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11-09 16:23:19 古籍 我要投稿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來自武漢天問老田

            田達理書法作品

            【注釋】

           、佟肚迤綐贰(qīng píng yuè),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②留人不。亨嵨膶殹读υ~》:”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

           、厶m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只。

           、苠\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回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后世泛稱情書為錦書。

            ⑤云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逕o憑:靠不住。

            【翻譯】

            想留住情郎卻無濟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畫船,揚帆而去。碧波蕩漾的春江中,那船兒一定乘風疾駛,黃鶯啼曉之聲,會充滿他的耳際。渡口空空蕩蕩只剩下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后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里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作品簡介】

            《清平樂·留人不住》是北宋詞人晏幾道創作的一首詞,收錄于《全宋詞》中。

            這是一首描寫離情別怨的詞作,寫了女子對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手法寫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行者去意已決,送者依依不舍。下片以女子決絕之語作結,以怨寫愛,抒寫女子因多情而生絕望,恰表明不忍割舍的.矛盾情懷。這首詞運用了多組對比,塑造出一個意淺,一個情深兩個形象,結構上,先含情脈脈,后決絕斷念,刻畫細膩,更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

            【創作背景】

            晏殊的去世,門祚的式微,晏幾道的境況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他孤高耿介、不愿阿附權勢的個性,以致生活的道路不很順利。身世的坎坷和世情的冷暖,使小晏在耿介特立的個性之外,又具有情深一往、善感任真的品格。所以他的詞雖不離傷春悲秋、別怨離愁、相思情苦的內容,但是于情文之間繚繞著一股郁勃而深摯的情思,可以激動人心。

            這首詞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作者簡介】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

            晏幾道的主要著作為《小山詞》,《全宋詞》收其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余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北宋中期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2

            清平樂·柳邊深院

            朝代:宋朝

            作者:盧祖皋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柳樹旁邊深深的庭院,燕子在唧唧呢喃,叫聲明快猶如刀剪。你沒準兒的消息太多,我現在已經懶得再聽。討厭那假信兒傳進來,我用雙扇屏風把它隔斷。端著玉杯飲酒,打著節拍唱曲兒提神,每日用沉醉慰藉我的靈魂。你整個春天都在何處游蕩啊,我在夢中也恨那水性的楊花。

            注釋

            [1]消息無憑聽又懶:指燕子每次捎來的'情人歸來的消息都不可靠,故自己懶得再聽它了。

            [2]寶杯:酒杯。紅牙: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

            [3]夢中猶恨楊花:夢中充滿了對情人的怨恨。

            賞析:

            這也是一首春閨怨詞,它的寫法新穎別致,把閨中人的怨情表現得十分婉轉生動。上片寫深院獨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癡迷之狀:庭間燕子的鳴叫聲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傳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歸來的好消息。燕子每次報告的這個消息都不可靠,于是女子懶得聽、不愿聽了,干脆把窗子關起來。下片以楊花為喻,抱怨意中人的輕薄、放蕩和無情。表面上是在恨在罵,內心里卻是愛恨交加,可謂思深怨切,連夢中都難以釋懷。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3

            清平樂·青陵蝶夢

            青陵蝶夢,倒掛憐么鳳。退粉收香情一種,棲傍玉釵偷共。

            愔愔鏡閣飛蛾,誰傳錦字秋河?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

            古詩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所做的詞。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典,曲折而深致地表達了對亡妻的懷念。很有清真詞的風調。

            翻譯/譯文

            這是容若的一首《清平樂》向來都被誤注,關鍵就在“退粉收香情一種”這句上,“收香”常被注釋為收香鳥,是一種小鳥的名字!巴朔邸笔且粋動賓結構,那么按照文言體例,“收香”就不可能是鳥名,而也得是相應的一個動賓結構……?紦^程有些繁瑣,這里只說結論:“退粉”是蝴蝶交尾之后的動作,“收香”則是麝發情之后的動作,這兩個意象的結合,暗示出來的就是床笫之歡,這是一種含蓄得近乎隱秘的表達手法。至于詞中這位女子的真實身份,我們恐怕永遠也不得而知了。那又如何呢?

