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shí)間:2021-01-07 10:42:11 古籍 我要投稿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怨歌行 三國 曹植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xùn)|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dòng)變,震雷風(fēng)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怨歌行》譯文

            做國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實(shí)在更難。

            當(dāng)忠信不被理解時(shí),就有被猜疑的禍患。

            周公輔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績不滅永傳。

            一片忠心輔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謠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陽地,常常是老淚縱橫長流不干。

            天帝動(dòng)怒降下大災(zāi)難,雷鳴電閃卷地狂風(fēng)猛又寒。

            拔起了大樹吹倒莊稼,上天的威嚴(yán)不可觸犯。

            成王感悟身穿禮服開金縢,尋求上天震怒降災(zāi)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動(dòng)傷心悲嘆。

            我真想奏完這支樂曲,可是這首樂曲又悲又長。

            今日大家一起共歡樂,希望別后不要把它遺忘。

            《怨歌行》注釋

            怨歌行:屬于樂府的《相和歌·楚調(diào)曲》。

            良:實(shí)在。《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為此二句所本。

            顯:明白,懂得。

            見: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輔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禮定樂。武王死,成王繼位,年幼,以周公輔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屬捆封起來的柜子。刊:削除,磨滅。指周公請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滅。

            二叔:指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謠言。

            待罪:等待懲罰。東國:東都洛陽,周公在流言起來的時(shí)候,到東都洛陽避居。當(dāng)時(shí)曹植的封地在東方,東國一語也有隱喻詩人自己之意。

            泫(xuàn)涕:流淚。泫:水珠下滴。流連:接連不斷。

            皇靈:上天之靈。動(dòng)變:感動(dòng)而生變。古人認(rèn)為天人之間有感應(yīng),這是說周公的遭遇感動(dòng)了上天。據(jù)《尚書·金縢》載,周公避居洛陽的第二年秋天,鎬(hào)京暴風(fēng)大作,雷電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樹拔起來。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觸犯,抗拒。

            素服:指沒有文繡的衣服,古時(shí)祭天時(shí)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顯:指發(fā)現(xiàn)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嘆:指周成王大為感悟,悲嘆不已。

            “吾欲”四句:系詩末之套語,與詩旨無關(guān),為合樂所加。竟:終。

            《怨歌行》賞析

            該篇詩人用周公赤心為國,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結(jié)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的歷史故事,感嘆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詩人客觀地吟詠歷史,實(shí)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該詩起句由《論語·子路》中的'“為君難,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詩人“怨”的真實(shí)內(nèi)涵是:“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這是全篇詩眼之所在。

            接著,詩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嘆”十四句詩,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shí)表述詩眼,或者說運(yùn)用歷史事實(shí),即通常說的例證法來證明自己的論點(diǎn)。“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這句是詩人對“皇靈大動(dòng)變”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評論:識(shí)忠奸顛倒易,教天理違物難。本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成王所疑,周公見毀與皇靈動(dòng)變,其間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然而人事與天道的偶然巧合,卻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間的深刻哲理:易識(shí)浮生理,難教一物違。成王昏庸固然可惡,然而“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他能知錯(cuò)認(rèn)錯(cuò)仍有可取之處,暗諷曹漢集團(tuán)的當(dāng)政者竟不及成王。

            結(jié)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詩的精彩之處:“竟”,終也。“悲且長”,意思是悲而情長,表示有傾訴不盡之意。本來,這四句是樂府歌辭中的套語,特別是“今日樂相樂”一句,漢樂府《艷歌何嘗行》也有此句。無巧不成書,詩人在寫作此詩結(jié)篇時(shí),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見,君臣燕享時(shí)即景所見,而“別后莫相忘”既似懇求又似諷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詩人撇在腦后。在貌似輕松的字句中蘊(yùn)涵著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從而使這首詠史政治詩一下子明顯地注入了詩人主觀的愛和怨,頗有“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陶淵明《詠荊軻》)之感。

            該詩的前四句,“難”、“患”、“刊”押韻,后十二句,“言”、“連”、“寒”、“干”、“端”、“嘆”等押韻,聲調(diào)和諧,韻節(jié)響亮,從此詩中,曹植對于五言詩發(fā)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xiàn),可見一斑。

            《怨歌行》創(chuàng)作背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長安,洛陽謠傳皇帝死于長安,從駕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對曹植產(chǎn)生疑忌,曹植處境險(xiǎn)惡,因作此詩以明志。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3-03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3-03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2-28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2-28

          怨歌行原文及賞析12-24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0篇)03-03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0篇)03-03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0篇03-03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0篇)02-28

          怨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0篇)02-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 日本女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 在线观看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