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送述古》翻譯賞析

          時間:2021-03-08 08:33:55 古籍 我要投稿

          《南鄉子·送述古》翻譯賞析

            《南鄉子·送述古》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全文如下: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前言】

            《南鄉子·送述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這是一首送別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濃情,也頗耐人尋味。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后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下片則述歸來懷念之情。友人既已遠逝,回家的路上晚風凄清,表達了詞人情真意切的送別之情。

            【注釋】

            ⑴述古,陳襄字,蘇軾好友,福建閩侯人。蘇軾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陳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職,熙寧七年(1074),瓜代期滿,陳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蘇軾作此詞送別。

            ⑵不見居人只見城:取自唐·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

            ⑶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蘇軾《次韻杭人裴惟甫詩》“余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云夢澤南州”,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志。

            ⑷亭亭,直立的樣子。

            ⑸歸路,回家的路上。

            ⑹熒熒,既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比喻貼切新穎。這里指殘燈照射淚珠的閃光。

            【翻譯】

            回頭看橫亙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只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風凄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鑒賞】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后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托詞人主觀之情。“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了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于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寫詞人歸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風凄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托了作者的凄涼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時淚不晴”,用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系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加強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現,讀來叩人心扉,令人嘆婉不已。

            這首詞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將山塔、秋雨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這種手法,表現出詞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襯托,上片“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來送客行”以塔之無情襯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用秋雨停襯托淚不停。本首詞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南鄉子·送述古》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南鄉子·送述古原文、翻譯、賞析11-20

          南鄉子·送述古原文,翻譯,賞析02-24

          《南鄉子·送述古》原文及翻譯04-11

          南鄉子·送述古原文及賞析08-23

          《南鄉子·送述古》閱讀答案及賞析07-28

          南鄉子·自述古詩翻譯賞析09-08

          南鄉子 送述古 蘇軾10-15

          《南鄉子·送述古》閱讀鑒賞及答案11-06

          南鄉子·送述古閱讀訓練含答案11-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线高清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理论片免费观看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