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04-24 13:22:07 古籍 我要投稿

          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

          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1

            淮村兵后 宋朝 戴復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淮村兵后》譯文

            寂寞的一株小桃樹,沒人欣賞,默默地開著紅花。滿眼是迷離的春草,籠罩著霧氣,黃昏里盤旋著幾只烏鴉。

            一處處毀壞倒塌的矮墻,繚繞著廢棄的水井;這里與那里,原先都住滿了人家。

            《淮村兵后》注釋

            淮村:淮河邊的村莊。

            小桃:初春即開花的一種桃樹。

            煙草:煙霧籠罩的草叢。

            敗垣(yuán):倒塌毀壞了的矮墻。

            故井:廢井。也指人家。

            向來:一作“鄉來”。往昔,過去。鄉,通“向”。

            《淮村兵后》賞析

            野外的村莊,當春天時,最搶眼的是桃紅柳開、碧草綿綿,詩人就從桃花入手,說桃花盛開,開草上籠罩著一片霧氣,望不到邊,在夕陽的余暉中,烏鴉喧鬧著。桃花盛開本是一幅很鮮明的畫面,顯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機,但詩煙上“無主”二字,就平添了凄涼與傷慘;而春草籠煙展示的也是萬物繁昌的景象,煙上“茫茫”二字,隱隱在說,這里的耕地都長滿了野草,一片荒涼,末綴上烏鴉這一不吉祥的鳥,不啻在告訴人們,這里已經沒有人煙了。詩人匠心獨運,把極熱鬧奮發的春天寫得極不堪,不寫兵荒馬亂,兵荒馬亂已經包括了進去。

            了、四句承上而來。一、二句寫景,通過無主的花卉及無人耕種的荒田、盤旋的烏鴉,點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殺盡逃光了,了、四句就更深一層寫,說到處都是毀壞了的矮墻圍著廢井,這兒原來都住有人家。這兩句呼應題目“淮村兵后”,把景物從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具體寫時則混寫一句,以住家的破敗來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敗垣廢井,屋子自然無存,人就更不用說了。

            “小桃無主自開花”,桃花不識人間悲苦,花開依舊。這早春的艷陽景色,倍增兵后的凄涼。煙草茫茫,晚鴉聒噪,兵后逃亡,人煙稀少,為后面兩句點題的詩蓄勢。“幾處敗垣圍家井,向來一一是人家”,這兩句是詩的主旨。本來,這里原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可現在只留下了殘垣家井,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這首短短的絕句,為兵后荒村,畫出了最典型的圖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標志。有井處,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園破敗,最難移易的是井,最難毀損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見證。因此,井最能觸動懷舊的心理。歷來詩人對家宅荒蕪、滄桑變遷,多有以井為題材的描寫。唐·佚名《過家宅》:“草深斜旁滅,水盡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處來春風。惟余一家井,尚夾兩株桐。”韋應物:“廢井沒荒草,陰牖生開苔。門前車馬散,非復昔時來。”許渾:“亂藤侵廢井,荒菊上叢臺。”物在人非,家井,廢井,最能引發往昔的思念。因為,井旁人家,飲用洗滌,須臾不能離開;井旁人家,悲歡離合,演出了多少人間家事。井,如此貼近人們的生活;井,如此感應人們的心靈。“幾處敗垣圍家井,向來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環境,典型的細節,戴復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實的遺跡,找到了追懷往昔最有力的載體。

            詩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實感。戴復古家居浙東,偏安一隅,卻能把離亂景象寫得如此真切。南宋文士憂國憂民,“難禁滿目中原淚”,他們對淪入敵手的中原,銘記心中,正如戴復古感嘆的那樣:“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所以,他在《久客還鄉》中寫道:“生長此方真樂土,江淮百姓正流離。”正因心存淪亡后的中原,心存流離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寫出如此真切的劫難后的荒村景象。

            整首詩以景為主,寄托詩人對遭受兵亂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對入侵敵人的仇恨。江湖詩派的作者固然多應酬之作,但當他們的筆觸涉及到現實生活時,同樣有自己深沉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不知發生了多少次戰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詩人通過對戰禍的描寫,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詩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草木花鳥以抒憤疾。又如韓偓《亂后卻至近甸有感》寫亂后的城市情況說:“狂童容易犯金門,比屋齊人作旅魂。夜戶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園。”戴復古這首詩,很明顯借鑒了杜、韓的寫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淮村兵后》創作背景

            南宋時,淮河流域是宋、金交戰的前線,村莊田野都受到毀滅性的破壞,昔日繁華的城市、富饒的村莊,一派蕭條。戴復古的這首詩,就是寫戰亂后淮河邊上的一座村莊的情況。

          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曉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譯文

            小小桃樹雖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綻開了艷麗的紅花;夕陽西沉以后,在煙霧繚繞的野草間,偶爾飛過了幾只烏鴉。只見有幾處倒塌的房屋和院墻,圍繞著被廢棄的枯井;要知道,這些原來都是住著一戶一戶的人家呀!

