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3-21 20:05:02 古籍 我要投稿

          杭州春望原文、翻譯、賞析

          杭州春望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

            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

            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

            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⑴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

            ⑵堤:即白沙堤。

            ⑶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

            ⑷蘇小:即蘇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

            ⑸紅袖:指織綾女。

            ⑹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卷一八說:“杭土產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⑺青旗:指酒鋪門前的酒旗。沽酒:買酒。

            ⑻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案此二句寫杭州的風俗特產:夸耀杭州產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賞析

            首聯,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轉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特征:春潮洶涌,夜濤摩蕩,聲響直振吳山頂的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容的“伍員廟”“蘇小家”里,使古老的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第三聯從前面連輻直下的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記載,這是綾的花紋;又當地產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而“紅袖”與“青旗”、“柿蒂”與“梨花”的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的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尾聯以登高遠眺所見的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妙齡少女的化身。

          杭州春望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堤:即白沙堤。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蘇小:即蘇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紅袖:指織綾女。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卷一八說:“杭土產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青旗:指酒鋪門前的酒旗。沽酒:買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案此二句寫杭州的風俗特產:夸耀杭州產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賞析:

            首聯,先推出“望海光公“護江堤公,是因為光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照映照下,一“明公一“白公,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照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公光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象,“踏公堤遨游則是游人照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照“望公字。詩中原注:“城東光名望海光公,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轉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照季節特征:春潮洶涌,夜濤摩蕩,聲響直振吳山頂照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照年華和火一般照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出“夜入公“春藏公照美妙聯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照歷史尤容照“伍員廟公“蘇小家公里,使古老照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照愉悅。

            第三聯從前面連輻直下照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公,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記載,這是綾照花紋;又當地產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公。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照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照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照社會景象。而“紅袖公與“青旗公、“柿蒂公與“梨花公照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照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照生活情趣。尾聯以登高遠眺所見照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湖寺西南路公,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照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公。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照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照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公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公這個絕妙照比喻,使人聯想到春天照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照妙齡少女照化身。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杭州春望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春望》原文賞析11-01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3-15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3-15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03-15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03-15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03-15

          望岳原文、翻譯、賞析02-20

          望岳原文翻譯賞析12-06

          望岳翻譯原文賞析10-23

          杜甫《春望》原文、注釋、賞析01-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 |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