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漢廣》原文翻譯及鑒賞

          時間:2023-03-10 16:25:11 偲穎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周南·漢廣》原文翻譯及鑒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南·漢廣》原文翻譯及鑒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休:息也。指高木無蔭,不能休息。息:此處《韓詩》所載版本作“思”,語助詞,與下文“思”同。

            漢:漢水,長江支流之一。

            游女:漢水之神,或謂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長江。

            永:水流長也。

            方:桴,筏。此處用作動詞,意謂坐木筏渡江。

            翹翹(qiáo):本指鳥尾上的長羽,比喻雜草叢生;或以為指高出貌。

            錯薪:叢雜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為燭,故《詩經》嫁娶多以折薪、刈楚為興。

            刈(yì):割。楚:灌木名,即牡荊。

            歸:嫁也。

            秣(mò):喂馬。

            蔞(lóu):蔞蒿,也叫白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駒(jū):小馬。

            賞析

            《國風·周南·漢廣》是先秦時代的民歌。這首詩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

            從結構形式上分析,《漢廣》全篇三章,前一章獨立,后二章疊詠,同《詩經》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似無差異。但從藝術意境看,三章層層相聯,自有其詩意的內在邏輯。可析而為二。

            首先,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方氏由此把《漢廣》詩旨概括為“江干樵唱”,否定其戀情詩的實質,仍不免迂闊;但見出起興之句暗示了采樵過程,既有文本依據,也是符合勞動經驗的。

            其次,從結構形式看,首章似獨立于二、三兩章;而從情感表現看,前后部分緊密相聯,細膩地傳達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復雜的情感歷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詩篇于此未作明言,對這位青年當年追求思戀的一往深情,讓讀者得之言外。

            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可逆轉。一般把首句視為起興;如果換一種讀法,把“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便可視為比喻,連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構成一組氣勢如潮的博喻;瞻望難及的無限悵惘之情,也表現得更為強烈。當年苦戀追求,今日瞻望難及。但心不甘、情難拔,于是由現實境界轉入幻想境界。

            三、三兩章一再地描繪了癡情的幻境:有朝“游女”來嫁我,先把馬兒喂喂飽;“游女”有朝來嫁我,喂飽駒兒把車拉。但幻境畢竟是幻境,一旦睜開現實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滅的深淵。他依然癡情而執著,但二、三兩章對“漢廣”、“江永”的復唱,已是幻境破滅后的長歌當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兒傷心不忍聽之感。總之,詩章前后相對獨立,情感線索卻歷歷可辨。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把《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永遠可以向往但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秦風·蒹葭》也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與《漢廣》比較,則顯得一空靈象征,一具體寫實。

            《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向往而渺茫難即的意緒。《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游女;有細微的情感歷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于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不為無見。當然,空靈象征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卻不易作審美的超越。錢鍾書《管錐編》論“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中以《秦風·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其原因或許就在于此。

            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西漢時研究詩經的三家認為,江漢之間的廣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貞守之德,于是詩人便作此詩,以喬木、神女、江漢為比,贊美那里的美麗女子。

            這是一首單相思的戀歌,一個年輕樵夫愛慕上了一位美麗的游女,可是企慕難求,至于為何企慕難求,或許游女名花有主,又或許游女不喜歡樵夫,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沒有圓滿結局的故事。樵夫難耐心中的思念之苦,于是便唱出了這首歌,“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前兩句以喬木起興,是說南山之上有高大的喬木,但不可在樹下休息,后兩句引出歌詠對象,漢江之上有游女,也不可追求得到。漢江之水廣闊無邊,他沒法渡過去,只能遠遠地望著游女,獨自承受思念之苦。

            比起《蒹葭》,這首詩的現實主義風格更為突出。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甚至連主人的性別難以確指,意境迷離而朦朧;《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得多,人物形象是樵夫、游女。詩篇一開始就寫失望之感,但心有不甘,便由現實轉入幻想,幻境畢竟是幻境,一旦到了現實,幻境頓時破滅,但他的情感卻依舊執著。

          【《周南·漢廣》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文章:

          漢廣原文及翻譯06-11

          漢廣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漢廣原文、翻譯、賞析12-09

          《詩經·周南·漢廣》賞析04-03

          詩經·國風·周南·漢廣11-13

          詩經《國風·周南·漢廣》09-11

          《召南·羔羊》原文翻譯及鑒賞02-03

          漢廣原文及賞析11-19

          詩經漢廣詩歌鑒賞06-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看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