            詩中“無主”“茫茫”表現了景物蒼涼的特點。

            賞析

            “小桃無主自開花”,桃花不識人間悲苦,花開依舊。這早春的艷陽景色,倍增兵后的凄涼。煙草茫茫,曉鴉聒噪,兵后逃亡,人煙稀少,為后面兩句點題的詩蓄勢。“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這兩句是詩的主旨。本來,這里原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可現在只留下了殘垣故井,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這首短短的絕句,為兵后荒村,畫出了最典型的圖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標志。有井處,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園破敗,最難移易的是井,最難毀損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見證。因此,井最能觸動懷舊的心理。歷來詩人對故宅荒蕪、滄桑變遷,多有以井為題材的描寫。唐·佚名《過故宅》:“草深斜徑滅,水盡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處來春風。惟余一故井,尚夾兩株桐。”韋應物:“廢井沒荒草,陰牖生綠苔。門前車馬散,非復昔時來。”許渾: “亂藤侵廢井,荒菊上叢臺。”物在人非,故井,廢井,最能引發往昔的思念。因為,井旁人家,飲用洗滌,須臾不能離開;井旁人家,悲歡離合,演出了多少人間故事。井,如此貼近人們的生活;井,如此感應人們的心靈。“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環境,典型的細節,戴復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實的遺跡,找到了追懷往昔最有力的載體。

            詩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實感。戴復古家居浙東,偏安一隅,怎么能把離亂景象寫得如此真切呢?南宋文士憂國憂民,“難禁滿目中原淚”,他們對淪入敵手的中原,銘記心中,正如戴復古感嘆的那樣:“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所以,他在《久客還鄉》中寫道:“生長此方真樂土,江淮百姓正流離。”正因心存淪亡后的中原,心存流離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寫出如此真切的.劫難后的荒村景象。

          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3

            淮村兵后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寂寞的一株小桃樹,沒人欣賞,默默地開著紅花。滿眼是迷離的春草,籠罩著霧氣,黃昏里盤旋著幾只烏鴉。

            一處處毀壞倒塌的矮墻,繚繞著廢棄的水井;這里與那里,原先都住滿了人家。

            注釋

            淮村:淮河邊的村莊。

            小桃:初春即開花的一種桃樹。

            煙草:煙霧籠罩的草叢。

            敗垣(yuán):倒塌毀壞了的矮墻。

            故井:廢井。也指人家。

            向來:一作“鄉來”。往昔,過去。鄉,通“ 向 ”。

            創作背景

            南宋時,淮河流域是宋、金交戰的前線,村莊田野都受到毀滅性的破壞,昔日繁華的城市、富饒的村莊,一派蕭條。戴復古的這首詩,就是寫戰亂后淮河邊上的一座村莊的情況。

            賞析

            野外的村莊,當春天時,最搶眼的是桃紅柳綠、碧草綿綿,詩人就從桃花入手,說桃花盛開,綠草上籠罩著一片霧氣,望不到邊,在夕陽的余暉中,烏鴉喧鬧著。桃花盛開本是一幅很鮮明的畫面,顯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機,但詩加上“無主”二字,就平添了凄涼與傷慘;而春草籠煙展示的也是萬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隱隱在說,這里的耕地都長滿了野草,一片荒涼,末綴上烏鴉這一不吉祥的鳥,不啻在告訴人們,這里已經沒有人煙了。詩人匠心獨運,把極熱鬧奮發的春天寫得極不堪,不寫兵荒馬亂,兵荒馬亂已經包括了進去。

            三、四句承上而來。一、二句寫景,通過無主的花卉及無人耕種的荒田、盤旋的烏鴉,點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殺盡逃光了,三、四句就更深一層寫,說到處都是毀壞了的矮墻圍著廢井,這兒原來都住有人家。這兩句呼應題目“淮村兵后”,把景物從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具體寫時則混寫一句,以住家的破敗來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敗垣廢井,屋子自然無存,人就更不用說了。

            “小桃無主自開花”,桃花不識人間悲苦,花開依舊。這早春的艷陽景色,倍增兵后的凄涼。煙草茫茫,晚鴉聒噪,兵后逃亡,人煙稀少,為后面兩句點題的詩蓄勢。“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這兩句是詩的主旨。本來,這里原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可現在只留下了殘垣故井,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這首短短的絕句,為兵后荒村,畫出了最典型的圖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標志。有井處,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園破敗,最難移易的是井,最難毀損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見證。因此,井最能觸動懷舊的心理。歷來詩人對故宅荒蕪、滄桑變遷,多有以井為題材的描寫。唐·佚名《過故宅》:“草深斜徑滅,水盡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處來春風。惟余一故井,尚夾兩株桐。”韋應物:“廢井沒荒草,陰牖生綠苔。門前車馬散,非復昔時來。”許渾:“亂藤侵廢井,荒菊上叢臺。”物在人非,故井,廢井,最能引發往昔的思念。因為,井旁人家,飲用洗滌,須臾不能離開;井旁人家,悲歡離合,演出了多少人間故事。井,如此貼近人們的生活;井,如此感應人們的心靈。“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環境,典型的細節,戴復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實的遺跡,找到了追懷往昔最有力的載體。

            詩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實感。戴復古家居浙東,偏安一隅,卻能把離亂景象寫得如此真切。南宋文士憂國憂民,“難禁滿目中原淚”,他們對淪入敵手的中原,銘記心中,正如戴復古感嘆的那樣:“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所以,他在《久客還鄉》中寫道:“生長此方真樂土,江淮百姓正流離。”正因心存淪亡后的中原,心存流離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寫出如此真切的劫難后的荒村景象。

            整首詩以景為主,寄托詩人對遭受兵亂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對入侵敵人的仇恨。江湖詩派的作者固然多應酬之作,但當他們的筆觸涉及到現實生活時,同樣有自己深沉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不知發生了多少次戰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詩人通過對戰禍的描寫,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詩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草木花鳥以抒憤疾。又如韓偓《亂后卻至近甸有感》寫亂后的城市情況說:“狂童容易犯金門,比屋齊人作旅魂。夜戶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園。”戴復古這首詩,很明顯借鑒了杜、韓的寫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淮村兵后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淮村兵后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淮村兵后原文及賞析12-14

          淮村兵后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22

          《淮村兵后》古詩絕句賞析06-25

          村夜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江村即事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村夜原文賞析及翻譯4篇01-20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翻譯及賞析01-24

          房兵曹胡馬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2-12

          雷震村晚古詩全文翻譯及賞析01-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