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苧蘿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08-25 10:45:18 古籍 我要投稿

          詠苧蘿山原文翻譯及賞析

          詠苧蘿山原文翻譯及賞析1

            詠苧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古詩簡介

            《詠苧蘿山》是盛唐“詩圣”李白所作,這首詩春秋戰國時期的勾踐故事,并且頌揚了西施可貴的獻身精神。

            注釋

            1、苧蘿山:位于臨浦鎮東北,海拔127米,歷史上曾屬苧蘿鄉,相傳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煙脂水潑于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2、西施廟:位于浣紗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苧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苧蘿村中的西施宅,后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苧蘿鄉48村的土谷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筑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余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

            3、浣紗溪:傍依苧蘿山,屬西小江古道。相傳,西施父親以賣柴為業,家境貧寒。西施自幼勤勞善織,常常幫助母親在溪邊浣紗。范蠡尋訪越中美人時,正是在這溪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唐代范攄《云溪友議》一文載:王軒游西小江,泊舟苧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愴然題西施石曰:“嶺上青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4、西施洗腳潭:在苧蘿山西麓。相傳,西施未離故里時,常在這里洗腳沐浴,現已淤積為農田,稱西施畈。

            5、范蠡庵:俗稱“日思庵”,位于臨浦鎮施家渡村柴灣浣紗溪畔。相傳,范蠡大夫在此訪得西施,當地鄉人為紀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傳是當年西施入吳時的下船埠。

            6、后江廟:又稱起埠廟,在西施廟南,背依浣紗溪。相傳,越滅吳后,范蠡攜西施歸越隱居,在此起埠上岸,現尚存。

            賞析/鑒賞

            李白的`《詠苧蘿山》,帶領大家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遠古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越國大夫范蠡出訪民間,來到苧蘿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邊浣紗的西施。只見佳人顧盼生姿,超凡脫俗,天生麗質,嬌媚動人。兩人一見鐘情,遂以一縷浣紗,相訂白首之約。不久,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俘虜。范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了吳國做奴隸。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緣就被耽擱下來。三年以后,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范蠡。勾踐回國,臥薪嘗膽,準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計,準備用女色擊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愛國熱情感動了,挺身而出,勇赴吳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后,西施遂與范蠡,一葉扁舟,隱遁于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懷念。

          詠苧蘿山原文翻譯及賞析2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譯文

            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

            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

            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云間沉吟。

            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

            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里,渺茫不可覲見。

            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后,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注釋

            苧蘿山:是位于浙江諸暨的西施的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煙脂水潑于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西施廟:位于浣紗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苧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苧蘿村中的西施宅,后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苧蘿鄉48村的土谷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筑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余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

            浣紗溪:傍依苧蘿山,屬西小江古道。相傳,西施父親以賣柴為業,家境貧寒。西施自幼勤勞善織,常常幫助母親在溪邊浣紗。范蠡尋訪越中美人時,正是在這溪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唐代范攄《云溪友議》一文載:王軒游西小江,泊舟苧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愴然題西施石曰:“嶺上青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西施洗腳潭:在苧蘿山西麓。相傳,西施未離故里時,常在這里洗腳沐浴,現已淤積為農田,稱西施畈。

            范蠡庵:俗稱“日思庵”,位于臨浦鎮施家渡村柴灣浣紗溪畔。相傳,范蠡大夫在此訪得西施,當地鄉人為紀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傳是當年西施入吳時的下船埠。

            后江廟:又稱起埠廟,在西施廟南,背依浣紗溪。相傳,越滅吳后,范蠡攜西施歸越隱居,在此起埠上岸,現尚存。

            賞析

            李白的《詠苧蘿山》,帶領大家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遠古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越國大夫范蠡出訪民間,來到苧蘿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邊浣紗的西施。只見佳人顧盼生姿,超凡脫俗,天生麗質,嬌媚動人。兩人一見鐘情,遂以一縷浣紗,相訂白首之約。不久,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俘虜。范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了吳國做奴隸。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緣就被耽擱下來。三年以后,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范蠡。勾踐回國,臥薪嘗膽,準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計,準備用女色擊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愛國熱情感動了,挺身而出,勇赴吳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后,西施遂與范蠡,一葉扁舟,隱遁于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懷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詠苧蘿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西施/詠苧蘿山譯文及賞析02-17

          《詠牡丹》原文及翻譯賞析01-05

          詠華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浣溪沙 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01-12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11-20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11-13

          山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2-22

          詠牡丹原文、翻譯、賞析01-09

          詠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30

          《詠牡丹》原文及翻譯賞析(5篇)01-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紧身裙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子幕亚洲乱码 | 青青国国产视在线播放观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