            注釋

           、偾嗔甓洌呵嗔甑麎簟x干寶《搜神記》:“大夫韓憑取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為蝶。”后以此典喻與妻子別離。么鳳。鸚鵡之一種。身體小巧,毛黃綠色,今俗稱虎皮鸚哥。蘇軾《西江月》:“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弊宰⒃疲骸盎葜菝坊ㄉ险淝菰坏箳熳,似綠毛鳳而小。”此二句意謂與愛妻離別了,而那可愛的鸚鵡仍在架上。

           、谕朔鄱洌阂庵^妻子雖已逝去,與她的情義卻未消失,但如今也只有她的遺物和我相伴了。玉釵:原指玉制的釵頭、此處借指美麗的女子。

            ③愔愔(yīn)二句:愔愔,悄寂貌、幽深貌。 鏡閣,女子的住室。 錦字,書信。參見《清平樂》(塞鴻去矣)注②。 秋河,銀河。此二句意謂閣中寂寂,只有飛蛾相伴.還有準再寄來書信呢?

            ④蓮子二句:意謂當初你憐愛我態存高遠,待時而起的深意依然記得,可現在我只有對鏡暗自傷情,又仿佛看到了你那一雙美麗動人的眼睛。 蓮子,即憐子。隱霧:謂隱遁。猶“隱豹”。參見《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注③ 菱花,指鏡子。 橫波,有神采的雙眼。參見《秋水·聽雨》注⑦

            賞析/鑒賞

            此篇典麗深婉,詞中運用數典,這首詞單看第一句,似有悼亡之意味,但2~4句隱有男女床笫之歡的意思,顯然不可解釋為簡單的悼亡之作。下闋又提到了鏡閣飛蛾,意謂女主人公的'孤獨,那么我們不難想象,這種孤獨正是由于兩個的人分別而產生的。納蘭是侍衛,當差值夜甚至是隨駕出巡應該是少不了的,那么分別的“機會”

            應該是很經常的,由此而引起了情思似乎說得過去。“蓮子依然隱霧,菱花暗惜橫波”,隱霧即隱遁,橫波是比喻女子的眼眸流動的樣子,蓮子即憐子,菱花指鏡子。真情自然流露了。(以上均為個人淺見,請勿引為憑據)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4

            斷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轉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折殘猶有高枝。留得東風數點,只緣嬌嫩春遲。

            譯文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轉句:蘇軾《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雪屋:稼軒新居內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備,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于閑居帶湖期間。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5

            清平樂·鳳城春淺

            鳳城春淺,寒壓花梢顫。有約不來梁上燕,十二繡簾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獨倚闌干。誤了海棠時候,不成直待花殘。

            翻譯

            京城初春之時,寒氣仍逼得花梢在顫抖,本是燕子歸來的時節,卻不見它們在梁上筑巢,看來為它們卷起的那么多繡簾的功夫和時間都浪費了。

            猶記去年我們在秋千上互倚的溫馨,如今卻只剩下我一人獨倚欄桿。錯過了海棠回春的時候,難不成要等到花兒也謝了。

            譯文

            京城初春之時,寒氣仍逼得花梢顫抖,本是燕子歸來的時節,卻不見它們在梁上筑巢,看來為它們卷起的那么多繡簾的功夫和時間都浪費了。

            猶記去年我們在秋千上互倚的溫馨,如今卻只剩下我一人獨倚欄桿。錯過了海棠回春的時候,難不成要等到花兒也謝了。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閨婦之思的詞作,大概作于詞人留居錢塘之時。

            全詞以“鳳城春淺,寒壓花梢顫”起句!傍P城”即南宋京城臨安!按簻\”言初春,指出季節!昂畨夯ㄉ翌潯,因時為初春,故殘寒肆虐,花梢打顫,“壓”字給人以寒氣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同時也暗示著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這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有約”一句言因為剛入春天還冷的緣故,因此見不著燕子蹤跡。此寫燕,實用以寄托思婦的重重心事。說“有約”,是囑燕傳遞天涯芳信,但燕卻違約不來,故接用“十二繡簾空卷”一句,將閨婦思夫的煩惱無端發泄到燕子身上!笆C簾”,泛指簾幕。燕巢梁上,垂簾妨礙燕子活動,故須卷起!翱站怼币辉~,寓有思婦盼燕歸來的急迫心情和對梁燕不來的惆悵與空虛,思婦在春寒中翹首期盼的癡憐之態躍然紙上,真切生動。

