弦·楓香晚花靜》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李賀。其古詩全文如下:

            楓香晚花靜,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竹云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不忍過瞿塘。

            【前言】

            《蜀國弦》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前六句生動具體地描寫蜀國山水的特征,后兩句講一位蜀國依戀故土不忍辭別的情景。全詩用一連串可見的生動形象摹寫可聽而不可見的弦聲,讓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把樂曲所表達(dá)的復(fù)雜多變情境一一展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了一個感傷幽艷的奇妙的音樂境界。

            【注釋】

            ⑴楓香:楓樹有脂而香。郭璞注《爾雅·釋木》云:“楓樹似白楊,葉圓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

            ⑵錦水:即錦江。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因此水濯錦,錦彩鮮潤,故稱濯錦江。南山:不詳何山,當(dāng)在錦江南岸。

            ⑶驚石:危險(xiǎn)駭人的山石。墜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詩“哀猿透卻墜”句意。墜:一作“墮”。

            ⑷竹云:一作“行云”。

            ⑸秋浦:秋日的水濱。唐張九齡《別鄉(xiāng)人南還》詩:“東南行舫遠(yuǎn),秋浦念猿吟。”

            ⑹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閃映貌。一作“鱗鱗”。

            ⑺紅淚:美女的眼淚。晉王嘉《拾遺記·魏》:“ 文帝 所愛美人,姓 薛 名 靈蕓 , 常山 人也…… 靈蕓 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fā) 常山 ,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因以“紅淚”稱美人淚。

            ⑻瞿塘:即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在四川省。陸游《入蜀記》卷六狀其“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非常險(xiǎn)要。

            【翻譯】

            楓樹飄香,傍晚花草恬靜,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險(xiǎn)石欲墜,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發(fā)愁心驚。一輪寒月高掛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瑩的沙粒閃閃發(fā)光。誰家的女子在這里哭泣,不忍辭別故土,走出瞿塘。

            【賞析】

            詩題“蜀國弦”,是樂曲名。李賀詩中多次寫到蜀國弦,如“拂袖風(fēng)吹蜀國弦”(《牡丹種曲》),“蜀國弦中雙鳳語”(《聽穎師琴歌》),均指樂曲,可證此詩所寫是蜀國樂曲。

            頭兩句說,傍晚,在微風(fēng)細(xì)浪的濯錦江邊,楓樹散播著濃郁的芳香。野花靜靜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暉之中。碧綠的錦江水,倒映著南山青蒼靜穆的影子。這幅自然風(fēng)景幽雅秀麗,令人悠然神往。畫面上沒有聲音,但隱約表現(xiàn)出一股輕柔清麗、閑靜恬美的音樂旋律。詩人在開篇既沒有點(diǎn)出演奏者,也沒有交待彈撥的是何種樂器,甚至連題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用兩幅形象鮮明的景物畫面來描寫音樂的情調(diào)和節(jié)奏,把讀者一下子就引進(jìn)美妙的音樂境界,感受到賞心悅耳,移情動志的音樂魅力。

            三、四句又展現(xiàn)出兩幅自然景物畫面。“墜猿哀”,用杜甫《泥功山》句意,寫猿猴跳越山谷,墜落時發(fā)出哀啼。蜀地多猿,盛弘之《荊州記》云:“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清遠(yuǎn);空岫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兩句說:弦聲由舒緩、輕柔、恬美忽而轉(zhuǎn)為驚駭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懾人魂魄,又似猿猱躍澗,墜谷哀鳴;聽曲者的眼前還展現(xiàn)出綿延起伏的山嶺,碧森森的竹林與霧濛濛的煙云在山半腰相繞,好象在互抒愁思。這一聯(lián),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同時顯露,詩人還用了帶著強(qiáng)烈感情色彩的“驚”、“哀”、“愁”這幾個字眼,渲聲弦聲,使人心驚膽顫、哀愁感傷的巨大藝術(shù)力量,暗示出弦樂曲調(diào)已發(fā)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輕柔婉轉(zhuǎn)到激越緊張的驟變。

