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3-24 11:04:44 古籍 我要投稿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綿

            綿綿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復(fù)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飴。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

            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

            乃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譯文:

            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fā)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還沒筑屋建廳堂。

            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宮室使建立。準繩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來打夯,筑廟動作好整齊。

            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墻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墻嘭嘭嘭。成百道墻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

            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當(dāng)防戎那大盜。

            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櫟白桵都拔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

            虞芮兩國爭執(zhí)平,文王啟發(fā)感其性。我說有臣疏化親,我說有臣輔佐靈。我說有臣善奔走,我說有臣御敵侵。

            注釋:

            1.緜(mián):同“綿”。

            2.緜緜:即綿綿,不絕貌。瓞(dié):瓜。小曰瓜,大曰瓞。

            3.土:居住。沮(jū)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陜西省境內(nèi)。

            4.古公亶(dǎn)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稱大(太)王。古公是稱號,猶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5.陶:窯灶。復(fù):古時的一種窯洞,即旁穿之穴。

            6.家室:猶言“宮室”。

            7.朝:早。走馬:指避狄難。

            8.率:沿著。滸:水涯。漆沮之側(cè)也。

            9.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

            10.爰(yuán):于是。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

            11.聿(yù):發(fā)語詞。胥宇:猶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勢,選擇建筑宮室的地址。胥,相,視。

            12.膴(wǔ)膴:肥沃的樣子。

            13.堇(jǐn):旱芹。荼(tú):苦菜。飴(yí):用米芽或麥芽熬成的糖漿。

            14.契:鍥,指刻龜甲占卜。龜:指占卜所用的龜甲。

            15.曰:語助詞。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時:言此時可以動工。

            16.茲:此,這里。

            17.廼(nǎi):同“乃”。《詩經(jīng)》各篇通用“乃”,惟此篇與《大雅·公劉》“廼”、“乃”雜用。慰:安定。止:居住。

            18.疆:劃分疆界。理:治理土地。

            19.宣:疏通溝渠。畝:整治田壟。

            20.徂(cú):往,去。

            21.周:徧(遍的異體字)。

            22.司空:管工程的官。

            23.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

            24.俾(bǐ):使。

            25.縮:捆綁。載:通“栽”,筑墻的長板。

            26.翼翼:動作整齊。

            27.捄(jiū):盛土于筐。陾(réng)陾:眾多貌。

            28.度:填土于筑板內(nèi)。薨(hōng)薨:填土聲。

            29.登登:相應(yīng)聲。

            30.屢:通“塿(lǒu)”,土墻隆起的部分。馮(píng)馮:削平墻面的聲音。

            31.堵:五版為堵。興:起。此言治宮室。

            32.鼛(gāo):大鼓,長一丈二尺。弗勝:指鼓聲蓋不過人聲。

            33.皋門:王都的郭門。

            34.伉(kàng):通“亢”。高大貌。

            35.應(yīng)門:王宮的正門。

            36.將(qiāng)將:莊嚴雄偉的樣子。

            37.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

            38.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丑:對邊遠民族的蔑稱。攸:所。

            39.肆:于是。殄(tiǎn):斷絕。慍:怒。

            40.隕(yǔn):墜。問:通“聞”,謂聲譽。

            41.柞(zuò):櫟樹。棫(yù):白桵(ruí),與柞皆叢生灌木。

            42.兌(duì):通“達”,通暢。

            43.混夷:即昆夷。駾(tuì):突逃。

            44.喙(huì):疲勞困倦。

            45.虞:古國名,在今山西平陸。芮(ruì):古國名,在今陜西大荔。質(zhì):評斷。成:平。

            46.蹶(guì):感動。生:通“性”。

            47.予:周人自稱。曰: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聿”。疏附:指能使疏者親之臣。

            48.先后:指君王前后輔佐之臣。

            49.奔奏:指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50.御侮:指捍衛(wèi)國家之臣。

            賞析:

            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興,開首八字簡潔地概括了周人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漫長歷史。以下至第八章,全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shè)周原的情況。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chǔ),如《魯頌·閟宮》所言:“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篇末便自然而然帶出文王平虞芮之訟的事,顯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們遭遇強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擾,促使古公亶父舉族遷移。《孟子·梁惠王下》記載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幣、珠玉、犬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從之者如歸市”。全詩以遷岐為中心展開鋪排描繪,疏密有致。長長的遷徙過程濃縮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隨筆帶出,實則畫龍點睛。姜女是當(dāng)?shù)仄皆褡褰宓拈L女,周與姜聯(lián)姻,意味著古公亶父被承認為周原的占有者和統(tǒng)治者。同時,此句又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種種生活勞動的刻畫,做了鋪墊。