            下片之結構,全由上片結句而來,正面抒寫思婦的相思幽怨情懷!叭ツ旯惨星锴А币痪湟饧匆娗锴Ф|動舊歡,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蕩起一層幸福的漣漪。“今年獨上闌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獨上闌干”的寂寞凄清苦悶之情!叭ツ辍薄敖袢铡,一歡一恨,形成鮮明對比。結句轉入幽怨,埋怨所愛的人不能及時惜花,誤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詞所寫雖然纏綿悱惻的閨怨之情,但藝術上有其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就結論而論,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諧,而缺乏變化,雖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卻正好適宜于表現幽怨與含蓄的情懷;就人物而論,沒有涉及女性的體態服飾,寫其輕嗔薄怒之態,人卻隱而不露,走見詞風的`平正雅致。語言含蓄委婉,清麗可人。銘心刻骨的相思一訴諸文字,卻成了“誤了海棠時候,不成直待花殘”。這里,沒有直白的表達,也沒有強烈指責,有的只是“十二繡簾空卷”的癡心與悵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婦的情態及思緒的微瀾,描畫得生動傳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漁唱》,曾標舉此詞下片云:“清轉華妙,宜玉田生秀冠江東,亦相推挹矣!边@“清轉華妙”四字,道出了此詞的藝術特色。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6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古詩簡介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該詩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1961年9月為寧夏干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在向陜北根據地挺進中,在六盤山前擊潰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斗勝利的鼓舞下,當天下午部隊便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1935年10月下旬,順利到達陜北。

            這首詞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統率的紅軍徹底打垮了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堅定決心,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翻譯/譯文

            長空高闊白云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注釋

           、磐麛啵和,直到看不見。

            ⑵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⑶屈指:彎著手指頭計算。

           、攘P山: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固原縣西南,是六盤山山脈的主峰,險窄的山路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峰頂。毛澤東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領中央紅軍進入甘肅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打垮了敵人的騎兵部隊,勝利地越過六盤山。

           、杉t旗:一九五七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一九六一年九月為寧夏干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該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⑹漫卷:任意吹卷。

           、碎L纓:本指長繩,這里指革命武裝。

           、炭`。呵茏 

           、蜕n龍:《后漢書·張純傳》注:“蒼龍,太歲也!惫糯绞恳蕴珰q所在為兇方,因稱太歲為兇神惡煞。蒼龍:此處借指蔣介石的反動派,不是日本人,因為當前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

            賞析/鑒賞

            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登上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氣,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懷,以閑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征戰。

            上半闋一開始,詩人從眺望遠景起筆,西部秋景開闊,長空高朗,抹抹閑云輕漾,北雁在陣陣南飛,仿佛帶走了詩人對過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爭的回憶及眷戀,接著又起豪氣,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睆乃省⑹鏁车那镄霓D入英邁的青春吟誦,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在腳下,長征的目的地已經到達,浩瀚的業績就要進入一馬平川的時期。

            下半闋,詩人將目光收到近處,高山之巔,紅旗獵獵,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接著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劉克莊《賀新郎》中三行:“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而這里的“蒼龍”出自唐代顏師古的評注中引用漢代服虔的話:“倉龍,太歲也!眰}龍同“蒼龍”,“太歲”是古人所說的兇神惡煞,這里引伸為日本帝國主義就是“蒼龍”。雖然最后兩句用的是設問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陳述式的肯定句,即總有一天,紅軍戰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勢力,奪得最后的勝利。

            這首詞寫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轉自然。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織,渾然一體。整詩洋溢著革命勝利的豪情,應用高亢雄壯的語氣。為毛澤東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詞。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7

            作品原文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作品注釋

            1.清平樂: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2.六盤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甘肅省東部,是隴山山脈的主峰,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盤山上下約60里,山勢險峻,山路曲折險窄,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峰頂。六盤山是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3.望斷:望著,直到看不見。

            4.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5.屈指:彎著手指頭計算。

            6.紅旗:1957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1961年九月為寧夏干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7.漫卷:任意吹卷。

            8.長纓:指捕縛敵人的長繩,出自“終軍請纓”的典故,《漢書·終軍傳》:“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這里指革命武裝。

            9.在手,在共產黨領導下。

            10.縛住:擒住。

            11.蒼龍:《后漢書·張純傳》注:“蒼龍,太歲也!惫糯绞恳蕴珰q所在為兇方,因稱太歲為兇神惡煞。蒼龍,毛澤東注:此處指蔣介石的國民黨反動派,因為當前主要對付的是國民黨反動派。