            五、六兩句,詩人所描寫的弦聲又由剛轉(zhuǎn)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一彎涼月,從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見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涼月秋浦、清水白沙,弦聲多么明凈、凄清、幽冷!樂曲的旋律起伏回蕩,倏忽變化,如波翻浪涌,姿態(tài)橫生。

            收尾兩句,詩人描繪樂聲的手段又有變化,由前三聯(lián)借自然景色狀樂聲轉(zhuǎn)為以社會人事表聲情。“紅淚客”用了王子年《拾遺記》的一個典故:魏時女子薛靈蕓和父母分別時依依不舍,淚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壺中淚凝如血。這兩句說:弦聲忽然又顯得如泣如訴,好象傳說中與家鄉(xiāng)親人離別的女子,淚落如雨,凝而為血,不愿越過蜀國的門戶瞿塘峽。前三聯(lián)用鮮明可視的物象直接描繪弦聲,這一聯(lián)以帶著濃烈哀傷情思的事象誘人去聯(lián)想弦聲,表現(xiàn)的素材是不同的。比較起來,這一聯(lián)的.事象不如前三聯(lián)的物象那么具體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這支蜀國弦樂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峽狂風(fēng)的呼嘯聲和渦流的咆哮聲,交織著女子嗚咽悲哭之聲,傳達(dá)出一股強(qiáng)烈而纏綿的戀鄉(xiāng)之情,搖撼著讀者的耳鼓,叩擊著讀者的心弦,全詩就在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關(guān)于《蜀國弦》的題旨,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清初姚文燮鉤稽史實(shí),以史證詩,以比興之義逐一詮釋詩中意象的政治含蘊(yùn),推定此詩“為遷客傷”,未免捕風(fēng)捉影,穿鑿附會。但他指出詩中寫“蜀弦之哀”,又認(rèn)為“諸本僅注弦,覺少清味”,還是中肯的。詩中交織地描寫楓香花靜、水影南山之清麗恬美,涼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紅淚客不肯過瞿塘之纏綿哀傷,可以說詩人是借寫蜀弦之悲喜哀樂,抒寫對蜀國的懷戀情緒。這樣理解比較恰當(dāng)。

            《蜀國弦》描寫音樂形象鮮明,變化倏忽,精細(xì)入微,在表現(xiàn)手法上頗有獨(dú)到之處。它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主要采取以聲摹聲,而是側(cè)重以形寫聲,并充分調(diào)動了視、聽、觸、味等多種感覺。詩中的“香”、“靜”、“涼”分別從味覺、觸覺著筆;即以視覺來說,就兼寫了形、影、光、色、動、靜。更妙的是,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各樣的意象,都是蜀地特有的風(fēng)光、景物、傳說,用它們來描狀蜀國弦聲,更顯得絲絲入扣,從而精確地傳達(dá)出蜀國弦聲獨(dú)特的韻味。《蜀國弦》又不同于李賀描寫音樂的另外兩首名作《李憑箜篌引》和《聽穎師彈琴》。那兩首詩在意象的光怪陸離和意境的詭幻斑爛方面勝于《蜀國弦》,但它們都在詩中點(diǎn)明了演奏者、演奏的樂器,甚至寫出樂器的形質(zhì);《蜀國弦》除標(biāo)題外,篇中無一字提及弦,亦自有其含蓄蘊(yùn)藉、誘人尋味的特色。

          【蜀國弦·楓香晚花靜的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蜀國弦楓香晚花靜》翻譯賞析05-07

          李賀《蜀國弦楓香晚花靜》閱讀答案及賞析08-06

          《晚晴》翻譯賞析02-19

          靜女原文-靜女-翻譯-賞析08-09

          詩經(jīng)靜女賞析及翻譯12-25

          靜女原文翻譯及賞析01-26

          詩經(jīng)靜女賞析及翻譯11-01

          晚樓閑坐翻譯及賞析02-28

          晚泊岳陽翻譯及賞析02-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看片线路一入口 |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在线播放 |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天天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