            在“堇荼如飴”的`遼闊平原上,周人懷著滿腔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勞動,他們刻龜占卜,商議謀劃。詩人以濃彩重墨描繪農(nóng)耕、建筑的同時,融人了深沉樸質(zhì)的感情。他們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歡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劃界,開渠墾荒,一面“筑室于茲”。與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標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窯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是周人安居樂業(yè)的開始,是周族初興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遷岐的偉大功業(yè)。對建筑的描摹刻畫,正是對古公亶父的熱情歌頌,故而詩中最精彩生動的描寫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馮馮”四組擬聲詞,以聲音的嘈雜響亮表現(xiàn)了種種勞動場面,烘托了勞動的氣氛。洪大的鼓聲被淹沒在鏟土聲、填土聲、打夯聲和笑語聲中,真是朝氣蓬勃、熱火朝天。“百堵皆興”,既是對施工規(guī)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發(fā)展。“皋門有伉”“應(yīng)門將將”,既是對自己建筑技術(shù)的夸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頌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表現(xiàn)了日益強大的周族對昆夷的蔑視和勝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訟,突出表現(xiàn)其睿智與文德。結(jié)尾四個“予曰”,一氣呵成,既是詩人內(nèi)心激情一瀉而出的傾述,又是對文王德化的贊美,更是對古公亶父文韜武略的追憶,與首句“緜緜瓜瓞”遙相呼應(yīng),相映成趣。

            詩章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點為緯,景隨情遷,情緣景發(fā),渾然豐滿,情景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自邠至岐,從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廟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著周人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結(jié)構(gòu)變幻,開合承啟不著痕跡,略處點到即止,詳處工筆刻畫,錯落有致。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綿蠻

            [先秦]佚名

            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cè)。豈敢憚行,畏不能極。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譯文

            毛茸茸的小黃鳥,棲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長又遙遠,我行道路多勞苦。讓他吃飽又喝足,教他通情又達理。叫那隨從的副車,讓他坐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黃鳥,棲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難走到。讓他吃飽又喝足,教他通情又達理。叫那隨從的副車,讓他坐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黃鳥,棲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讓他吃飽又喝足,教他通情又達理。叫那隨從的副車,讓他坐上拉他走。

            注釋

            ①綿蠻:小鳥的模樣。

            ②丘阿:山坳。

            ③后車:副車,跟在后面的`從車。

            ④憚:畏懼,懼怕。

            ⑤趨:快走。

            (7)極:到達終點。

            賞析:

            微賤的勞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嘆自己命運的漂浮不定,懷疑自己有無能力堅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只手來拉他一把,從而繼續(xù)走著漫長而艱辛的行旅只路。

            其實正可把這位勞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們的人生之旅的一個縮影,是我們?nèi)松玫恼鎸崒懻铡纳剿溃且粋完整而漫長的過程。誰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誰不可能漂浮不定?誰不渴望有一只上帝之手拉自己一把?誰沒有感到疲憊得即將倒下得時候?誰沒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時候?誰沒有痛不欲生、徹底絕望得時候?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幾乎滿世界都會聽到各種各樣得感嘆。如果有誰說自己從未有過痛苦、悲哀、疲憊、絕望、彷徨、厭惡、煩悶、畏懼、孤獨、恐懼、戰(zhàn)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們還未走到死亡得盡頭,就不可能擺脫人生之旅上這一切真切得體驗和內(nèi)心得感悟。

            貝多芬曾經(jīng)大唿:“我要扼住命運得咽喉!”這無疑體現(xiàn)了他不向命運低頭和屈服得英雄氣概,足以讓我們嘆為聽止,高山仰止。可是真實生活中得我們,有幾人能扼住命運得咽喉從而駕馭它。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fù)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譯文

            拖拖拉拉,大瓜連小瓜,當(dāng)初我們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洞來挖,把地洞來打,那時候沒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趕著他的馬,順著西水岸,來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來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兒有了商量,神的主張刻在龜板上,說的是:“停下”、“立刻”,“就在這兒蓋起房。”