            作品譯文

            長空高闊白云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創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后,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陜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此詞最早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作品鑒賞

            這首詞回顧了萬里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在戰斗中前進的勝利曲,是一篇振奮人心,激揚斗志的宣言書。

            上闋“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起筆境界遼闊,寫站在六盤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見。兩句詞緊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凈朗,云層疏淡,大雁往南飛!巴麛唷倍趾x豐富,寄意尤深!巴麛唷,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見還望。因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過冬?吹侥先サ拇笱阕匀痪蜁雌鹱髡吆图t軍對南方革命根據軍民和故鄉父老鄉親的無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斷的神情。這兩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寓情。接下來“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兩句,抒情顯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紅軍所行的路程已經兩萬里前面已經沒有險峻的高山了,預定目的地是一定會到達的。“不到長城非好漢”,還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北上去抗日前線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兒。

            下闋的結構同上闋一樣,也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傲P山上高峰”,點明六盤山題意,并告訴讀者,作者當時是在六盤山高峰之上。高峰是作者描寫的一個大的背景,這個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別:“紅旗漫卷西風”。紅軍的紅旗漫卷于西風之中,這個特別的景物,象征著勝利。從畫面中能體現出紅軍將士的豪壯之情,這就是景中寓情!敖袢臻L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長征勝利了,革命的主動權已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中,“縛住蒼龍”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作者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全詞大氣磅礴,雄渾豪放,雋異挺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作品點評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朱向前《詩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毛澤東》:“全詞造語樸實自然,意境高遠,感情充沛而又生動形象。毛澤東用高妙的手法輕松寫出了自己悠閑中又有些沉重、自信中又有些悲涼的復雜情緒!

            當代詩人李瑛《毛澤東詩詞鑒賞大辭典》:“《清平樂·六盤山》生動地表現了毛澤東及其統率下的英雄紅軍勝利地登上六盤山后,遠望云天,抒發了徹底打垮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堅強決心,發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8

            清平樂·平原放馬

            轡搖銜鐵。蹴踏平原雪。勇趁軍聲曾汗血。閑過升平時節。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驊騮老去,至今猶困鹽車。

            注釋

            轡:韁繩。

            銜鐵:俗稱馬嚼子。

            蹴:踢、踩。

            趁:追逐,奔馳之意。

            血:古代良馬名。傳說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聲。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

            晴沙:天氣晴朗,河水清澈,陽光照耀,連水底的沙都可看見。

            驊騮:名馬,千里馬。

            注釋

            轡:韁繩。銜鐵:俗稱馬嚼子。

            蹴(cù):踢、踩。

            趁:追逐,奔馳之意。汗血:古代良馬名。傳說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聲。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晴沙:天氣晴朗,河水清澈,陽光

            照耀,連水底的沙都可看見。

            驊騮:名馬,千里馬。

            鑒賞

            這首《清平樂》,寫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過去的戰馬所引起的感慨。

            上片主要寫馬。“轡搖銜鐵”兩句,描寫一匹戴著籠頭的馬,在主人的駕馭之下,奔走在殘留著冬雪的遼闊平原上。“轡[pèi]”是馬韁繩,“銜鐵”,馬嚼子,即橫放在馬嘴里兩端連著韁繩的小鐵鏈。“蹴[cù]”是踢、踏的意思!皳u”字和“蹴踏”兩字,把馬的動態寫得很傳神!坝鲁密娐曉寡e過升平時節”,“趁”在這里是追逐的意思,“軍聲”指戰斗時的鼓角聲、吶喊聲之類!昂寡惫糯捡R名,據說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鮮紅色,就象血一樣。這匹戰馬曾經是聽到戰斗號令就勇猛地沖殺、為國家立過功勞的,現在它卻閑著過太平日子!這里有點諷刺意味,因為南宋王朝始終處于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下,所謂“升平”,不過是昏庸的統治者制造的假象罷了。久經沙場的戰馬渴望投入戰斗,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為國家出力一樣,可是當權者卻根本不顧國家危亡,一味粉飾太平。作者就通過戰馬被閑置來含蓄地表露了這種思想。

