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8-03 14:35:43 芊喜 古籍 我要投稿

          山行原文及賞析

            唐詩,泛指創作于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行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原文:

            唐·項斯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

            譯文

            青青的櫪樹林的深處也住著人,一條小溪由幾戶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時分峰影已經移動,草葉上沾著泥痕因剛跑過鹿群。

            蒸煮茶葉的香氣從茅屋里冒出,繅絲的聲響隔著竹籬也能聽聞。

            在路上遇見了買藥歸來的山客,心甘情愿隨他進入如島的白云。

            注釋

            ⑴青櫪(lì):一種落葉喬木,亦稱櫪樹。深:一作“疏”。

            ⑵分:分配,分享。

           、腔兀阂蛔鳌耙啤。日午:中午。

           、葟模阂蛔鳌皼_”。茅舍:茅屋。

            ⑸繰絲:煮繭抽絲。

           、什幌В翰活櫹;不吝惜。島云:白云飄浮山間,有如水中島嶼。

            作者介紹:

            項斯(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遷,晚唐著名詩人,臺州府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國子祭酒楊敬之的賞識而聲名鵲起,詩達長安,于會昌四年擢進士第,官終丹徒尉,卒于任所。項斯是臺州第一位進士,也是臺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卷計88首,被列為唐朝百家之一。項斯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人物生平

            項斯,字子遷,號純一,江東人。初隱朝陽峰,枕石飲泉,長哦細酌,凡三十余年。開成之際,聲價藉甚,特為張籍所賞。楊敬之曾贈以詩云:“幾度見君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成語逢人說項即從此而來。)其名益彰。會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獲一第。仕為潤州丹陽縣尉,卒于任所。斯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詳述生平

            從《唐詩紀事》及項斯詩作等零星史料看,我們推測項斯生活于唐寶歷至會昌年間,屬唐朝中晚期。項斯年輕時曾筑草廬于朝陽峰前,終日讀書吟詩,研討格律,與寺僧再陽私交甚好(在其《憶朝陽峰前居》、《落第后歸鄞喜逢僧再陽》中均有提及)!矮I賦才何拙”、“期在振儒衣”,項斯胸懷壯志卻不得志!堵涞诤蠹慕嫌H家》、《落第后歸覲喜逢僧再陽》兩首詩寫出了他科舉落第,功名不就的愁悶之情。會昌三年(843),項斯聽說國子祭酒楊敬之“性愛士類”,最喜提攜后輩,便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謁見。楊敬之閱后,果然大加贊賞,贈詩云: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從楊敬之的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項詩及人品道德都甚為贊賞,欣喜之余,逢人便說,四處推薦。項斯“由是顯名”,“詩達長安”,并于第二年登進士第,授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尉!罢f項”成為文壇千古流的一段佳話。近人柳亞子的《感事呈毛主席》首聯“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就引用了這個典故。

            項斯的名氣雖不及李白、杜甫等唐代名家,但他也是在當時詩壇十分活躍的人物。項斯“詩達長安”,作為臺州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詩人,他在浙江仙居縣歷史上更有著不容置疑的歷史地位。是仙居人的驕傲。

            賞析: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逼鸸P展示山間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耙唷薄ⅰ胺帧倍窒碌没蠲!耙唷弊直砻鞔颂帣滥倦m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無人煙,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詩人并不正面說“亦有村”,卻說一條溪水被幾戶人家分享著,這就顯得出語不凡。這里一片櫪林,一條溪水,幾戶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圖都從十四字繪出。次聯寫景更細。詩人用“點染法”,選取“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兩種尋常事物,寫出極不尋常的詩境來。乍看“山當日午”,似乎平淡無奇,可一經“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蕩漾的美姿,立刻呈現目前。同樣,“草帶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經“過鹿群”渲染,那群鹿競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簾!包c染”本為中國畫的技法,一點一染,淡濃、遠近、深淺不同,景象更活現紙上。詩中“點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見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如果單說“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就索然無味,即使單說“回峰影”、“過鹿群”也平淡少興。只有前用四字先“點”,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這一聯的兩幅畫面頓時為讀者展示出富有動態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聯里,詩人準確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與抽繭來開拓詩的意境。巧妙的是,詩人并未直說山村農民如何忙碌于撿茶、分茶、炒茶和煮繭、退蛹、抽絲,而只是說從茅舍升出裊裊炊煙中聞到了蒸茗的香味;隔著竹籬聽到了繰絲聲音,從而使讀者自己去領略農事豐收的盛景。這里,詩人創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產生了一種令人倍感親切的氛圍。

            按照詩意發展,尾聯似應寫詩人走進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碑斣娙俗咧咧忮速u藥材回來的老者,便隨同這位年老的藥農一道進入那煙靄茫茫的深山島云中去。這一收筆,意味深長,是詩旨所在!安幌А倍蛛[隱透露了詩人不投身熱氣騰騰的制茶抽絲的山村,而遁跡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詩里寫道:“獻賦才何拙,經時不恥歸”(《歸家山行》),這里說的“不恥歸”,同樣表現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而甘隱山林的心情!安幌嚯S入島云”,作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韻繞梁。

            這首詩的特點是構思奇巧,移步換形,環繞山中之行,層次分明地寫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見聞。寫景,景物明麗;抒情,情味雋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實是一首佳作。

            創作背景

            項斯生當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志莫酬。他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隱居山林達三十年,對山間的四時晨昏、風云草木極其熟悉。這首《山行》,便是寫山村野景。

          【山行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行原文及賞析08-17

          《山行》原文及賞析08-21

          《山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5-22

          《魯山山行》原文及賞析10-18

          山行留客原文及賞析10-15

          魯山山行原文及賞析10-15

          山行原文譯文及賞析08-18

          山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7-28

          山行原文,翻譯,賞析09-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a∨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