            住下來,心安穩(wěn),或左或右把地分,經(jīng)營田畝劃疆界,挖溝泄水修田塍。從西到東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塍:音成chéng)

            叫來了司空,叫來了司徒,吩咐他們造房屋。拉緊繩子吊直線,幫上木板栽木樁。造一座莊嚴的大廟宇。

            盛起土來滿滿裝,填起土來轟轟響。登登登是搗土,憑憑憑是削墻。百堵墻同時筑起,擂大鼓聽不見響。

            立起王都的郭門,那是多么雄偉。立起王宮的正門,又是多么壯美。大社壇也建立起來,開出抗敵的軍隊。

            對敵的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聲望依然保住。拔去了柞樹和棫樹,打通了往來的道路。混夷望風(fēng)奔逃,他們嘗到了痛苦。

            虞芮的爭吵要我們來評,文王感動了他們的天性。我們有臣僚宣政策團結(jié)百勝;我們有臣僚在前后保扶我君;我們有臣僚睦鄰邦奔走四境;我們有臣僚保疆土抵抗侵凌。

            注釋

            1、瓞(迭dié):小瓜。詩人以瓜的綿延和多實比周民的興盛。

            2、土:讀為“杜”,《漢書o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陜西省麟游、武功兩縣。武功縣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國。“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稱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陜西邠(賓bīn)縣,就是后稷的曾孫公劉遷住的地方;一近今陜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遷住的地方。以上二句是說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間。

            3、古公亶(膽dǎn)父:就是前注所說的太王。古公是稱號,猶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窯灶。復(fù):古時的一種窯洞,即旁穿之穴。復(fù)、穴都是土室。這句是說居住土室,像窯灶的形狀。

            5、家室:猶言“宮室”。以上二句是說亶父初遷新土,居處簡陋。(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遷到歧山。)

            6、朝:早。走:《玉篇》引作“趣”。趣馬是驅(qū)馬疾馳。這句是說亶父在早晨馳馬而來。

            7、率:循。滸:厓(牙yá,舊讀yái)岸。

            8、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以上二句是說亶父循西來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視。“胥宇”猶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勢,選擇建筑宮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原:廣平的土地。膴膴(武wǔ):肥沃。

            12、堇(謹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飴(移yí):用米芽或麥芽熬成的糖漿。堇菜和荼菜都略帶苦味,現(xiàn)在說雖堇、荼也味甜如飴,足見周原土質(zhì)之美。

            13、契:刻。龜:指占卜所用的龜甲。龜甲先要鉆鑿,然后在鉆鑿出來的空處用火燒灼,看龜甲上的裂紋來斷吉兇。占卜的結(jié)果用文字簡單記述,刻在甲上。契或指鑿龜,也可能指刻記卜言。

            14、曰止曰時:“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時”言此時可以動工,這就是占卜的結(jié)果。

            15、乃:古文為“乃”。慰:安。這句是說決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這句是說定居之后又劃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17、疆:畫經(jīng)界。理:分條理。

            18、宣:言導(dǎo)溝洫(續(xù)xù)泄水。畝:言治田壟。

            19、自西徂東:西東指周原之內(nèi),舉西東以包南北。徂(殂cú):始。

            20、周:徧(遍的異體字)。以上二句是說周原之內(nèi)無人不擔(dān)任工作。

            21、司空:官名,營建的事屬司空職掌。

            22、司徒:官名,調(diào)配人力的事屬司徒職掌。

            23、縮:束。版:筑墻夾土的板。載:讀為“栽”。縮版以載:言豎木以約束筑墻的板。

            24、廟:供祖先的宮室。翼翼:嚴正貌。

            25、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動作。陾陾(仍réng):眾多。

            26、度(奪duó):向版內(nèi)填土。薨薨(轟hōng):人聲及倒土聲。

            27、筑:搗土。登登:搗土聲。

            28、屢(樓lóu):古“婁”字,讀同“僂”,隆高。削屢是說將墻土隆高的地方削平。馮馮(憑píng):削土聲。

            29、鼛(皋gāo):大鼓名,長一丈二尺。敲鼓是為了使勞動著的人興奮。以上二句是說百堵之墻同時興工,眾聲齊起,鼛鼓的`聲音反不能勝過了。

            30、皋門:王都的郭門。

            31、伉(抗kàng):高。

            32、應(yīng)門:王宮正門。

            33、將將:尊嚴正肅之貌。

            34、冢土:大社。社是祭土神的壇。

            35、戎:兵。丑:眾。攸:語助詞。這句是說兵眾出動。出軍必須先祭社,所以詩人將兩件事連敘。

            36、肆:故。殄(舔tiǎn):絕。厥:其,指古公亶父。慍:怒。

            37、隕(允yǔn):失。問:名聲。以上二句是說古公避狄而來未能盡絕慍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聲望。