            下片進一步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當!叭兹状翰荨眱删涫菍懘禾焯镆暗'景象:春天里,到處長滿了花草,涓涓的小溪流水聲,也聽得分外真切;在陽光的照耀下,連溪底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叭兹譡róng]”,形容春草柔嫩的樣子。“天涯”,天邊,這里形容春草遍地。“涓涓[juān]”,形容流水聲。“野水”,野外小溪里的流水!扒缟场,指太陽照在小溪里,水流清澈,能夠看見水底的沙石。冬去春來,時間在流逝。那些令人關切的駿馬景況怎么樣了呢?“多少驊騮老去,至今猶困鹽車”,是說:不少千里馬漸漸老去,卻仍然不讓它們發揮所長,偏要把它們死死束縛在鹽車上。顯然,這是對南宋當局浪費人才的抨擊!膀戲t[huáliú]”,駿馬名,指千里馬。“鹽車”,運鹽的車子。拉鹽車是一種粗笨的活,用千里馬去拉鹽車,比喻大材小用。作者雖然沒有直接評論時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驊騮”拉“鹽車”的尖銳對照中,“驊騮老去”,“猶困鹽車”,不是寄寓著作者的無限感慨嗎?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斷崖修竹。

            竹里藏冰玉。

            路繞清溪三百曲。

            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

            折殘猶有高枝。

            留得東風數點,只緣嬌懶春遲。

            譯文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轉句:蘇軾《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雪屋:稼軒新居內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于閑居帶湖期間。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備,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江山殘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風來號萬窮。

            盡入長松悲嘯。

            井蛙瀚海云濤。

            醯雞日遠天高。

            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譯文

            放眼遠望,江山映一抹殘陽。分明莽莽蒼蒼。深澗幽壑風來,萬千孔穴嗚嗚作響,匯入松濤聲悲壯。

            如井蛙面臨大海云濤觀賞,似醯雞看到了日遠天長。在這千峰頂上,醉眼朦朧微張;見世間多少事務,原來不過與秋毫相當。

            注釋

            詞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時作者與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作者謙稱。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狹小環境的局限,不知道有個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談論大海。

            醯雞:醋甕中一種小蟲(即蠛蠓)甕子有蓋蓋著,不見天日;一旦揭去蓋子,它就見到天了,為詞人謙稱。

            賞析:

            蒙古滅金之后,元好問感慨故國淪亡,不愿為官。公元1236年3月,他與一位友人赴泰安旅行,在三十天的行程中,他游覽了東岳泰山并寫下了《清平樂》等詞。在詞中,元問好表示了他對自然美景的贊嘆和時世事得失的閑淡心情。

            詞一開篇,便展現了一派蒼莽景象。夕陽的余暉照遍了眼前的山巒河流,詞人在泰山上極目遠望,四周景物歷歷在目。此句全從杜甫《次容靈岸》詩中的'“落落展清眺”一句來,概括了能見到的總印象,給人以開闊而清的視覺感受。接下來另起一筆,從視覺范圍轉入對聽覺形象的描寫,以盛聲來表現虎山的壯偉氣勢。作者借用《莊子·齊物論》中描繪的“作則萬竅怒號”。來形容峽谷間山風吹來,大小洞穴齊聲作響的動態美。下句進一步加強風聲效果,風入松林,林間響起陣陣悲壯的呼嘯聲。兩句一從山谷中寫風,一從松林間寫風。風不可見,借物可知,一“號”一“嘯”,表現生動!氨弊钟志哂性~人的主觀色彩,同時開啟后片的抒情。

            泰山以其高聳特立,視野開闊,歷來為登臨的人們的贊嘆。詞人登泰山而縱覽,白比于井蛙見到了大海上的云的波濤,醯雞見到了遙遠處的太陽、高高的天,大開了眼界。“井蛙”出于《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讀者,拘于虛也。”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狹小環境的局限,不知道有個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談論大海。“醯雞”也典出《莊子》的《田子方》篇中。醯雞是醋甕中的蠛蠓,一種小蟲,甕子有蓋蓋著,不見天日;一旦揭去蓋子,它就見到天了。詞人登上泰山,也有這種感受。下句“醉眼千峰頂上”,就寫出了如同井蛙脂海,醯雞見天的所達到的那種境界。當身之所處,眼之所見,心之所感,泊于筆端,于是便有”世間多少秋豪”的頓悟之句。這一句是反用《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的部意。莊子主張萬物齊一,不是從形式上看待事物的大小。秋天野獸新生的毫毛本小,而百安其為小;泰山本大,而百得其為大,因而大非大,小非小,甚至小即是大,大即是小了。詞人借用此句,本意是要說,世上的種種情事也不過如秋毫一般渺小,包括功名得失、人事悲歡等。詞人此刻正當故國淪亡之時,心情悲傷、慘淡。“世間多少秋毫”一句,實是以曠達掩其苦悶,與上片末句“長松悲嘯”意境相同。

