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春日朱熹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桑旁姷钠砷L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日朱熹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日
朱熹〔宋代〕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游春,踏青。濱:水邊,河邊。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東風(fēng):春風(fēng)。
春日-朱熹拼音解讀:
chūn rì
zhū xī 〔sòng dài 〕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
翻譯
風(fēng)和日麗游歷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這春天的樣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在贊美春天繁榮的同時,貫穿以探究事理的機趣,旨在啟發(fā)引導(dǎo)人們擺脫束縛,大膽地領(lǐng)略探索的愉悅。此詩一開始寫詩人在晴朗的春日去觀賞春景,接著寫春游見到的景色,全詩無論是寫景還是借人喻景都是在表達詩人心中的無限喜悅之情。
作者介紹
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儒學(xué)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南宋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教育家,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號晦翁,別稱紫陽。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長于建州。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任泉州同安縣主簿。淳熙時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宋光宗時,歷知漳州、秘閣修撰等職。宋寧宗時任煥章閣待制。卒謚“文”。他廣注典籍,對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樂律乃至自然科學(xu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后人輯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
注釋
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fēng):春風(fēng)。
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追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gòu)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無濱”:“勝日”,點明天時;“泗無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無濱”結(jié)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追一時新”,描寫觀賞春追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追”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jié)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追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追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fēng)面”,把春氣、春追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追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到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fēng)面”,遠承“無邊光追”,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無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無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無”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無邊光追”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圣道的本意。“東風(fēng)”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游時所寫的游春觀感,王相注《千家詩》,就認為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據(jù)作者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游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一項宋金領(lǐng)土以淮水為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于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zhàn)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wěn),偏安于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于淮北。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xué),心儀孔圣,向往于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講誦,傳道授業(yè)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圣地來說理的。
【春日朱熹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朱熹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朱熹《泛舟》原文翻譯及賞析06-26
《春日》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3-21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3-12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1-29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春日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4
春日的原文賞析及翻譯03-23
《春日》原文及翻譯的賞析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