            38、柞(做zuò):植物名,橡櫟之一種。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叢生有刺。

            39、行道:道路。兌: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開通。

            40、混夷:古種族名,西戎之一種,又作昆夷、串夷、畎(犬quǎn)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tuì):奔突。

            41、喙(惠huì):困極。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國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芮(瑞ruì):故芮城在今陜西省朝邑縣南。質(zhì):要求平斷。成:猶“定”。相傳虞芮兩國國君爭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斷。入境后被周人禮讓之風(fēng)所惑,他們自動地相讓起來,結(jié)果是將他們所爭的田作為閑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動。生:讀為“性”。這句是說文王感動了虞芮國君禮讓的天性。

            44、予:周人自稱。曰: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聿”。疏附:宣布德澤使民親附之臣。

            45、先后:前后輔佐相導(dǎo)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47、御侮:捍衛(wèi)國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時代我周有這四種良臣。

            賞析:

            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興,開首八字簡潔地概括了周人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漫長歷史。以下至第八章,全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shè)周原的情況。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chǔ),如《魯頌·閟宮》所言:“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篇末便自然而然帶出文王平虞芮之訟的事,顯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們遭遇強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擾,促使古公亶父舉族遷移。《孟子·梁惠王下》記載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幣、珠玉、犬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從之者如歸市”。全詩以遷岐為中心展開鋪排描繪,疏密有致。長長的遷徙過程濃縮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隨筆帶出,實則畫龍點睛。姜女是當(dāng)?shù)仄皆褡褰宓拈L女,周與姜聯(lián)姻,意味著古公亶父被承認為周原的占有者和統(tǒng)治者。同時,此句又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種種生活勞動的刻畫,做了鋪墊。

            在“堇荼如飴”的遼闊平原上,周人懷著滿腔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勞動,他們刻龜占卜,商議謀劃。詩人以濃彩重墨描繪農(nóng)耕、建筑的同時,融人了深沉樸質(zhì)的感情。他們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歡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劃界,開渠墾荒,一面“筑室于茲”。與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標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窯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是周人安居樂業(yè)的開始,是周族初興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遷岐的偉大功業(yè)。對建筑的描摹刻畫,正是對古公亶父的熱情歌頌,故而詩中最精彩生動的描寫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馮馮”四組擬聲詞,以聲音的嘈雜響亮表現(xiàn)了種種勞動場面,烘托了勞動的氣氛。洪大的鼓聲被淹沒在鏟土聲、填土聲、打夯聲和笑語聲中,真是朝氣蓬勃、熱火朝天。“百堵皆興”,既是對施工規(guī)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發(fā)展。“皋門有伉”“應(yīng)門將將”,既是對自己建筑技術(shù)的夸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頌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表現(xiàn)了日益強大的周族對昆夷的蔑視和勝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訟,突出表現(xiàn)其睿智與文德。結(jié)尾四個“予曰”,一氣呵成,既是詩人內(nèi)心激情一瀉而出的傾述,又是對文王德化的贊美,更是對古公亶父文韜武略的追憶,與首句“緜緜瓜瓞”遙相呼應(yīng),相映成趣。

            詩章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點為緯,景隨情遷,情緣景發(fā),渾然豐滿,情景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自邠至岐,從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廟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著周人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結(jié)構(gòu)變幻,開合承啟不著痕跡,略處點到即止,詳處工筆刻畫,錯落有致。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綿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8-04

          綿原文及賞析08-19

          綿蠻原文及賞析07-19

          綿蠻原文及賞析02-07

          詩經(jīng)綿蠻原文翻譯10-19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詩經(jīng)《大雅·綿》原文賞析09-26

          關(guān)于農(nóng)桑輯要木綿原文及翻譯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 | 日韩一本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