            全詞短短八句,四處化用《莊子》中的語句,卻不向老莊思想中討生活,中間也并非枯燥說理,而是以形象語抒情懷,風格清腳沉郁,顯得自然而精煉。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宋代:辛棄疾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譯文:

            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瞇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

            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月光下的浣紗女身姿嬌美。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

            注釋:

            清平樂:詞調乃兩片,前片四句字數號碼為四五七六,后片則六六六六也。

            鞚:馬籠頭,代指馬。

            娉婷:形容女子嬌美的身姿。

            稚子:嬰兒、幼兒。

            賞析:

            此詞上片描繪自然景色,寫棲宿在蘆葦叢邊的白鷺的睡態:頭朝著水邊的沙灘,睡夢中時不時地晃動身軀;下片寫水邊浣紗女,在月光下,浣紗女邊勞作邊嬉戲,浣紗女出門浣紗,聽到孩子的啼哭聲,急忙背著大伙兒,溜回家照顧孩子。全詞采用白描手法,上片寫物,下片寫人,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出一幅清新的農村風景圖。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倍涿鑼懺谏降乐幸剐械那榫埃候岏R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這里既表現出山道上柳密露濃,景色優美;也表現出行人心情舒暢,雖覺衣衫濕重,但游興仍然很高。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句描寫在行經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幅饒有幽趣的.畫面: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瞇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瞇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為食,進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象之辭,但又合情合理。詞人既能極細致的觀察又能極深微的體會,因而寫的是如此生動、多趣。

            “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二句描寫在行經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倍溆衷谇斑叺漠嬅嫔侠L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贊賞。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惠風詞話續編》卷一)。詞人正是這樣的高手。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合、形神兼備的妙處。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比直寫其靜態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并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美,表現婦女溫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眾多景觀中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了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出一種清幽淡遠而又生機蓬勃的意境,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睹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觀雖異,但結構卻是完整的。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2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古詩簡介

            《清平樂·池上納涼》是清代詞人項鴻祚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的是夏日的夜晚,詞人在庭院荷塘邊乘涼消暑的閑適場景。上片寫夜的寧靜清幽。下片刻畫乘涼時的心情。夏末納涼,臨水扶醉,聽荷塘一陣雨過,想到過了今夜,這聲音即將變做秋聲。自是詞人體物感時情懷,然于閑適中亦微含愁意。詞人善于以傳神之筆,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如畫的境界。語言風格清新自然、爽朗工致。

            翻譯/譯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靜涼爽氣息,庭院中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納涼消夏。門簾高卷清風搖動著室內的蠟燭,竹影婆娑映照墻上就像一幅美麗的寫竹圖畫。

            醉后躺臥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輕羅紈扇微微煽動涼氣徐發。荷塘里驟雨一下子就過去了,明天一定會是秋風蕭殺。

            注釋

           、偾迤綐罚▂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谇逶挘呵逍旅篮玫囊馑。

           、垆N夏:消除暑氣,即納涼。銷一作“消”。

           、芟灳妫合灎T。

            ⑤桃笙:竹簟。據陳鼎《竹譜》載,四川閬中產桃笙竹,節高皮軟,制成竹席,暑月寢之無汗,故人呼竹簟為桃笙。

           、奘炝_:絲織物輕軟而有疏孔的叫羅?椓_的絲或練或不練,故有熟羅、生羅之別。

           、咭祸阂粫䞍骸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于清宣宗道光初年(1821年)。項鴻祚自幼天資聰援,善于著文。他填詞很講究音律,雖內容大都是傷春悲秋之作,然卻以古艷哀怨的詞風著稱于世,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這首詞作是詞人借描寫夏夜在庭院納涼的.情景,抒發出幾分對人生的哀怨。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二句,勾畫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描寫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無聲,只有詞人在池畔乘涼!跋灳骘L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是寫在庭院乘涼的詞人所看到的室內的情景。根據下片詞首句“醉來”二字判斷,詞人此時是在以酒銷夏,邊飲酒邊觀賞院中的景色,夜風吹來,室內的蠟燭光炬被風吹得搖晃不定,門簾也隨風搖動;室外,月光將竹林映照在墻壁上,竹影依風搖曳,發出輕微的聲響。在這里,詞人是以動寫靜,那被風吹動的燭光,飄乎不定的門簾和那半墻如畫的竹影,更顯出夏夜的寧靜,雖不一字月,卻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優美的夏夜圖便可在眼前浮現。

