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5-29 11:39:12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讓幼兒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通過人為因素讓不同的聲音組合成有節奏的樂曲。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所有的幼兒有興趣參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物體組成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

            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么沒聲音?”

            1、教師設問:你有什么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里裝上東西)“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里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你的套桶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個別回答)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這個聲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里,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后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這一次玩了什么?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范。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裝的是什么?”

            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里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里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干。”

            “我這里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科學活動,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但現在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教學準備上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多種不同材料運水,體驗合作運水的樂趣。

            2.通過嘗試,探索海綿的吸水性。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海綿,布條,報紙,塑料大、小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運水給樹寶寶們喝吧!

            二、幼兒操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讓你們來嘗試一下運水。(介紹材料)這些大小不同的海綿,布條,報紙可以當運水的工具。我們用這些材料將水運到小桶里。

            (2)幼兒自由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誰運的水最多?你們是用什么來運水的?

            (4)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小結。(重點介紹海綿的吸水性,分析水多或水少的原因。)

            2.第二次探索。(要求五人一組,比一比哪組運的水最多)

            (1)現在我們再來試一試。(針對成功的、不成功的、分別提出要求。)

            (2)幼兒分組合作再進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

            (4)教師小結:“運水的辦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組成功了,有的小組失敗了……以后,我們可以試試各種辦法,可以運的更多更快。

            (5)我們給樹寶寶送水去!

            四、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運水用的多種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繼續玩游戲,并記錄游戲的操作情況,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是 “觀察自己的手”,從而問學生有關指紋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交流成果,最后讓學生初步知道人們利用指紋的特點在高科技領域的運用。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表述能力、思維的概括能力、創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發展兒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和創新精神。在引入時,我出示學生自己畫的指紋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指紋的作用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指紋的奇妙。在生活中,學生觀察過自己的指紋,但這種觀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因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指紋。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2、培養幼兒細致的觀看才能。初步認識指紋的形狀和性質。

            3、指引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初步了解指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難點:學生了解、熟悉指紋的形狀

            活動準備

            1、 紅色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給幼兒講一個關于用指紋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兒觀看指紋的興趣。

            二、展開

            (一)印指紋

            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二)觀看指紋

            1。指引幼兒用放大鏡觀看自己的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

            2。指引幼兒互相觀看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三、懂得指紋的作用

            1。出示老師們的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指引幼兒觀看它們的差別,找一找自己指紋的特點。

            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現。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忙?(警察叔叔能夠應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抓住罪犯。)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理解并知道自己的手指的指紋,也讓學生初步知道,雖然我們都有指紋,但因為遺傳原因,他們各有不同,也讓學生初步知道自己手指的指紋有三種,(箕形指紋,弓線指紋,和斗形指紋)也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警察就是利用這點講罪犯抓住的,醫生也是通過指紋檢查出很多疾病的等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 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 發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的準備。

            (1) 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2) 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 物質材料的準備。

            (1) 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 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活動過程:

            1.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 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里,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實驗證明.

            (2) 出示另一個瓶子(里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果是否一樣,并驗證.

            (3) 集體討論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 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 打開瓶蓋,發現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一至兩種,再次實驗.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結果記錄在圖表上.

            5. 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讓我們在外面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

            活動延伸:

            回家后,繼續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紙花兒開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質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

            三、適用對象。

            3——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五、活動過程。

            (一)探究活動一。

            1、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2、幼兒討論。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為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3、試一試:紙花在哪里能開花?

            4、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里、水里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里。

            (2)把紙花放在水里。

            5、說一說我的發現。

            (1)紙花在水里開了。

            (2)小紙花太干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里能開,假花在土里開不了。

            (二)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將不同質地的紙花(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報紙、面巾紙、宣紙、糖紙、錫紙)放入水中,哪朵開得快?

            2、幼兒討論。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3、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4、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并認真觀察。

            5、說一說我的發現。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6、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7、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六、注意事項。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并得出結論,同時它還能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濕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會不會順著小棒爬上來?

            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厘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里,觀察結果。

            2、雨衣、雨傘、窗戶、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發展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5的實際意義,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物體,正確認讀數字5,學習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動準備:

            1、貓頭鷹、啄木鳥、燕子的標本或圖片;田鼠、蟲子圖片若干‘4、5的數字卡片。

            2、幼兒操作材料、活動用書。

          中班科學活動教學教案設計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5-28

          【熱門】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05-20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篇05-27

          【必備】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05-25

          【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5-24

          關于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21

          關于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篇05-20

          【精品】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20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合集7篇05-19

          【實用】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5-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a级日本一区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天天综合亚洲日韩在线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国产91麻豆 |