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05-14 15:07:56 古籍 我要投稿

          麥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麥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

            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翻譯

            麥子吐穗,豎起尖尖麥芒;枝葉光潤,莊稼茁壯生長。

            哦,那個頑劣的渾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注釋

            麥秀:指麥子秀發而未實。

            漸漸:形容麥芒是形狀。

            禾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

            油油:形容濃密而飽滿潤澤的樣子。

            彼:那。

            狡童:美少年。這里是貶稱,后借指壯狡昏亂的國君。

            不與我好兮:《尚書大傳》作“不我好仇”。

            創作背景

            《麥秀歌》當作于西周初年。箕子在分封到朝鮮后,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過原來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墻宮室毀壞,長滿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對于商朝由于商紂王的昏庸而滅亡感到非常傷心,想大哭一場來祭奠,可是此時已是周朝,自己還作了周朝的諸侯,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幾聲,又近乎婦人;于是無奈之下,寫下了千古傳唱的《麥秀歌》。

            賞析

            《麥秀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詩。在此之前,據傳夏啟曾作有《九辨》《九問》,其詞早已失傳,夏商之際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麥秀歌》是富于感情而為血和淚的文學,它抒發了作者對殷紂王不聽勸諫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憤懣心情。“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麥子吐穗,禾黍茁壯,本是一番喜人的豐收景象。然而,對于亡國之人,感念故國的覆滅,心頭自別有一種滋味。這種可貴的故土情愫,曾引起歷代無數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鳴。晉文學家向秀《思舊賦》謂:“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宋文學家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一云:“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麥秀”、“黍離”并舉,寄托深切的亡國之痛。

            殷紂王暴虐無道,箕子苦諫不聽,導致殷商滅亡。箕子目睹殷商宮室化為一片廢墟,悲從中來,此詩是他故國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紂王的拒諫,致使殷商亡國,這悲慟永遠成為詩人心頭的創傷。他悲戚、憤懣、憂慮,可謂百感交集。

            此詩語言樸實生動,其藝術手法對后代詩歌具有相當的影響,比如以“興”發端(麥秀漸漸,禾黍油油),重章疊字的運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發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發政治懷抱,到戰國時屈原的詩歌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光大。詩中疊字“漸漸”“油油”的運用,語氣詞“兮”的安置,形成一種音律美,達到聲情相生的完美境地,顯出與《詩經》一脈相承的藝術特征。尤其是末兩句“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聲口、措辭乃至句式都與《國風·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極其相似。可見先秦詩歌在詩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種內在的淵源關系。

          麥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譯文:

            麥子吐穗,豎起尖尖麥芒;枝葉光潤,莊稼茁壯生長。

            哦,那個頑劣的渾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注釋:

            ⑴麥秀:指麥子秀發而未實。

            ⑵漸(jiān)漸:形容麥芒是形狀。《古樂府》卷九作“蔪(jiān)蔪”。

            ⑶禾黍(shǔ):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油油:形容濃密而飽滿潤澤的樣子。

            ⑷彼:那。狡(jiǎo)童:美少年。這里是貶稱,后借指壯狡昏亂的國君。《詩經·鄭風》有《狡童》篇,內容與此無涉。

            ⑸不與我好(hǎo)兮:《尚書大傳》作“不我好仇”。《御覽》、樂府同。《文選》注作“不我好”。

            賞析:

            《麥秀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詩。在此之前,據傳夏啟曾作有《九辨》《九問》,其詞早已失傳,夏商之際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麥秀歌》是富于感情而為血和淚的文學,它抒發了作者對殷紂王不聽勸諫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憤懣心情。“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麥子吐穗,禾黍茁壯,本是一番喜人的豐收景象。然而,對于亡國之人,感念故國的覆滅,心頭自別有一種滋味。這種可貴的故土情愫,曾引起歷代無數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鳴。晉文學家向秀《思舊賦》謂:“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宋文學家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一云:“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麥秀”、“黍離”并舉,寄托深切的亡國之痛。

            殷紂王暴虐無道,箕子苦諫不聽,導致殷商滅亡。箕子目睹殷商宮室化為一片廢墟,悲從中來,此詩是他故國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紂王的拒諫,致使殷商亡國,這悲慟永遠成為詩人心頭的創傷。他悲戚、憤懣、憂慮,可謂百感交集。

            此詩語言樸實生動,其藝術手法對后代詩歌具有相當的影響,比如以“興”發端(麥秀漸漸,禾黍油油),重章疊字的運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發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發政治懷抱,到戰國時屈原的詩歌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光大。詩中疊字“漸漸”“油油”的運用,語氣詞“兮”的安置,形成一種音律美,達到聲情相生的完美境地,顯出與《詩經》一脈相承的藝術特征。尤其是末兩句“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聲口、措辭乃至句式都與《國風·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極其相似。可見先秦詩歌在詩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種內在的淵源關系。

          【麥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滄浪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垓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02

          《明日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1-30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譯賞析02-15

          哥舒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長恨歌原文賞析及翻譯10-21

          長恨歌原文及翻譯賞析10-02

          彈歌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荊軻歌/渡易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1-29

          和項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五码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国产A∨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