            詞的下片著意描寫詞人乘涼時的心情。“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二句,是寫人的動作。詞人醉酒后扶墻走到床邊,躺在竹席上,手執熟羅扇,輕輕的扇風雖使人略感清涼,但卻難解詞人的醉意,在朦朧的醉意中,詞人由涼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耙祸商吝^雨,明朝便是秋聲”,眼前池塘正是蓮葉碧青,荷花爭奇之時,然而瞬間雨過,一夜間便花凋葉殘,明朝醒來,庭院里便是一片秋聲。最后兩句著似寫景,實則是借寫醉意中的幻覺,寄托詞人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全詞勾勒出一幅常見的池邊消夏圖,傳遞了一種閑適、安逸、祥和的氣息。水天清話,夜深入靜,是小令的基調,但不時有風中燭曳、墻上竹動、席上人晃、手中扇搖、水中波興,來打破這種靜謐。以動襯靜,對比分明。項鴻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觸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憂情苦緒。這首詞就是詞人以傳神的筆墨,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的如畫的境界。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清平樂·夜發香港

            清代:朱孝臧

            舷燈漸滅,沙動荒荒月。極目天低無去鶻,何處中原一發?江湖息影初程,舵樓一笛風生。不信狂濤東駛,蛟龍偶語分明。

            譯文:

            舷燈漸滅,沙動荒荒月。極目天低無去鶻,何處中原一發?江湖息影初程,舵樓一笛風生。不信狂濤東駛,蛟龍偶語分明。

            注釋:

            舷(xián)燈漸滅,沙動荒荒月。極目天低無去鶻(gǔ),何處中原一發?江湖息影初程,舵(duò)樓一笛風生。不信狂濤東駛,蛟龍偶語分明。

            荒荒:月色朦朧!皹O目”二句:化用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中“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的句意。

            賞析:

            此詞上片寫船發香港時的夜景。舷燈漸滅,月色朦朧,極目遠望,景色疏淡空曠。下片記水上夜行。狂濤東駛,龍語分明。舵樓一笛風生。光景幽隱而深邃。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4

            清平樂·雨晴煙晚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鑒賞

            這首詞中寫“雙燕”、“垂柳”、“落花”,這些都是暮春時節的特有風物。還寫有“雨晴煙晚”!靶略旅紡潯,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舊以農歷三月為暮春,并稱每月初三的新月為“蛾眉月”,據此則詞中所寫的應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這首詞絕對不是單純寫景制作,它通過暮春晚景的描寫,以表現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轉晴,天空中夕陽返照,煙靄升騰,園林中綠水漲池,波光瀲滟。這些都是閨中人在小閣看到的遠景,寫來層次清楚,色彩鮮明,突出的表現了春雨過后傍晚時分特有的景象。這兩句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對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熱愛,還看不出具有閨中少婦特征的主觀感受。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边@兩句是說,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這兩句把少婦的感情色彩表現得十分強烈。雙燕歸巢是傍晚時刻常見的景象,而“小閣畫簾高卷”一語,卻含蓄的表現了主人公對雙燕歸來的過分殷勤。這一動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讓燕子快快歸巢,雙棲畫棟吧。閨中少婦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時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懷,都融化到這無聲的高卷畫簾的行動里。這兩句所寫的景物是由遠而近,通過“雙燕飛來”的進程,與“畫簾高卷”的行動以表現她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活動。是虛則實之的藝術手法。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边@兩句是說,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

            過片“黃昏獨倚朱闌”一句,是承接“小閣畫簾高卷”意脈的。從時間推移上由傍晚寫到黃昏,說明她“獨倚”的時間是很久的。從情懷寄托上明白寫出了閨中少婦的“獨倚”,表現了黃昏后的寂寞空虛的心境。這與上片“雙燕飛來垂柳院”形成鮮明對照,揭示了此詞的“燕歸人不歸”的懷人主旨!拔髂闲略旅紡潯,是少婦凄涼冷落的'“獨倚朱闌”時所見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時期所見到的“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那種生機勃勃的熱烈場面前后異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獨倚朱闌”的少婦,面對高掛在西南夜空的一彎新月,給與她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這種望月懷人的心理,是閨中少婦面對此景極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蹦﹥删涫钦f,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落花風”,是暮春季節所特有的事物,閨中人對此十分敏感。末兩句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客觀風寒刺激的反應,而是她主觀意志的真實流露。時值暮春,春事將盡,綠肥紅瘦。她意識到“落花風”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將吹落她的年華。不免產生紅顏易老的感慨。但這種感慨作者寫得極為含蓄,用風振羅衣而芳心自警的細節表現出來,言有盡而意無窮,藝術手法是極為高超的。

