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4-29 08:51:33 古籍 我要投稿

          八至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對語文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大家都接觸詩詞和它的翻譯、賞析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至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譯文

            最近的和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的和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和最明亮的是日月,最親近和最疏遠的是夫妻。

            注釋

            至:最。八至:此以詩中有八個“至”字為題。

            東西:指東、西兩個方向。

            疏:生疏,關系遠,不親近。

            賞析

            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從內容上說,全詩四句,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從結構上說,作者設置了層云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首句“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于“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了然能看到水底,“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征之一。然而,它又有“深”的假象,特別是水流緩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于辯證法的不同范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此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因為旁觀者清,站得高望得自然就遠看得自然明朗。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這第三句,也許是最膚淺的。“高”是取決于天體與地球的相對距離,而太陽與月亮本不一樣。“明”指天體發光的強度,月亮借太陽的光,二者更不一樣。但是日月同光是人們的感覺,日月并舉是向有的慣例,以此入詩,也無可挑剔。這個隨口吟出的句子,在全詩的結構上還有其妙處。警句太多容易使讀者因理解而費勁,不見得就好。而警句之間穿插一個平凡的句子,恰有松弛心力,以便再度使之集中的調節功能,能為全詩生色。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雖屬三個范疇,而它們偏于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至親至疏夫妻”。因為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在一起就是一個人,分開則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有之。當代某些學者試圖以人的空間需求來劃分親疏關系。而“夫妻關系”是屬于“密切空間”的,特別是談情說愛之際。從肉體和利益關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的確是“至親”莫若夫妻。然而世間的事情往往是復雜的,伉儷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離而同床異夢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間也有隱私,也有沖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謂“愛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在封建社會中由于夫為妻綱,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夫妻不和諧的關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運往往悲苦。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這首詩和一般講究起承轉合的詩不同,這詩語言淡致,和唐代詩僧王梵志的詩一樣平白如話,但平中見奇絕。

            詩的前三句是個過場,其存在是為了襯托最后一句。層云疊嶂,前三句過后,才顯出最后一句峰巒。“至親至疏夫妻”這話滿是飽經人事的感覺,比一般的情詩情詞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這當中愛恨微妙,感慨良多,尋常年輕小姑娘想說也說不出來,必得要曾經滄海,才能指點歸帆。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愿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創作背景

            此詩充滿人生感悟,當為李冶(李季蘭)成年之后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冶成年以后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說后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八至》是李冶所寫的六言古詩,全詩描述了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表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李季蘭原名李冶,生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她六歲她的父親覺得她年紀雖小,卻性情不寧,將來必會出亂子,于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李季蘭每日做詩、彈琴倒也清凈自在。轉眼間她已經十六歲了,對觀中生活漸漸覺得寡淡無味,向往外面的世界。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觀中游覽,見有一個清秀的小道姑,就常與她逗笑,李季蘭每每以秋波暗送。不過僅此而已,李季蘭并沒有做出什么越軌的事。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蕩舟,遇到了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以后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游山玩水。不久朱放去了江西為官,兩人揮淚而別。就在李季蘭日思慕想,難舍舊情的時候,又有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拜訪了她,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陸羽。陸羽的到來恰好彌補了李季蘭的失落情緒,二人經常煮雪烹茶,對坐清談。陸羽是個細心熱情的人,在李季蘭重病之時,一直在她身邊照料,李季蘭感動不已。陸羽還有一個朋友--僧人皎然,他們三人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志趣相投。李季蘭也曾鐘情于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為所動。李季蘭最終嘆道:“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任意飛。”李季蘭與陸羽的感情未曾間斷,但二人礙于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為知己。而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有她引發的詩友會集活動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廣,直至廣陵--即現在的揚州,揚州是當時文人薈萃的地方,李季蘭的詩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后連唐玄宗也聽說了,傳旨要她上京面圣。此時的李季蘭已經四十多歲了,這可是極大地殊榮,但她的容顏已隨著歲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詩道: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發,多慚拂鏡理衰容。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就在她赴往長安之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惶西逃,而李季蘭也在戰火中不知所終了。

          【八至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王維使至塞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3-02

          客至原文及賞析01-18

          使至塞上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八陣圖原文翻譯及賞析04-02

          愁原文賞析及翻譯04-28

          月夜原文賞析及翻譯04-28

          師說原文賞析及翻譯04-27

          潭州原文賞析及翻譯04-26

          社日原文賞析及翻譯04-25

          漢江原文賞析及翻譯04-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尤物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日韩精品一本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在线 |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