            這首詞寫的是傳統題材,但我們在誦讀時仍覺得清麗可喜,韻味無窮,這不得不嘆服作者在構思上的獨具匠心和遣詞造句上的功力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后初晴,夕陽殘照,煙靄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對的燕子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不知不覺已看到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夜風卷起臺階上的落花,微微拂過羅衣,只感到春寒襲人。

            注釋

            砌:臺階。

            特地:特別。

            砌:臺階。

            朱闌:一作“朱欄”,紅色的欄桿。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南唐時期馮延巳居宰相之職,當時朝廷里黨爭激烈,李璟痛下決心,鏟除黨爭。這首詞正是詞人感慨時局之亂,排憂解悶之作。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清平樂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注釋

           、倭羧瞬蛔。亨嵨膶殹读υ~》:“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贝颂幏闷湟。

           、谔m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只。

            ③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回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后世泛稱情書為錦書。

           、茉朴辏弘[喻男女交合之歡。

           、轃o憑:靠不住。

            作品譯文

            想留住情郎卻無濟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畫船,揚帆而去。碧波蕩漾的春江中,那船兒一定乘風疾駛,黃鶯啼曉之聲,會充滿他的耳際。渡口空空蕩蕩只剩下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后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里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創作背景

            晏殊的去世,門祚的式微,晏幾道的境況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他孤高耿介、不愿阿附權勢的個性,以致生活的道路不很順利。身世的坎坷和世情的冷暖,使小晏在耿介特立的個性之外,又具有情深一往、善感任真的品格。所以他的詞雖不離傷春悲秋、別怨離愁、相思情苦的內容,但是于情文之間繚繞著一股郁勃而深摯的情思,可以激動人心。這首詞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作品鑒賞

            此詞是一首離情詞。當是托為妓女送別情之作。送者有意,而別者無情,從送者的角度來寫,寫盡其癡人癡情。

            “留人不住”四個字將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描繪了出來:一個是再三挽留,一個是去意已決,毫無留戀之情!白斫馓m舟去”,戀人喝醉了,一解開船纜就決絕地走了!傲簟倍安蛔 ,又為末兩句的怨語做了鋪墊。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解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婉轉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當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許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決然地離開了她,她也仍舊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見癡情至深!斑^盡”兩個字,暗示女子與戀人天各一方的事實,含蓄透露出她的憂傷。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情人已經走了很久,不見蹤影,但女子依舊站在那里。堤邊楊柳青青,枝葉茂盛繁多,千絲萬縷,依依有情,它們與女子一起佇立于渡口,安靜凝望遠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別的習俗,所以“枝枝葉葉”含有離情的意思,此處即借楊柳的枝葉來暗示女子黯然的`離情。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所表達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負氣道:“以后你不必給我寄信了,反正我們之間那猶如一場春夢的歡會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你的心里也沒有我的位置。” “畫樓云雨”四個字道出了女子與男子曾經的美好過往,只可惜男子決然絕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懷著無限的怨恨選擇放棄,從特意提及“錦書”可知,女子內心并不想如此決絕,只是無可奈何罷了。

            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了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后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傊,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癡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詞牌簡介

            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端问贰分尽啡搿按笫{”,《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后人偽托,不可信。①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②曲牌名。屬南曲羽調。有二體。一體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相同;另一體與詞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清平樂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06-13

          《清平樂·村居》翻譯賞析02-10

          《清平樂·村居》的翻譯及賞析12-02

          《清平樂村居》翻譯賞析11-23

          清平樂原文翻譯及賞析04-02

          《清平樂·春晚》原文及翻譯賞析09-07

          清平樂·村居原文翻譯及賞析07-03

          《清平樂·春晚》原文及翻譯賞析12-18

          清平樂秋詞翻譯賞析08-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 在线观看成a人亚洲欧美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 精品国产污网站在线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